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细说宋朝》读后感

2022-07-15 05:28:45  本文已影响人 

①【读前感1】读这本书的缘起有二。一是我参加的读书群有一个“大部头打卡”的活动,要求一个月读完一本超过40万字的大部头书籍,且网络小说、推理小说等不算在内。

读书也是很讲究氛围的,在群里的大佬们纷纷响应后,我终于也按捺不住,决意参加。

二是自《明朝那些事儿》后,我也读了不少历史通俗读本,但全都乏善可陈,这让我一度沉浸在“不存在好的历史通俗读本”的深深遗憾当中。直到后来有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单听书名,好像也没什么出奇,生怕其和那些网络历史小说一样漏洞百出,但当我知道这是史学大家黎东方及其弟子呕心沥血的“细说中国全史”系列后,便对其质量再无怀疑。

于是,借着读书群活动的东风,我翻开了这本40.3万字的“大部头”。

②【读前感2】从《水浒传》到《杨家将》到《说岳全传》再到《包公案》,从《天龙八部》到《射雕英雄传》再到《神雕侠侣》,宋词、唐宋八大家、三大发明、塞北三朝、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绍兴和议、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我们对宋朝知道的太多,又知道的太少。对宋朝的传说附会知道的太多,对真实的宋朝又知之甚少。

在翻开本书之前,我熟读《水浒传》和金庸的那三部书,听过《说岳全传》和《包公案》的一些片段,在读中国通史或者看通史纪录片或者学历史时大概知道宋朝的脉络和重要人、事,但不连续,另外看过袁腾飞讲的《两宋风云》,仅此而已。

我仅能记得北宋九帝和南宋前两帝的顺序和庙号,其中除了几个特别有名的,大部分名字、年号和其他皇帝几乎不知道。

总的来说,大概算得上一个普通文科生或者未专门涉猎宋朝的历史爱好者的水平,谈不上有什么基础。

③本书号称让读者“以读《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我觉得是非常中肯的评价。

在史料的真实性和综合性方面,已经得到了无数人的肯定。

从阅读难度上来讲,就算基础比笔者再薄弱一些,看本书也没什么压力。本书的行文非常流畅,浅显又不失深邃,专业中透着幽默。试举两例:

五月,蒙古军兵临城下,承晖准备与抹撚尽忠死守,不料抹撚尽忠却不想尽忠,私下里与心腹完颜师姑密谋出逃。

张弘范包围张世杰的次日,恰是元宵,在双方战舰云集的海面上,当地居民依旧举行了每年一度的海上元夕竞渡,喧阗的鼓乐与密布的战营形成强烈的反差。国家兴亡,生活依旧,老百姓该做什么的还是做什么。

而在评价宋诗宋词时,作者的文锋一转,又如《中国文学史》一样用一个个生僻的四字词精辟评价:如说晏殊“风流蕴藉”“和婉明丽”,说秦观“和婉醇正”“清丽淡雅”,说辛弃疾:“雄深雅健”“秾纤绵密”。

至于大师级别的文笔,则处处可见,不再赘述。

当然,本书终究不会像《明朝那些事儿》那般通俗全面,如我现在虽然能记下来宋朝所有皇帝的庙号和顺序,但人名、年号在读的时候没有可以去记,还是有很多记不住(当然这和明朝皇帝就一个年号,宋朝一个皇帝有好几个有关)。无论如何,你的基础如何,也将决定你读本书的收获多少。假如之前对宋朝完全不了解,也能囫囵吞枣的读过本书,但未必能记得多少。

④【文学比较】历史故事、话本、历史小说鲜有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

像《说岳全传》这类评书,习惯用非黑即白的标准来划分善恶,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好人与坏人永远对立,而且好人全好,坏人全坏,这样最容易被大众接受。

像《三国演义》这类古代小说,习惯将人脸谱化、标签化,突出一个中心特质,虽然能写的很精彩,但却并不真实。如诸葛亮、曹操、关羽这“三绝”。

像《明朝那些事儿》这类现代小说及网络小说,在评价人物时要么颠倒黑白吸引读者(过度洗白朱祁镇,完全抹黑朱见深、张璁),要么加入太多感情因素(贬低杨廷和,夸大孙承宗的作用),会给人极大的误导。

历史人物是极难评价的(当然现实人物也是如此),评价一个人,必须辩证的来看。

除了像范仲淹、苏轼、蔡京、岳飞、秦桧这种真就一边倒的历史人物外,赵普、王安石、司马光、张邦昌、张浚、韩侂胄、史弥远、文天祥等等大多数人,都不能用简单的是非善恶忠奸评判,哪怕是贾似道也有可取之处。

本书对各类历史人物的评价,都非常公正和辩证,堪称范本。

如说张邦昌事出无奈,赵鼎识见不如张浚,张浚人品不如赵鼎,承认文天祥确实没有建立大功业等。

这也许是本书最想传递给我们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要辩证的去评价。

另外一点就是作者对辽、夏、金和宋一视同仁,颇有唐太宗“爱之如一”的气度。

⑤两宋共计319年,如果和另外几个国祚超过二百年的朝代,即汉,唐,明,清相比,

相同点在于:

经历了差不多的发展阶段:开国后由太宗继续开疆拓土(汉朝是武帝),只不过赵光义失败了。然后是明君守成建立治世,再之后开始由盛转衰,皇权被外戚、宰相、太监分解,大臣忙于党争,军备废弛,土地兼并严重,最后内忧外患亡国。

也许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要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吧。

与四个朝代都不同的地方在于:

第一,疆域上的差别似乎导致了后面所有的差别。

第二,重文轻武的传统,使得宋朝从未出现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高宗收中兴四将的兵权是弹指间,但同时在宋朝武将的地位低到令人发指,狄青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不是说说而已,宋朝的文官最幸福,最安全。

第四,文化艺术的繁荣绝不亚于唐朝,傲视其他朝代。

第五,太宗,高宗在这几个朝代里是最差的,而且差的离谱

第六,我才知道英宗,光宗大概率患有精神疾病,这应该也是宋朝特有的吧。

第七,官职和品级真的不太好记,这大概真的和宋朝冗官有关吧。

⑥我之前比较熟悉三国史与明史,两段历史都读过大量通俗作品,也读过正史。总的来说,三国时代我崇拜诸葛亮,敬重刘备、荀彧、周瑜、姜维,明代我敬重夏元吉、于谦、卢象升。

宋代我敬重范仲淹,韩琦,岳飞,文天祥。

⑦【外一则】我去网上看了“细说”系列的整体评价,有不少人都认为本书是“细说”系列的最佳作,风评盖过了这一系列的开创者黎东方的几本书。这一评价对两位作者本人的影响暂且不谈,至少对想要把此系列通读的我来说,是有点遗憾的。

但无论如何,本书绝对是入门宋史的最好的一本书。

⑧【摘记】治世的出现,与仁宗“恭俭仁恕”的个人秉性与治国方针有关,他不是一个奋发有为的英主,甚至在历朝守成之君中也不是声誉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游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软,对后宫女色也有相当的兴趣。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听了也从不挟愤报复。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好的教育》读后感
  • 下一篇:《宫墙柳》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