《张爱玲传》读书笔记
有人说:年少不懂张爱玲,读懂已是不惑年。
我应该是中学开始在语文课本上接触到张爱玲,那时所了解的她仅仅是那个特别会写爱情并且能将爱情写出美感的张爱玲。时隔数年,再次通过书本潜入张爱玲的人生,了解她的故事,好在自己的脑海中更新一副“民国第一才女”的画像。
《张爱玲传》一书从张爱玲童年的不幸生活,成长过程中的不幸遭遇,卓越的写作水平,感情的坎坷以及她的晚年生活等几个方面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与我们想象中不一样的张爱玲。
1920年9月30日,一位未来的文坛之星降世于上海,她就是张爱玲。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祖祖辈辈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才子,母亲思想新潮,体态优雅,父亲迂腐封建,吸毒招妓,两人经常吵架,导致最终以离婚收尾。父母的离婚对张爱玲的性格及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张爱玲从小就在父母截然相反的观念中长大,接受的是中西合璧式的教育。但这似乎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带来了危害。母亲希望张爱玲做一个西方的淑女,可她不是当淑女的料,渐渐的,母亲便放弃了对她的培养,离开了。可父亲执着于让她上私塾,接受传统中式教育,但父亲吸食鸦片、逛妓院、设姨太太、娶继母的这些行为让张爱玲非常厌倦和无奈。张爱玲孤傲,不善言辞的性格就是在父母的逼迫下产生的。终于,张爱玲在1937年冬的一个夜晚逃出了父亲和继母的家投奔姑姑和母亲。
张爱玲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可以用天才来形容,尤其是绘画和写作。她的多部小说的插画都是她自己完成的。在写作上,张爱玲在文坛中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23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后续又接连出版了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
渐渐地,张爱玲在上海文坛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她仍旧向往国外的生活。张爱玲多次想要出国留学,却多次因战争未果。最后去了香港大学,在那她认识了炎樱,那个各方面都与她互补的女孩。她们说说笑笑,生活看似十分美好。然而战争再次击碎了她的梦,她又回到了上海——那个让她成名却又让她感到伤心的地方。
随后,张爱玲便在上海结识了大她十几岁的初恋——胡兰成,通过相处后,张爱玲很快对他产生情愫,之后两个人就陷入了热恋中,且很快步入了婚姻,那年,她24岁。她曾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将整颗心交给了胡兰成,但在当时张爱玲并不知道胡兰成对待婚姻的态度及其不忠,他违背了他们的誓言。她孤独而又绝望。她的倾城之恋不过是一场支离破碎的梦。这段婚姻仅持续了短短两年便草草结束了。
张爱玲的情感经历远不如艺术经历那么辉煌,她与胡兰成离婚后又先后认识了许多男子,但真正给她家的感觉的是一位西方男士——赖雅。1956年8月,他们结婚了,但婚后的生活喜忧参半,赖雅经常会局部中风,这时,张爱玲就需要一边照顾赖雅,一边维持生计。张爱玲说过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有很多人说赖雅是她衣袍上的“虱子”,但张爱玲却将这件“爬满了虱子”的“衣袍”整整珍藏了十一年,爱不释手,足以说明张爱玲对赖雅深深的爱!
在赖雅去世后,张爱玲选择独居,为躲避跳蚤四处奔走,即便是六七十岁了,仍然要化很艳的妆,涂颜色鲜红的口红。张爱玲的晚年生活是孤独的,但正是由于她性格的安静和孤僻,在后边的十几年里,她一个人完成了许多名著小说的翻译,更是围绕红学创作出了《红楼梦魇》这样的史学巨著来。她用孤独和才华留给后人很多传世之作。
1995年9月8日,她被发现在美国家中去世。那个与众不同的她走了,一代传奇落下帷幕。
『问世间最令人感到喜悦的事情,也许不是金榜题名也不是获人青眼,而是张爱玲所说的那样,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你喜欢的人,他刚好也喜欢你。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不怪不到你身上去。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当人们在接近幸福的时候就会感觉无比的幸福,当接近难过的时候,那么难过也就会放大几百倍。
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等待着你,所以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要再焦虑和着急了,缘分这种东西,是急不得的。
总会有人爱着不完美的你,所以,不要觉得现在自己是单身,就是因为自己身上的原因,其实,只不过生活还没有给你送来那一个喜欢你的人罢了。
生命就像是一件华丽的袍子,可是,没有人知道,在这袍子的下面,有多么的破烂不堪,你要坚信,只有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张爱玲传》
作者:含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