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读后感

2022-09-30 07:30:01  本文已影响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刚上班时买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直存放在书柜,认真阅读还是最近的事。
写苏东坡传记的书不少,但能将一个思想丰富多彩的、一个无敌超级讨人爱的、一个爱吃、有趣的苏东坡,全面展现出来的,只有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苏轼,1037年1月8日出生,1101年8月24日去世,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1081年,苏轼被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为了生活,他在所居地东边的山坡上,开始了他的耕田农夫生活,从此他自号“东坡居士”,被称为“苏东坡”。
林语堂说:“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着为他做传的念头。”
他又写到:“现在我能动笔写这本书,我觉得很快乐,单单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然而这么多、这么多,还是无法表达林语堂的对苏东坡的全部情感与感受,他说:“但这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
林语堂为什么喜欢苏东坡?
他说:“苏东坡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有时候顽皮,有时候庄重,随场合而定,真挚、诚恳、不自欺欺人,他写作没有别的理由,只是爱写。”
除此之外,他还感悟:“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情,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去很难说出其中的成份。”
林语堂是一个真正内心了解、懂得苏东坡的人,是一个爱他到骨子里的人。

林语堂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风雨,遇事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艰辛,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或许这就是苏东坡的可敬。
苏轼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或许这就是苏东坡的可爱、可亲。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苏东坡的词,自小学生时就被要求背诵,乃至流行歌曲被传唱。他的各种有趣的故事,被民间广泛传颂。
正如林语堂所说:“我们由他的笔梢,听到一组反映人类欢乐、愉快、幻灭和失意等一切心境的琴音,他老是高高兴兴和一群人宴饮玩乐。”。
苏东坡的浓浓的情谊,通过他的作品传递出来:

写给兄弟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秦天”;

写给妻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写给历史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给自己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苏东坡就是这个仙,就是这个龙。他所生活过的任何城市,都会留有他的痕迹,而一代又一代会主动对他缅怀:黄州、惠州、儋州、徐州等等。。。。。。这样的人格魅力,自古难再有。

林语堂根据苏东坡人生经历,全书分成四个阶段即四卷而书写。

1、童年至青少年时代;
2、壮年期;
3、成熟;
4、 流放生涯;
根据全书的列表,整理如下:
1036.12
出生眉州

1054

娶王弗妻

1057.4-1059.7

中“进士”;

母丧,服孝3年

1059.7-1060.2

迁居京师

1061.11-1064.12

凤翔判官

1065.2-1066.4

史  官

1065.5

妻王弗丧

1066-1068

父丧服孝3年

1068.10

娶王润之

1069.2-1070.12

返京任史官

1071.1-1079.7

告院监管;

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

1079.8-12

入狱(103天,乌台诗案)

1080.2-1084.4

谪居黄州

1084.4-1085.3

常州

1085.6-1086.7

登州太守;

中书舍人(京师)

1086.8-1089.2

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4-1091.2

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钤辖;

1091.1-1092.3

史部尚书;

颍州太守;

1092.3-1093.8

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8

妻(王润之)丧;

1093

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3

惠州(贬);

谪居海南儋州;

1100

常州;途中仙逝

林语堂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只是可惜,这本《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居住在美国时,用英文所编写。在写作的时候,他更多的是想到如何用英文表达这诗词,而让外国人能看懂明白。原名为《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英直译为《心旷神怡才智卓越的人物——苏东坡的生活和时代》,20世纪70年代出现宋碧云、张振玉两种译本,均译为《苏东坡传》,我这本属于宋碧云版。
我想:如果是林语堂在国内用母语而完成,会不会内容更为丰富?
但或许,也正因为林语堂用英文所书写的《苏东坡传》,让世界各国知道了苏东坡的这个人;知道了中国诗词的美和壮阔;知道了我们中国人的胸怀与人格的追求。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简读日本史》读书笔记
  • 下一篇:《人世间》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