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巴芒演义》读后感

2021-11-10 08:08:18  本文已影响人 

《巴芒演义》读后感
 

      最近读完了老唐的《巴芒演义》,感觉收获很大,想着写一篇读后感,疏理一下思绪,记录一下自身的所得与感悟。


      在我观看本书的过程中就不惊感叹,老唐的知识贮备量真的是太丰富了,那么多知名投资大师各成体系的投资思想,以及各种数据翔实的经典投资案例,附录中的参考文献书籍就多达72本,很难想象老唐在三个月内就完成了本书的创作,难怪被粉丝号称行走的数据库


     老唐在自序中说了《巴芒演义》的三重价值。
      第一重价值,在价值投资者群体中,经常在一些重要的投资原则上出现严重的分歧和争论。这本《巴芒演义》写出了价值投资从无到有的演化史,将近代投资领域多位知名大师的投资思想及代表性案例一一搬上舞台,力求全面展现以上理念分歧所发生的特殊时代背景、适用环境及其变化过程。
       第二重价值,巴菲特经常被简单化和标签化,似乎巴菲特之所以成为股神巴菲特是因为他掌握了某种绝密的估值技巧,或者某种常人不具备的特殊能力,从而创造出天文数字般的财富。但其实巴菲特并不是天赋异禀,也不是突然顿悟,他也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也犯过大多数普通人会犯的错误,走过大多数普通人走过的弯路。知道他是股神,对我们其实没有多大价值,但知道他如何从普通人一步步成长为股神,却有可能成为引导我们成长的路标,即使读过《巴芒演义》,你可能还是成不了巴菲特,但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富裕的自己,却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第三重价值,一般的投资理念类的书籍生涩枯燥,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这本书犹如章回体小说一般的阅读体验。通过许多投资的碎片故事,让你透彻理解价值投资理论体系演化过程。
       这三重价值,我觉得都非常的超值,也正是我们普通投资者所需要的。


      价值投资经过一百来年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日渐成熟,巴菲特对价值投资的成功实践加速了价值投资的传播与推广。


      提到价值投资,就不能不提到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巴菲特的烟蒂模式就是师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从很早就提出了未来价值投资体系最重要的二个认知:①市场大部分时间是对的,但也偶尔会犯错;②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反过来。


      格雷厄姆在他的传世名著《聪明的投资者》第一章里写道:“任何利用杠杆交易的非专业人士都应该认识到,事实上自己是在投机……或者说是在赌博。这是他通过惨痛经历得到的深刻教训”。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原理与技巧》旗帜鲜明的指出,利用市场历史价格去预测未来可能的趋势,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它建立在错误逻辑基础和毫无根据的凭空想象上,只是患上不治之症的病人对灵丹妙药的一种渴望和依恋。他在书中反复强调股票并不是一张用以击鼓传花的纸条,而是代表着企业资产和业务的部分所有权凭证,这种凭证的价值由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确定。他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安全边际”,它代表着最坏情况下企业内在价值高于投资者本金的差额。


      巴菲特从一开始的烟蒂模式,经过不断的试错和摸索,学习和改进,转变成后来的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其间留下了许多知名案例和先进的投资理念,这些都是留给我们普通投资者的宝贵财富。


      巴菲特经常引用凯恩斯在《通论》里一句名言“困难不在于想出新主意,而在于摆脱旧观念。他是在摆脱烟蒂理念后,才深切体会到其中隐含的智慧。


     促进巴菲特投资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是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是一家多年亏损的纺织企业,巴菲特买下这个公司后,在前十年,它几乎没有一点儿盈利,相反亏损却在不断增加,低价买进来,以为捡了大便宜,苦苦挣扎后,最后仍然以低价卖出去,巴菲特花费了差不多二十年才摆脱掉伯克希尔,在经过惨痛的教训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鲜有成功的案例。所以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优质企业。


      巴菲特将资产分为“有生产力的资产、类现金资产和无生产力的资产,我认为这种分类更贴合投资的本质。有生产力的资产包括企业,农场,类现金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债券等,无生产力资产包括黄金,艺术品,古董等。巴菲特认为,投资是为了在未来更有能力消费而放弃今天的消费,因此实际购买力才是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而不是对应的货币数量。


      这些与巴菲特对风险的认知是一致的,对风险的定义,一般认为股份大幅波动(主要指向下波动)构成投资的风险。而巴菲特和芒格认为,所谓风险”指一项投资在其预计的持有期内所收到的税后收入加总(包括出售股份所得),是否能够让投资者维持原有的购买力,并得到合理的利息回报“。具体就是一项投资的回报,包括红利和出售股票所得,是否明显超过无风险利率与通货膨胀之和。因此,投资的风险大小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是预计持有时间的长短,二是对公司盈利及分红估算与最终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


       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旗下拥有一大批保险公司,这些公司每年都源源不断的提供给巴菲特成本为零或为负的浮存金来供他投资。

       从2000年初到2019年底,伯克希尔的年化收益率为10.1%,投资收益率显著下降,跑输大盘,原因是因为钱太多了,能够承载这么大体量资金的企业太少了,只能投资重资本公司,比如能源公司,铁路公司,还有大量投资许多航空公司,(这些公司的收益只是略高于类现金资产),否则,一旦买入体量小的公司,就会引起股价飞涨,而且连指数基金也无法投资,因为买入和卖出就会造成指数的飙升和暴跌。这让我知道了原来钱太多了也会产生烦恼,也让我理解了许多基金规模小时,收益率很高,当规模量大了后,收益率就降下来了。


      巴菲特一生的事业,如果要完整表述,应该是:找到利息低廉的长期资金,然后将其配置在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高回报企业上。


       查理•芒格有句非常著名的语录“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想知道人生如何得到幸福,首先研究怎么样才能变得痛苦;想知道企业如何能够做强做大,先了解企业怎么才能走向衰败;想知道如何在股市投资成功,先了解怎样会导致亏损。躲开越多导致失败的因素,获取成功的概率就越大。能躲开所有导致失败的因素,想不成功那纯属做梦。


      里面戴维森的投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展示了投资领域两个最应该被记住的教训——远离杠杆,不要做空——价值连城的八个字。在股市里生存,永远需要记住“市场先生是疯的,它的出价只能利用,无法预测”。在低点如此,低估之后照样可能暴跌;在高点也如此,高估之后照样可能暴涨。凯恩斯也有句名言:市场保持非理性状态的时间,可能会持续到你破产以后。当你不幸陷入泥潭时,不要急着挣扎,放弃历史成本干扰,按照一笔新交易重新思考,假如我现在空仓,我会愿意现价买入这只股票吗?
       费雪在《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提出了选择成长股的15个原则,以及一个伟大的思想,“如果买入了正确的企业,卖出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书里提出的很多投资理念,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灼灼光芒。譬如:
       重视公司的产业前景、业务、管理及盈利增长能力。
       把公司的管理层必须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作为选择的前提。
       通过竞争对手去了解目标企业的优劣势。
       区分企业成长究竟因为幸运,还是因为能力。
       永远只用闲钱投资,这样才有能力长期持有优秀企业。
       买入股票是因为公司优秀而不是因为股票便宜。
       对于优秀的企业过于关注股利是不必要的。
       企业利润高于次优对手两三个百分点就是好的投资,过高的利润率里往往隐蔽着风险。
       关注于一家企业的超额利润究竟来源于哪些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做法。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太过分散,势必买入许多了解不充分的公司股票,结果可能比集中还要危险。
       真正优秀的企业数量极少,发现后要长期持有,仅仅因为盈利一定幅度就卖出是愚蠢的。
       对于长期持有,巴菲特也有句名言:如果你不想拥有某公司股权10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


       我对施洛斯的印象很深刻,施洛斯投资极度分散,永远和枯燥的报表数据打交道,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优劣势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收益率持续几十年超越市场的现实下,依然坚持认为自己所做的就是最简单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统计工作,完全没有自我膨胀。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圈,甚至是更重要的能力圈,这种自我认识自我约束的能力,恐怕才是一种真正罕见的能力。
       最后老唐给读者归纳了四条有复制价值的投资正道,①低费率指数基金模式,例如沪深300指数基金②确定机会的套利,③一揽子烟蒂模式,④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
      老唐自己选择的是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这种模式对商业理解能力要求最高,是难度最大的一条投资道路,但也是最有乐趣、最有成就感,最可能获得超额回报的一条路。


       结合我对自身的了解,我适合低费率的行业指数基金模式,2020年,我重仓的是白酒指数基金,2021年,我重仓的是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选择自己看好的行业,比如消费,医疗,新能源,互联网行业,这些都是很不错的行业,在低估或是合理价格买入,长期持有,获得行业的平均收益,在价格明显高估时,选择卖出。


       投资和估值,不是要在某个投资对象上赚一倍或赚十倍的思考方式,而是一个永续的思维模式:永远只在两个可以理解的投资对象之间,选择产出更高的那个,它是比较,是选择。假设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收益是每年16%,买入100元,如果迎来大牛市,100块变成600块,我拿这600块购买债基,每年可以得到600*4%=24元,远大于每年16元的收益,那我就选择卖出。如果股价大幅增长,100元变成400元,我拿这400元购买债基,每年收益400*4%=16元,和我购买互联网基金的收益是一样的,那就选择不去理睬。并不会因为涨了300块就选择卖出,如果迎来熊市,100块变成50或是20,此时用之前的收益继续买入就好。所以投资,千万不要有杠杆,不要借钱投资,要用闲钱投资,还有不能满仓。
       永远比较,永远选择,永远让财富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态存在。至于回报更高的资产,市值提升得更快,最终导致投资者市值高增长,那只是由于资本在逐利天性推动下,同样也在追逐盈利能力更强的资产,最终导致资产市价被推高的被动结果。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王店记忆》读后感
  • 下一篇:《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