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文化苦旅》有感

2020-11-11 08:37:33  本文已影响人 

读《文化苦旅》有感:能让你从文字中获取新知,在阅读中跨过平庸

有生之年我们不会去很多的地方,但读《文化苦旅》,余秋雨能用他的文字,带我们领略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茶马古道……这些壮丽景观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

他用一杆笔,以散文的方式,将古城遗迹文化,一一道尽,如一幅幅历史画卷、文化卷轴,在你面前一一展开。

当你阅读《文化苦旅》,书中的深邃浑厚、气象万千,会让你明白:读书,是另一种形式的旅行。

这场旅行从家乡的牌坊开始,走过了祖国山河,看过了世界风景,最后回归生命、人生。

曾抵达西域喀什,一个听起来遥远而又荒凉的地方,是中国西部的繁盛之地。

在悠悠历史的长河里,汉代的风雪、唐代的脚印、近代的抢掠在这片土地堆积更迭转换消散。茫茫大漠,声声驼铃,一列列驼队缓缓走过,走出了一条通往世界的丝绸之路。楼兰姑娘的神秘面纱已随风而去,尼雅古城的缕缕炊烟已飘散在历史的上空,只有灿如火阵的胡杨林还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去过道士塔,认识了道士王圆箓,明白了中国一句古话:造化弄人。

“王道士完全不明白,此刻,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而且,从这一天开始,他的实际地位已经直蹿而上,比世界上很多著名博物馆馆长还高。但是,他不知道,他不可能知道。”

“他随手拿了几个经卷到知县那里鉴定,知县又拿给其他官员看。官员中有些人知道一点轻重,建议运到省城,却又心疼运费,便要求原地封存。在这个过程中,消息已经传开,有些经卷已经流出,引起了在新疆的一些外国人士的注意。”

到达莫高窟和月牙泉,这两处都是国人心中需要朝圣的地方。

沙漠的傍晚气温下降,残阳静静躺在西边的天空,鲜血般触目惊心。大漠里一个踽踽独爬的人影在移动,晚风夹着细沙,打在他的脸上,直发疼。站在沙漠顶端,他分明看见一湾清泉,横卧山底,如娇俏的女儿似清澈的眸子,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

那一泓清泉就是月牙泉。月亮仿佛冷冷的眼让人心寒,在月色下那泉波光闪烁,就像这粗犷大漠里明丽的一滴眼泪,滴在心头,惹人怜惜,让人心疼、惊叹。

前往了苏杭,这两座优美的城,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仍然风姿绰约风采照人。

苏州,就是城中一条蜿蜒的小巷也看惯了千年的风雨,寻常是非,只会让它莞尔一笑,它早已拥有了笑纳一切的达观。

杭州,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被赞誉为:世界上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

杭州何其幸运,让一个又一个伟大人物为它沥尽心血,白居易疏浚六井筑堤修坝;吴越王钱镠筑“捍海塘”、“撩西湖草”规划城中街道;苏东坡废田还湖,新建二井,筹划六大方案治理西湖水害。他们的一次次接力,把杭州建成让马可波罗惊叹的都城。

余秋雨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将文化古迹与人生真谛,融入在优美动情的散文里。跟随余秋雨的文字旅行,比起你茫然地匆匆走过,更能丰富你的生命。

读《文化苦旅》,能让你从文字中获取新知,在阅读中跨过平庸,从而获得人生的进取。

无论多么深刻的思想,无论多么精辟的道理,如果没有优美的文字驾驭,是不可能传播很远的,更不可能成为经典。

《文化苦旅》题材独特,视角敏锐,思想深邃,以豪放华美、典雅庄重的语言,追怀和反思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探寻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题材重大却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让人在文学的陶醉中深受启迪。

《文化苦旅》如一条长河穿梭在中国散文的天空里,使满天的星光更加光辉灿烂。《文化苦旅》中的珠玑之文,几乎俯拾即是:

如《阳关雪》中的句子: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必,永不漫漶。”

又如《沙原隐泉》: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风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于是,满眼皆是畅快。”

再如《夜雨诗意》:

“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不知道传记学家有没有查过,一个个雨夜,扭转了多少杰出人物的生命历程……无数偶然中隐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遍布着偶然。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因此,哪怕是夜,哪怕是雨,也默默地在历史中占据着地位。”

充满哲理的思辨,通过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在美好的感受中,受到文化和历史的启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以及《千年一叹》《中国文脉》《行者无疆》等代表作中,几乎全是这种优美而隽永的文章,那些精美的文字,如同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珠玉,闪烁着诗情画意,折射出思想的光芒,让人如在历史与古典中穿越,时有意外之惊喜,让人怦然心动。

因此,它们成为了经典。

贾平凹曾评价说:

“余秋雨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白先勇说: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文坛大侠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作为文坛大侠也曾说:

“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将余秋雨和鲁迅相提并论,可见金庸先生对余秋雨作品水平的认可和欣赏。

我1992年购买了《文化苦旅》一书,近30年来,我的书房搬了三次,这本《文化苦旅》还一直在我身边,如今书页都泛黄了,我仍置于书桌上,时时阅读,一是当成美的享受,二是当作文学的营养。

如果你想在这个繁杂而现实的世界中,了解历史,探索文化,得到静美的享受,提升人文品味,不妨看看余秋雨写给当代读者的人文精神启蒙书。这套《余秋雨作品集》,是余秋雨在七十岁高龄之时,重新全面审定的作品,也是他以自己的一生努力,期望给世界留下一个最完美的背影吧。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喜宝》读后感
  • 下一篇:读《事实》有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