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2021-01-31 08:58:36  本文已影响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这本书看完了,接下来想整理一下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我想以自我对话的方式来呈现,在一些自己比较有感触的点上,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自己整理思绪来作答,从而完成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理解。

问:你是怎么想起要看这本书的?

答:记得在以前上历史课的时候,好像是听说过这么一本书,有个模糊的印象,但是一直没机会去看;近些年,美国的学术界提出了一个叫做“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用来阐述崛起中的大国,势必不断挑战现有的霸主地位,而现有霸主也将极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这种地位,从而导致双方无可避免地跌入这么一种漩涡之中。就好像公元5世纪时,崛起的雅典帝国与老牌霸主斯巴达之间的争霸一样,这最终导致了长期的战争,以及因为战争带来的资源消耗,从而最终致使希腊世界陷入了衰退之中。我想看看这本书,然后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问: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它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

答:作者是修昔底德,据说他就是参与过这场战争的雅典将军,后来因为某些事情被驱逐,所以有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和这场战争有关的事实。雅典人通常都有着很好的教育,尤其是哲学方面的,所以我感觉这本书有点哲学家写史的感觉,文字不像荷马史诗和希罗多德的《历史》那样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它的文字风格是严谨的事实陈述性的,或许少了一些趣味性、故事性、想象力,但是多了几分的可信程度,所以这本史书备受很多西方史学家的推崇,

也有很多模仿者。

问:描述一下那个时代的希腊世界是怎样的?周遭国际环境如何?

答:那个时候的希腊世界已经形成了很长时间了,据说是在公元前20世纪左右,希腊文明就开始有了一些萌芽,但是因为缺少一些文字性的可信事实,所以,也只能说是神话时期。在经历了荷马时代之后,希腊到了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发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这个时期,其实是希腊的黄金时代,而其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不过,希腊世界是松散的,没有什么向心力,它们是一个个的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和岛屿上的城邦国家,小国寡民的状态,各自为政,蓄养了很多奴隶,那个时候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二者有一些相似性,比如是思想上百花齐放的轴心时代,政治上小国寡民,各自为政,攻伐不断。但是从文明上却又都属于一个大的范畴之内,比如希腊,比如华夏。

希腊世界的北边是马其顿和色雷斯,这两个地方虽然也属于希腊世界,但是却有点不被看得上,总有点边缘文明的感觉,不是主流希腊世界;爱琴海东边是小亚细亚,在荷马史诗中被摧毁的特洛伊就在小亚细亚的爱琴海边;再往东一点,就是当时的波斯的势力范围了,波斯是当时希腊世界的一大威胁,希罗多德的《历史》里面就记载了希波战争,在波斯战败之后,希腊世界得到一时的安宁,所以就有了之后的雅典和斯巴达的内部争霸战争。希腊世界的南边是克里特岛,这个岛是希腊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其实我在想,这个岛离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都很近,那么希腊文明绝对不可能是自己发育起来的,大概率都是这两大文明传过去的,克里特岛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地中海中的中转站,不断地向欧洲的腹地渗透过去。

希腊世界的陆地范围就主要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北方一点的陆地,但是那一块地方我也说不清楚叫什么名字,霸主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而雅典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边,二者中间好像还有一个底比斯,等等,那个时候的希腊邦国林立,多如牛毛,比如科西拉、柯林斯、优卑亚、亚狄伽、密提林等等,除了陆地上的邦国,爱琴海之中的岛屿上也有很多小国家,其中有个岛屿叫做提诺岛,雅典所组建的同盟就叫做“提诺同盟”。

再往地中海西边,就是意大利和西西里岛,那个时候的希腊人以及知道有意大利的存在了,而且也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上移民、殖民,只是那个时候的意大利算不上什么强权,罗马的崛起要等到希腊世界的衰退,以及之后的马其顿帝国的崛起,在之后的事情了。

问:雅典是如何崛起的?斯巴达有何应对?二者有何差异?

答:斯巴达和雅典,虽然同属于希腊世界,但是细分的人种还是有区别。雅典属于爱奥利亚人,而斯巴达所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国家多是多利亚人,或许二者都属于文化意义和血缘意义上的希腊世界的希伦人,但是细分种族上可能还是有点区别,所以作者也多次提到了他们之间的种族差异。斯巴达全民皆兵,政权掌握在少数的几个寡头之中,斯巴达人不从事生产,他们热衷于武力和军事,底下征服了大量的奴隶为他们整过国家做苦力,从事生产性的活动,这些奴隶叫做“希洛人”,这个被称为“黑劳士”制度。而雅典呢属于城邦民主制,政权掌握在由公民选举出来的执政官手中,公民是自由的,崇尚教育。雅典人具有革命性的、创造性的气质,而斯巴达人则比较守成,应对外在世界的变化比较迟钝。

雅典的崛起源于希波战争,波斯大军压境,斯巴达作为希腊世界的扛把子,在希波战争中居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虽然大家都很熟悉斯巴达三百勇士大战温泉关的事情,但是真正使得波斯大军打败而归并且签订合约的还是雅典的海军。斯巴达擅长陆战,雅典擅长海战,波斯西侵希腊世界时,首当其冲的是小亚细亚、色雷斯、马其顿、底比斯,以及雅典和爱琴海上的岛屿,斯巴达所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是最安全的,所以斯巴达在抵御波斯的入侵中发挥的作用是小于雅典的。在雅典的召唤下,希腊世界为了应对波斯的入侵而开始联结,形成了以雅典为中心的“提诺同盟”,这是雅典帝国形成的标志,随后波斯战败,雅典的声誉达到了极点。而斯巴达因为在希波战争中没有发挥太大的领导作用,所以显得有些尴尬。在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世界恢复了平静。但是随着外部矛盾的解决,内部矛盾就开始凸显了,斯巴达和雅典都有着各自的“势力范围”,这些势力范围犬牙交错,相互之间也处于你来我往的纠纷状态,打不赢了就去找老大,最终各自老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不得不被拉下水进行“干涉”,干涉到了最后就自己亲自上阵开打。所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就是希腊世界的一场群架,一方是雅典为首的提诺同盟,一方是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双方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接近三十年,最终以雅典的毁灭结束,而随着雅典的毁灭,希腊世界其实也就陷入了衰退之中,因为希腊世界执风气之先的城邦是雅典,最具创造性和革命性的是雅典,这场战争消耗了希腊世界大量的优秀人才、物力和文明成果,最终导致了希腊文明的衰退,这种结局不得不让人深思。

问:战争的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答:在雅典的势力形成后,斯巴达也有那么一点慌,毕竟在希腊世界,自己头把交椅的地位已经坐了很久很久了,现在雅典组建了这么大一个同盟,差不多占了希腊世界的半壁江山,不慌是不可能的。斯巴达底下的小弟,柯林斯因为和它的殖民地科西拉闹矛盾,科西拉去投靠了雅典,柯林斯去斯巴达那里告了状,在你来我往的交涉和干涉中,斯巴达和雅典的梁子就慢慢结下了。我发现古希腊人还是很有些特点的,比如他们特别爱讲理,他们在闹矛盾的时候,也喜欢在对方的议会上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分析利弊,大讲道理,这是为什么希腊人的哲学和修辞学这么发达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政治需要这些能力,他们需要用演说的方式来争取民意,从而使自己获得支持和权力。

战争爆发后,是伯罗奔尼撒同盟先进攻的雅典,他们跨过柯林斯地峡进攻雅典的势力范围亚狄迦,因为斯巴达人擅长陆战,所以基本上伯罗奔尼撒同盟都是从陆地上来进攻的,这个时期双方打来打去也各有胜败吧。进入了战争的第二年,出现了一件对雅典很不利的事情,那就是雅典城爆发了一场大瘟疫,这场瘟疫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雅典的实力,而且死了很多人,造成了很多悲剧。伯里克利就是死于这场瘟疫。伯里克利最著名的就是他在阵亡将士的追悼会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演说词,他的辉煌时期是在战争的前面几年,推动了雅典的民主改革。

瘟疫在肆虐了几年之后停息了,双方继续在对抗中,雅典在海上的实力很强悍,在一次大战中,将斯巴达的军队逼入了绝境,这个时候斯巴达提出了求和,但是被雅典拒绝了。当我们回顾的时候会发现,如果这个时候雅典收手,其实是最有利于它的利益的,它战胜了斯巴达,声望在希腊世界也就到达了顶峰,和斯巴达缔结合约,那么之后只需要稳扎稳打逐步巩固自己的实力,斯巴达是耗不过雅典的。但是雅典拒绝了,感觉雅典是想非要和斯巴达之间分出个你高我低来才行,必须把一边搞趴下才行。之后双方继续相互攻伐,互有成败,斯巴达也更换了一些将军,派出了一些得力干将,雅典也是将星辈出。

就这样打来打去,双发依旧是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只能签了个几十年的和约,这种和约一般维持不到多少年,只不过是给自己休养生息的缓兵之计罢了。雅典在这之后出了一个大昏招,而且这个大昏招是经过了公民大会的决议的,那就是:调动人力物力远征西西里。

雅典人这个时候还是很膨胀的,感觉自己的海军天下第一,征服一个西西里可以得到诸多好处,西西里位于伯罗奔尼撒的西边,雅典位于东边,真要是能够征服西西里岛,那么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财富,而且会形成两边夹攻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战略态势。可惜,这只是一种乐观的想当然,远征西西里需要的战争资源不亚于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这相当于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作战的同时,又调动资源去招惹另一个同样强大的敌人,这是一个大昏招,直接导致雅典覆灭的大昏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对抗已经是一种战略相持、势均力敌的态势了,还要抽出大量精锐去攻打一个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一样强大的势力,这实在是傻逼透了,当然从当时雅典的公民看来,他们一定是极大的低谷了征服西西里的难度,以为只是稍一发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是一步险棋,一旦成功了,那么就培育出了一种优势,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做成这件事的难度,以及这件事失败之后的影响。

最开始,雅典的大军压境,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人还是有点慌的,赶忙去斯巴达搬救兵,而斯巴达也知道情况危急,这一步如果雅典做成了,自己的战略形势就危险了,于是就组建了一只同盟军驰援西西里。而这边叙拉古人在雅典大军的攻击下,还是很动摇的,想着要不就投降算了,毕竟他们也是没啥信心。就在叙拉古人快要扛不住的时候,转机来了,援军来了,而且在斯巴达的鼓舞之下,叙拉古人也开始坚定对抗到底了,雅典始终是远攻一个岛屿,物资啊、地形地貌啊,以及士气啊什么的都处于劣势,最开始可能士气旺盛,但是相持不下久了就难免军心动摇,尤其是在一些节点作战失败之后,更是军心涣散。叙拉古人是越战越勇,这个时候雅典大军已经不占优势了。这个时候如果雅典退兵,可能在休养生息之后还有机会翻盘,但是雅典人是非要一条道走到黑,他们在经过公民大会商议后决定再组建一只和前面的远征军同样规模的援军前往西西里,由德摩斯梯尼带领。于是第二只远征军又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德摩斯梯尼已经发现不对劲了,他发现要想征服西西里根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方的实力和士气都很强,而自己这一边远道而来,顶多就是和对方半斤八两的军力,但是长期耗下去肯定是不利于远征军的啊。雅典的将军们商量还是想要撤军,但是这个时候优柔寡断又害了他们,本来直接果断撤退就行了呗,结果又是什么天象异常,需要等待三个九天之后才能撤退,这消耗了最佳的撤退时机,因为之后叙拉古人和伯罗奔尼撒的援军便知道了雅典人想要撤退的意图,在大港布置了大量海军关门打狗,雅典海军奋力突围,但是终究突破不了对方的防线,只能回到岸边,他们又想从岸边陆地上行军到西西里岛上的一个友好城邦那里去,但是叙拉古人的骑兵不断袭扰这只疲惫之师,想也想得到,这个时候的雅典军队,士气低落,满身疲惫,肚子空空,周边不断有敌人袭击,那该是多么的绝望。。。当时退到岸边的时候,还有约四万人,而在后边

投降的时候,大概还剩下7000多人。而且大量的人最后要么被屠杀,要么被卖为奴隶,雅典的这次远征,全军覆没,只有极少数的人得以逃生。

在雅典远征军全军覆没之后,雅典城恐慌了。而那些雅典的势力范围也开始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墙倒众人推,老大不是那么好当的,底下的小弟一个个的开始造反了,很多开始投向了伯罗奔尼撒一边,而雅典内部也争斗不断,主要是政体形式上的争斗,这种城邦民主制最后也倒下了,寡头政治上台,在最后的外交内困中,雅典投降,城墙被推倒了,提诺同盟也玩完了,最后只剩下苟延喘息的雅典城邦,因为斯巴达觉得如果彻底摧毁了雅典,那么接下来一旁的底比斯肯定会一家独大,而且雅典在维护希腊世界的希波战争中也有功劳。鉴于这诸多因素,雅典最终是被打残了,但是还是给它留了一口气。

问:评价一下雅典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

答:雅典崇尚教育,很注重思辨,有文化。在我们通常的思维中,这样的文化应该是孱弱的,但是雅典却居然是一条硬汉,一直和斯巴达硬钢到底,这一点确实让我敬佩,它既富有智慧,却也不乏勇气和魄力。这是人类早期文明中所透出来的那种质朴的粗野的勇武气息。在汉人的早期,其实也有着这种气质,崇尚勇武。再看雅典即使遭受了瘟疫的摧残,而且是几年,居然也能保持这种阳刚之气,还能够调动城邦的资源去对外征服,这种气质是不错的。

不过,雅典之所以覆灭,也和它的这种内在刚性有关,刚则易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智慧所在,它在战略上缺少一些智慧,比如我们中华文化很早就清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对于西西里这种远处的势力,本应该是极力拉拢的对象,而雅典却选择了绕开伯罗奔尼撒半岛去征服它,而且是分出大量资源去

征服,这是缺少战略智慧的表现。第二是雅典在对抗中发力总是过猛,它的重心在“力”,而不是“势”,在这种争霸斗争中,“取势”是很重要的,要有围棋思维,每一步的落子都是很讲究的,逐步扩大自己的基本盘,让自己和对方在博弈的过程中,不断稳固自己的基本盘,而削弱对方的基本盘,这才是博弈的首要思维,而雅典就想着凭借蛮力去硬刚,远征西西里很明显就导致了自己的“重心不稳”,凭实力,斯巴达要想弄残雅典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雅典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则是自毁长城,自己把自己的基本盘给毁掉了,所以我评价雅典之所以失败,那就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NO Zuo NO Die。

问:在世界观上,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我们的世界观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随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的扩大,我们的世界观也在不断地扩大。就比如在那个时候,希腊人的世界里,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波斯的东边的敌人,北部是蛮族,南边的埃及是过去的辉煌,西边的意大利和西西里是希腊人的殖民地。等等,他们那个时候的世界就是地中海那一圈。而他们在自我认同上也在不断的变化,比如斯巴达人和雅典人,那个时候他们是死对头,有着爱奥尼亚人和多利人的区别,但是当面对波斯这种完全不同的文明时,他们又成为了一个整体:希腊人,当这个世界在演进,之后罗马帝国出现,那无论是斯巴达人还是雅典人或者底比斯人,他们的自我认同就以及成为了牢固的希腊人,随着日耳曼人的崛起,他们和罗马帝国的遗民又成为了南欧人,希腊、罗马的古文明区域的人,再往后,整个地球都联成一个整体的时候,他们的自我认同就变成了西方人。就好像中国的太极图一样,黑和白最初是对立的,但是当黑与白都融合在一个太极里的时候,他们也就成为了一个整体,我是谁?这个问题,要看是面向谁在说,自我认同,始终是面向不属于这个共同体的时候开始产生的,比如今天的地球上的人们,相互攻击,彼此敌对,分为不同的种族、民族、区域等等,但是如果有一天,发现了外星人,他们完全和地球人不一样,属于彻底的不同的文明,那么面对它们,我们的自我认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们会不会就有了一个新的自我认同:地球人。

问:关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何感想?

答: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也是雅典的创造性和革命性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独裁,将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虽然不健全,但是作为一种实践是成功的。可以看看当时以及之后的中国,基本上都是一种金字塔的结构,整过国家都被一个家族所独霸,即使后代是傻逼、是昏君、是白痴,整个政权还是掌握在这个家族手里,这其实是不合理的,这一点,雅典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就好比建立了雅典海军和帝国的地米斯托克利,也被驱逐出了雅典,因为他威胁到了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一块,我认为这是西方政治优秀的地方。

但是,雅典的民主是具有缺陷的,不完整的。首先是规模太小了,一个城邦,能够被称为雅典公民的,也只有4万人,整个城邦也才几十万人,底下有大量的不被视为公民的奴隶等边缘人群。其次是在应对瘟疫和战争时的表现,这种民主制并没有太大的出彩的地方,反而是经常做出一些垃圾决策,比如让伯里克利下台,比如经常驱逐一些雅典的能人出城邦,导致雅典的实力下降;比如在和斯巴达的对抗中,经常拒绝斯巴达的求和,一心刚到底;再比如决策远征西西里。民主制度并没有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那么,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是不是被过度神话了?以至于民主制度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群众并不是随时都是明智的,有一些时候也容易被煽动,被洗脑,被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所影响,以至于民主制度助推了乌合之众的效应,使得群众的疯狂通过民主这样一种政治正确的形式得到释放,从而走向了毁灭,比如,如果民众都赞成无限制刚到底,哪怕使用核武器也在所不惜,那么是不是真的要满足群众们的疯狂,从而让地球毁灭也在所不惜?而这个时候群众的疯狂其实已经处于一种亢奋的失去理智的乌合之众效应中?希特勒也是通过民主制度上台的,那么是不是种族灭绝也是政治正确的?比如当群众都受到煽动赞成种族灭绝的时候?

我认为,权力需要得到制约和监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民主也绝不是一包万能药,针对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走向极端化,简单化,认为有着某种绝对正确的解决方式,比如用民主、自由解决一切问题,那是一种妄想,而西方世界似乎得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妄想症,总觉得民主、自由、人权等这些东西就代表了一切的正义和政治正确,而不去具体地实践,不去实事求是地深入问题,不去考虑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我们是应该解决存在于各个领域的问题,比如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等等,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僵化的、机械的意识形态植入就可以解决的,比如输入西方世界的民主,就解决了一个国家的腐败和贫穷?这可能还是太天真了,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我们就应该认可腐败和堕落。

总之,我赞许雅典在政治组织形式上的实践和探索,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但是我反对僵化地用民主意识形态来解决问题,政治正确解决不了问题,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根据实践来打磨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

问:战争意味着什么?

答: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和雅典以及整个希腊世界都渐渐衰退了。一战之后,大英帝国渐渐衰退了;二战之后,欧洲被打烂了。秦灭六国之后,天下一统,但是大秦也旋即覆灭,直到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才逐渐恢复元气。叙利亚战争之后,大地一片狼藉,人们过往的生活方式不见了;罗马帝国覆灭后,欧洲的日耳曼人开始进击,欧洲进入了长期的黑暗的中世纪。战争给人的感觉,有的时候是一种毁灭,尤其是战争的参与方以及战场的所在地,那是生命的消逝、是资本的毁灭、是文明与生活方式的覆灭、是政权的更迭;有时候战争也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或者朝气蓬勃的感觉,比如日本崛起之初,战胜了清王朝,打赢了日俄战争,日本的国运也随之蒸蒸日上;或者我们建国初,抗美援朝、对印、对苏等作战,都带着一种朝气,国家也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崩塌。所以战争这种事情说不好,并不完全是好事,也不完全是坏事,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政治开始走下坡路,那么即使短暂地赢得了一场战争也是无济于事的,江河日下之时,不是一场战局可以左右的;而另一方面,当国运上升时,一场战争有时候正是凝聚人心的催化剂,它使得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外部矛盾那里,从而将内部的压力得到了缓解。复杂,战争是复杂的,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尤其是现代,不确定性更多,在一场战争之前,谁也想不到战争的终局会是怎样。就好比雅典,如果知道自己的结局是覆灭,那么他们肯定会谨慎地做出远征西西里的决策。而当时抗美援朝之初,在想着要和美国人作战之时,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最终居然赢得了局面,不得不说战争是很复杂的,是难以预料的,也正是这种难以预料,所以台湾问题也才这么难搞,要统一台湾,那就意味着战争,而战争就意味着和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这场战争到底会是怎么样的?会有着怎样的深远的影响?或者有没有以其他的形式完成统一的可能?对于一系列的后果预计充分了吗?

有时候,战争就是一场豪赌,是谈判桌上的各方都拒绝妥协了之后,以国运作为赌注的一场政治豪赌。战争是解决这种纷争的唯一方式吗?如果斯巴达和雅典知道大战之后两败俱伤,希腊世界陷入衰退,那么他们能够携手达成妥协,以一种更好的方式、以一种超越这种对抗的方式来实现升华吗?历史车轮的前进就只能用战争带来的鲜血浇灌吗?这可能是一种天真的想法,所以有时候毁灭也是一种必然,就好像指环王里面的那个侏儒,即使是跌入了万丈深渊,也不肯放弃手中那枚代表着“权力”的指环。

嗯,对权力的争夺和贪婪,使人类自相残杀,终致毁灭,看上去愚蠢至极。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曾国藩传》读后感
  • 下一篇:《金花的秘密》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