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魏晋风流》读后感

2022-05-06 07:50:30  本文已影响人 

《魏晋风流》读后感

       今日预备发狠把这本刘强先生写的《魏晋风流》读完,一天没出门却还只读了大半。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本人基本是“苦读”、“悦读”一起都有感受,但习惯了精读,一字一句定要搞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若是囫囵吞枣地翻阅过的书,就像沒读过基本毫无记忆,感觉还不如不读,干点别的什么不好吗?

     如果从精神上真心喜爱读书这件事,其实真不觉得怎么苦,无非是多读几遍才得读通,最多是慢一点,反正又不是参加考试或者评级,读书就是一件很闲适的事儿,“悦读”是人生之一大享受。胡适先生也有一张躺卧着读书的照片,毛主席也常常“卧床不起”地读书。而在我的能力范围內,文史哲反正比数理化和外文容易千百倍。无论是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小说……各种文体皆有其美感和韵味,所以“苦读”是不存在的。

       若要說“苦读”,就是焦虑这辈子有上帝都读不完的书,我书房里满坑满谷的书读了个小半;这些年因为自己在看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好书,一直都在不停地买书之中,书越来越多,内心的紧迫感也愈加强烈。可能我的人生愿望真是读完自己书房里这点存书后,方才舍得去见上帝。当然,我也要检讨的是:还是因为手机而耽误了自己很多的“悦读”时光,也常被一些无聊人士打搅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清欢”。

       这不能怪别人无理,而很有可能是我的“性格瑕疵”所致——从小喜欢犟嘴,我妈就是批评过我:“父母说你一句,你有十句等着我们。”后来长大了就变成了喜欢怼人,还喜欢把其美化成是好辩论。最搞笑的是读初中时地理老师上课说错了一个字,我居然在课堂上把《新华字典》翻出来纠正她。至今已过去三十年了,我还记得该老师脸上的阴影面积有多大,只差没把我赶出教室了。之后每次地理试卷上一个两个小错误都被画上超级大的❌,可还是只能扣一两分来以泄愤。可能是我天生死记硬背的能力在线,地理成绩就是“无师自通”的过得去,还很过得去。回忆读书时,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偏科一说,每一科都比较平庸。唯一的获利来源就是字写得好,板书清澈,作文因为爱阅读而实力在线,否则就是妥妥的一个“学渣”。

       回想起来,少年时期全是忧愁与烦恼、全是技不如人的懊恼、全是不被认可而绝地反击的满盘皆输,导致后来都恐惧恋爱。看着别人早早出双入对地走在校园里满面的春风得意,而我只能驻足欣赏和翘首感叹:为毛我就没人要?也不是没有追求者,基本和我聊天不超过一周,我就能把“天”聊死,或者直接把“爱”谈死。因为不会说话,不会说好听的话,孤家寡人是常态。看似开朗的个性,其实内心全是矫情的拧巴、全是刨根问底的不可理喻。好像不争个对错,就会失血而死一样。


       后来爱上阅读之后,发现书中自有好故事,书中也自有原来解不通的答案,也算是满足了“心灵扭曲”的最好方式。当读到一代枭雄(或说“奸雄”)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就会发现,古人其实心里也很苦,即使贵为天子或人臣,心里也痛苦不堪。当忧思国家兴亡,“匹夫”的责任心就爆棚、就左右不得法。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人物都贯穿始末,个个豪情万丈,又如同堕入万丈深渊。照现代某些人的价值观来说:“这样权倾朝野、富贵伴生的人,大可不必忧国忧民,吃饱了没事干的话,多找几个妻妾歌舞升平难道不香吗?”我想,这便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明不倒的原因——精神信仰不灭。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崩塌了,就会如同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一样,靠着吃“五石散”来饮鸩止渴,后来全是“并发症”加上“后遗症”,一样不解渴。不但不解渴,还会毒发身亡。

       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看,曹操是中华酒文化的第一个代言人,也是从古至今男人们不肯戒酒的精神领袖。当然,酒不像五石散的副作用那么大,酒也成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乃至书法作品。所以我在此也无意批评酒文化,这会得罪很多人。凡事有节制,凡事皆可为!何以解忧?自不必去争论,一人有一人的活法,不要因为别人觉得怎样,你就应该怎样,只为迎合,只为换来虚情假意的朋友。那万一人家希望你死呢?你死给他们看吗?也不亚于是“正中下怀”。最好的状态是,活得让人无可奈何。

      古代有个最普及又著名的寓言故事——话说一对夫妻牵着一头驴去集市买货。有路人说他们傻,不知道都坐在驴子上去,于是他们两个一起骑驴;而后又有人说他们不善良,压得驴子喘不过气来,之后他们又轮流骑驴,路人不是说你不够爱我,就是说我不够爱你;最终他们什么都没有买,抬着驴子回家了。一路上还有人在说他们真的好傻,有驴子不骑非得抬驴走。关键点是:你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偏好,更加不能左右任何不善意的评论。希望你过得好的人,看你干什么都舒服、欣赏、顺眼;不希望你过得好的人,怎么看你干啥都觉得膈应了他们,像刨了他们家祖坟一样难受。


      而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都是成群结队、人山人海、蝇营狗苟,他们的特点就:从来不审视自己的缺点,一双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弱点,一旦稍有些不适感,就会群情激愤、指手画脚、指桑骂槐。有人说过一句金句:“道德的制高点上永远站满了蠢货!”而要想活得自在与逍遥,不如学庄子——我梦我的蝶,你吃你的醋;唯一的方法是:目中无人、旁若无人、心无旁骛。想干啥就去干啥,“随心而动”就是最舒适的活法,但这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沉沦与堕落。只要不是说必须看人脸色或者“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般都不必附和别人的想法。


     特别是“时尚”这玩意儿,根本就是用别人的“审美观”来左右自己的眼光,一听说现在流行什么就立马跟风,从来不考虑自身条件。人家袒胸露乳那是人家有“丰乳肥臀”的资本,你个飞机场穿“性感派”就相当于把零件拆了摆在桌上给人看,等人来修理你!一个人的穿衣风格也包含了他的品味与教养,“衣品天成”,衣品即人品。说来,人人保持自然状态即是最好的,完全不必把自身弱点都显露出来,不要期待所有围观者都是耶稣基督,可以包容我们所有的缺点。事实是:大部分人都是拿着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他人缺点的,而对于别人的优点基本都是“眼盲”并“心盲”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而​书籍📚的智慧就是——可以有“看破不说破”忍俊不禁,同时在心情稍微好点时,也能“捅破这层窗户纸”。我个人觉得第二种人比较正义,至少人家敢说真话,把那些愚人玩的小伎俩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去暴晒、去杀毒、去光合作用,有何不可呢?你敢做,还怕别人说吗?“敢做不敢当”其实就是懦夫的行为。一个字——怂!

       然而,我最怕了一种人:明明胸无点墨,还要来附庸风雅,其实暴露出来都是臭不可闻的“酒色财气”,关键“气”不够纯正:不是一身正气,而是猥琐之气。鲁迅先生也曾经评论过“劝学”一事:“劝人读书之难,难于上青天——仿似劝性工作者从良。”虽然,文化很美,本人亦美,但文化和我都不需要“色诱”;如若不是欣赏而来猥亵,“受辱”的也绝对不是“被辱”的,不过自取其辱罢了!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富”是内心的富足与笃定,而不是满身的铜臭与淫邪气。对“书”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不多!不如安静下来,用书中的故事来以践行,不愧对天地良心、父母先辈、子孙后代,足以安心。人人“和而不同”,判断到底是不是一路人?只能信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教条了。鲁迅先生说:“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何以忘忧?不解释,不抱怨,不回应!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置身事内》读后感
  • 下一篇:《置身事内》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