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忆父亲》读后感

2021-11-23 08:01:25  本文已影响人 

《忆父亲》读后感
 

《忆父亲》是堂妹房欣美国转发过来的,它是大姐房小文纪念父亲房鸿泰一百周年写的缅怀文章。

作者饱含深情追忆了父亲一生的家国、儿女情怀,读后颇为感动。我作为文中父亲的侄子,从小对三叔崇拜有加,视为心中的英雄偶像。同时对三叔一生的为人处世也比较有所了解。纵观三叔波澜壮阔的一生。除了大姐用女儿细腻的手法写出了父亲倾其毕生心血抚养培育了5个儿女的点滴故事外,三叔人生中三次重大抉择更值得我们认知和缅怀。

第一个抉择,抗争命运,毅然绝决地投奔参加红军,走上打破了旧中国,解放受压迫穷人的道路。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最艰难的革命时期,一个14岁的少年,丢掉当小长工的放羊铲,跟随陕北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后离开家乡奔赴抗日最前线,吕梁、太行山浴血奋战英勇杀敌。1939年在派往延安学习译电通信时,被选入延安中央秘书处警卫连第一班,担任了毛主席警卫班的警卫员。在百万人的战火中脱颖而出,所具备的德才是不言而喻的。5年以后,奔赴东北并转战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解放新中国的战火洗礼,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义无反顾组织运送兵源亲赴朝鲜战场,遭敌机轰炸身负重伤,九死一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新中国事业中,三叔脱掉军装奔赴新的铁路建设事业,京广、宝成铁路建设洒下了他的汗水。三叔用35年青春战斗岁月,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血性男儿情怀,为他的第一个抉择交上完美的答卷。

第二个抉择,10年动乱,目睹了残酷的整治斗争,淡泊名利,放弃优越的大城市生活条件,举家回到了故乡。1970年他回到了故乡陕西榆林,10年期间正如大姐所追忆的生活片段,三叔拖着一身残病的身子,做妻儿一家的后勤保障,做家庭强大有力的靠山。养鸡、养羊伺弄菜园子、买菜做饭......,他把对妻儿的爱全身心倾注在这细微的生活之中。上马驰骋疆场,下马山南海北建设国家,休退后全力支持妻儿工作学习,甘当全职“妇男”,同时还不忘榆林市各学校当好红色校园辅导员,三叔的家国情怀一样感人至深。

第三个抉择,晚年回乡陪父母坟边尽孝。11届3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三叔一家在国家政策关怀下,重新得以回到武汉市,恢复了一个老红军和原职务应有的待遇。孩子们也相继走上了工作岗位,舒适安逸的生活,儿孙满堂,正是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日子。可是年已八旬的三叔坚持要回到故乡生活,给家人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让好多人难以理解。从2006年到2007年11月的日子里,我作为三叔的侄儿亲眼目睹了他那近似劳役般枯燥无味的独居生活,尽管有专职保姆照顾,但远离亲人,苦苦守候在故乡异地,何苦呢?我曾和他沟通过,极力劝说并一再保证,如果在百年之后一定协助建宝和众姊妹把他安葬在大爷爷的墓脚下,他老人家头摇的像货郎鼓,笑而坚决不答应。伴随着孤独与苦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老爷子的这份执着与追求,真让人难以理解。无独有偶,直至看到一则许世友上将活着尽忠死后尽孝的故事,我才释然。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这看似简朴的人生哲理,它撑起了我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脊梁,才有了我当下的祖国繁荣富强。

时至今日,我才悟然幡醒,什么是“大智若愚”?一生忠厚笃实的三叔艰难的三次人生抉择,给我了最好的答案。时至今日,自以为很了解三叔人生的我,还有在他老人家身上学之不完的精神食粮。

谨以此文纪念三叔百周年华诞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为权利而斗争》读后感——我们斗争是为了什么?
  • 下一篇:《窄门》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