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一个刚站上讲台的新老师我来说这本书解答了我对于如何教书这个埋藏心底很久的疑惑。每次负责人都要求我们写教案,定时交规定写的教案,但是对于年轻一代的老师你如果不说清楚写教案怎么写能带来什么样的收获,真的只是草草了事完成任务。从书中我明白了要想上好课应该先写好教案,教案怎么设计呢?要设计一篇好的教案是要花费时间的,写教案就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体现这一过程。我们要用形象的例子,将那深奥的形式化的学术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知识。很多时候我们只照搬了教案书上的教案,完成布置的任务。没有融入自己的在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全在电脑上操作,没有把思维过程写在教案上。
写教案并不是一个人从头构造到尾,毕竟一个人认识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孤立的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发现怎样引入,怎样设计问题让学生更明白,往往还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备课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根据自己班上的学生接受程度进行创新,往往比自己独立创新容易得多。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比旁人更远一些。以前我不懂什么是搞科研,这件事就是那些头脑比较厉害的大人物干的事,离我的生活有点遥远,根本不知道原来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写教案的其实也是搞科研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练习自己的写作还可以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把学生教好,还要把学生教育好,而且还要会写文章。这样的老师才算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
写一篇好的教案就相当于写一篇好文章,坚持写好教案就相当于练习写好文章,写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去查阅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策划,好的感想,好的例子和构思,还有一些巧妙的组合,精彩的点评,引人入胜的悬念呈现在教案中加上自己的独到的创新这样就可以变成一篇文章。只要我们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多读书,多学习就会发现一些教研素材,然后经过专心致志的研究,就会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其次,会评课,评课要有自己的观点。我学习到了书中以及结合和自己所在团队中评课的依据有这些,1、有序。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2、在课堂上亲和能力要强多表扬学生,灵活应用小组合作,分类讨论,一个小组四个人,一个人记录,一个人动手,同时选组类两名代表发言,让小组内人人有事做。3、有效,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做笔记,思考的空间。
还亲身体会到了陶老师把会解题会命题作为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关键,会解题是一个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问你第一次你不能解答,第二次也不能解答,你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威信就会丧失,所以还是要多做题,不要做一桶水要有源源不断的水。看到书中所写的一个地理老师虽然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感染力但是教的学生成绩却很好,这和他每一次考题出的好,每天的练习题选的非常好,考前冲刺题出得非常好息息相关,很有针对性和高考题的吻合度很好,学生练了之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记得有次白老师和我一起吃饭时谈起考试成绩的事,问我是不是期末考试是不是没有做张主任发的那些卷子,我说没做啊,他说难怪,好多原题,同类型的题还跟我讲以前他们不一起分享卷子,然后张主任教的哪个班直接和同层次的班平均分拉了10几分,这说明了会命题会找题的至关重要性。
陶兴模老师是数学特级教师,中学教授级研究员,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先进专业技术人员,重庆市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重庆市首届名师奖。
曾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中数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初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主持了两项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有一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荣获重庆市首届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了12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8篇论文荣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有8篇论文被国家级权威刊物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两部,主编教学参考书三部。
指导的青年教师有8人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赛课一等奖;辅导的学生有30人荣获国家级和省级数学竞赛一等奖;所教的学生有36人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2013年退休,退休前在重庆八中任教,长期任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培养优生成绩显著;退休后担任重庆市巴川新高中数学首席教师,为培养青年教师贡献了智慧。
《远影——我走过的路》读后感
撰稿:熊敏(重庆彭水一中)
今天我分享的书是《远影--我走过的路》。书的作者是陶兴模老师。陶老师是重庆八中特级教师,中学教授级研究员等,他长期致力于初等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指导了多位老师赛课得奖和学生竞赛得奖。
本书主要讲述了陶兴模老师一生的经历。童年时期,由于“文革”的影响,小学毕业之后,就没有再读书,而是去了石厂,做了一名石匠。做了五年的石匠之后,被推荐上了高中,这改变了陶老师的命运。但是,因为没有上过初中,刚开始成绩很差,第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一分,但是陶老师是一个认真刻苦的人,对于学习求知若渴,自学了初中的知识,在高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面又被推荐上了师范学院,毕业之后去了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教书,后面经过不断的学历提升以及不断的努力,去到了铜梁中学,最后面去了重庆八中。陶兴模老师不仅教学成绩优异,而且在数学研究方面,刻苦钻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
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点就是一个定理的发现,陶老师发现了一个关于圆锥曲线定理,将其证明出来后,写成了论文《关于圆锥曲线的一个重要定理及应用》,寄到了《数学通报》编辑部,准备发表。但编辑部那边发现有一个知识点上存在错误,给了陶老师一个月的时间,让其证明出来。陶老师求助了很多的老师都没有证明出来,但他一直都没有放弃,随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一有时间就进行思考,终于有一天,在跑步的时候找到了灵感,将其证明出来了,然后又把论文寄到了编辑部。但是编辑部那边还是觉得有问题,但陶老师坚信自己没有问题,检查之后发现只是思维跨度比较大,过程不够详细,修改之后再次寄过去,这次就没有任何问题,论文终于被成功发表了。由此我也明白了,任何一个人,不管你多聪明,多有智慧,要想在学术上面取得成功,都一定要勤奋、专注、刻苦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其实不仅仅是在数学研究方面,在任何事情上面都是一样的,要有信心,有毅力,持之以恒,遇到挫折不要放弃,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困难,才有可能成功。
另外,作为一名老师,还一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书中,陶老师提到了六会教师,即会上课、会评课、会解题、会命题、会研究、会展示。就以评课而言,我们集体备课的时候有很多听课的机会,那完了之后就需要评课,但评课的时候往往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说的地方,那主要也是因为我听课太浮于表面,只是把这堂课听完了。没有去思考这堂课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哪里需要改进?在解题过程中也是一样的,碰到难题就想直接去看答案,不想要再做了,导致解题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我希望或者说是我也要求自己在今后学习工作中都一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如此,自己的能力也才能够得到提升。
陶兴模老师是数学特级教师,中学教授级研究员,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先进专业技术人员,重庆市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重庆市首届名师奖。
曾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中数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初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主持了两项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有一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荣获重庆市首届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了12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8篇论文荣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有8篇论文被国家级权威刊物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两部,主编教学参考书三部。
指导的青年教师有8人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赛课一等奖;辅导的学生有30人荣获国家级和省级数学竞赛一等奖;所教的学生有36人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2013年退休,退休前在重庆八中任教,长期任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培养优生成绩显著;退休后担任重庆市巴川新高中数学首席教师,为培养青年教师贡献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