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社会性动物》读后感:无处不在的认知失调

2022-05-10 08:08:14  本文已影响人 

《社会性动物》读后感:无处不在的认知失调
 


(1)什么叫认知失调呢?

人们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便会发生失调。这两种认知相互对立,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正如加缪所说:“人类是这样一种生物,他们一生都在试图说服自己,他们的存在不是荒谬的。”


举个例子,比如戒烟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这是医学定论,但抽烟的人为了解决认知失调,总是找出很多个抽烟不会损害健康的例子。比如那个人抽烟,活得时间很长;有人抽烟还活到一百岁呢,他用很多个案来说服自己,解决自己抽烟和恐惧之间的认知失调。

再比如,很多父母为什么喜欢打骂孩子?因为父母需要解决自己的认知失调。父母觉得自己是好父母,但是孩子却这么差。肯定是因为孩子笨、不用心、不听话。所以很多父母最常讲的话就是“我有没有跟你说过”“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你看,他们强调的是自己的正确性,然后打骂孩子,证明是孩子的错,而不是自己做得不对。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但是能够解决父母的认知失调。


还有,为什么在工作中有那么多推卸责任的人?说“这是老板的问题”“这是他们部门不配合”“这不能怪我吧……”,因为他觉得 他是一个职场精英,一个好人,但是这件事他没做好,那就产生失调了。


如果任由自己的大脑整天处在认知失调的非理性状态下,去解释自己的人生,虽然可以自圆其说,但问题是,那些痛苦不会改变。你会生活在那个“沉默的螺旋”中,不断地旋转下行,你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伟人是什么样的?像孔子、王阳明、孟子,他们处理认知失调的共同方法是:努力。他们没有下功夫去解释,而是下功夫去努力推行一件事,“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断地用心去做,“必有事焉”,在事上磨练,然后逐渐地让这两件失调的事情之间产生平衡,这才是真正解决认知失调的有效方法。

而我们特别喜欢用辩解的方法来解决认知失调。因为这个方法来得更快,不需要努力,不需要遭受挫折,只要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推卸给孩子,推卸给同事、领导,推卸给教育体制,这个问题似乎就解决了。

小日本在职场上有个好习惯:就是永远不说我以为,而是说我错了。这两个看起来没什么区别,实际上这是观念的不同,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行为。说我以为,其实就是在辩解,工作中通常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不停的辩解,一种是努力的表现,而我们最好做后者。


2,什么是外在理由和内在理由?


这个是跟认知失调有关联,就是人遇到了一件事情,我们会找出理由来,这个理由如果是外部的原因造成的,我们把这种理由叫外在理由;如果是我们内心想做的,就叫内部理由。

心理学家找了两组学生,让他们干一件特别无聊的事。这里有一堆螺丝,都拧了一半,说咱们勤工俭学,把螺丝拧进去。就这么简单,毫无创意。心理学家给一组学生20美元;另外一组学生只给1美元。

都拧完后,心理学家问这两组学生,你们觉得刚才做的这件事有意思吗?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收了20块钱的学生普遍地讲,这个工作没意思。而只给了1美元的那些学生呢?他们找出了很多意义,说自己感受到了螺丝的力量,觉得这件事情有它的哲学意味,这种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讲非常重要。为什么他们会做出很多这样的解释呢?很简单,认知失调。

第一组学生虽然做了这么无聊的一件事,但他们没有认知失调,因为自己得了20块钱,所以他们有着充分的外部理由,他们不需要寻找内部理由。但那些只得了1块钱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傻,今天1块钱拧了这么多螺丝,他们不能够接受自己特别傻地做了这么一件事,然后他们就要找一个内部理由,来弥补认知失调,所以会赋予这件事很多意义,说你看,这多好玩。

那这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太大了。比如,炸蚂蚱在咱们这儿是一道菜,但是外国人觉得这个不能吃。后来心理学家就观察两组外国人吃炸蚂蚱。一组是朋友给他们夹了蚂蚱,说来来来,尝一尝,味道不错,碍于面子,这些人捏着鼻子吃下去了。

另外一组,炸蚂蚱在那儿放着,自助餐,你随便挑吧,有的人因为好奇就吃了。两组人吃完以后,心理学家问好不好吃,这时候就会发现,凡是被朋友强力要求吃的那些人,都会觉得炸蚂蚱太奇怪了,以后不会再试了,就算有的人表面上说点好听的,但实际上他也不会再吃了。但你去观察,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头一天自主尝试的那帮人还会选择吃。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外部理由,就会找内部理由。而第一组人的外部理由是“别人要求我吃的”,所以他们不会去找内部理由。

当一个孩子,没能产生内部理由的时候,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放弃游戏,他觉得放弃游戏就是因为爸爸会会把我的手机抢走,所以我只能不打游戏。但只要有空,他一定会打,因为他没有体验内部理由驱动自己的机会,这就是认知失调。

小孩子需要解决认知失调。如果解决认知失调的所有条件和理由都来自外部,他就调动不了内部的力量。但如果外部的力量弱一点、小一点,甚至没有,他就要思考自己到底怎么想的、怎么感受的。所以当他永远都被外部条件限制,感受不到内部的原因和动力,他就会上瘾。

人在某些时候,还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竭力辩护。比如有的人吃了很多苦,他会说只有吃苦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吃苦的人生不知道追求,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才对。

臧鸿飞在《奇葩说》讲过一个例子:说他一个朋友骑单车去东南亚旅游,结果被车撞了,车还逃逸了,他朋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马路上爬到一个椰子树下打电话求救,结果却被掉下来的椰汁砸晕了。你说他学到什么了?万有引力吗?学习万有引力您到初中物理去学啊!您怎么那么好强啊!!!

还包括发生残忍行为的时候,人们会做竭力辩护。比如我们社会上有一个非常糟糕的现象,就是喜欢责备受害者。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受到了色狼的骚扰,人们应该谴责那个色狼,但看一下新闻底下的评论,会发现大部分人在说“谁让你穿得那么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孩子也要懂得自我珍重”。他们说这些话,根本没有想过这些话对受害者的影响,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那为什么人们会这么评论呢?就是减少他们心中的认知失调。他们不喜欢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社会,一个可能会被骚扰的社会,自己的孩子将来出门也不希望她被骚扰。但是社会上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这让他们心里很难受,很不舒服,结果认知失调了。

失调以后最快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就是认为可能受伤害的女孩子自己有问题。这样想,自己的心里会舒服一点点。

我们有一种愤怒、恐惧,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只好把它发泄在键盘上,然后去骂人。这种行为对社会并没有什么好处,甚至还有很多坏处,但是我们自己心里舒服了。

所以我们了解清楚了人的社会性,了解了我们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才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清醒、更理智。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基因传读书笔记
  • 下一篇:《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