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整体思路
米尔斯先从精英所在的上流社会入手,展开对上流社会的整体剖析,然后一步步的举例和论证精英自身的变迁的历程,可以说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美国建国以来的精英变化过程。
通过对精英发展历程的分析,逐步得出了当下(美国50年代)精英所呈现的是权力精英的形态,权力精英是美国社会最顶层,也是最容易被底层大众忽视的部分。
最后介绍了权力精英统治下的美国是一个没有任何保守意识形态的保守国家。由于结构性道德败坏的问题,高层腐败是美国精英呈现出的一个系统性特征,对它的接受是大众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感悟
本书的一大部分的内容重点在于阐述各种权力角色的概念以及发展,并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这使得前面很多地方过于枯燥,给人一种全是数据的感觉,虽然这可以更好的支撑论点,但是对于想要体验思想的畅快感的人来说,是非常不舒服的,就像一节节的甘蔗,总会卡一下你的思绪,可能这就是这种学科学术书籍的特色所在吧。
本书涉及到米尔斯的权力模型——顶层的权力精英(插足政治、经济、军事三大领域),中层的国会、立法会、新旧上流阶层(过去的权力精英们),底层大众。揭露了顶层的权力三角形,揭示了美国民主已经不可挽回的伴随着19世纪的过去而消逝了。
这权力模型向我们展示了阶层的固化,没有阶层间的循环,只有非常微小的阶层上升渠道(权力精英的提拔)。集中的权力精英和僵化的权力中层以及被动的大众构成了美国社会的权力结构。可以说出身(是否有权力精英的背景)决定了你的未来。
最后米尔斯也提到了要想重新恢复已经名存实亡的民主,离不开公众的力量,但公众正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逐渐成了大众,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和辨析力,这也导致民主所需要的公众舆论(独立自主的讨论,以及公众的讨论区是其存在的前提)消逝。
米尔斯提到了19世纪思想家对民主和公众学说的乐观情绪,用现实回应了19世纪思想家们对教育作用的过度夸大,米尔斯说:教育已成为纯粹的职业教育;就教育的政治任务而言,许多学校已经沦为对忠贞爱国民族主义的常规训练场。米尔斯认为“民主学校”往往是智力平庸、职业培训、国家忠诚的代名词而已。
我觉得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米尔斯对权力精英统治下的大众社会的现象和人们的形象的剖析,至今来看,都依然是十分准确。
米尔斯具体剖析了大众和公众的区别,提到了四个方面的判断标准——①表达意见和接受意见的人数比例。②提出异议时内外部报复的可能性③民意在影响重大的决策中的有效性。④权力机构利用制裁和控制多大程度上打入了公众内部。
他提出了在大众社会和公众社会中,大众传媒所能造成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前者沦为媒体的市场,后者利用媒体的作用。
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大众和公众社会中,同样的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前者是操纵者与宣传对象的意见分歧,后者是利益和推理方式不同的人之间的意见交锋。在我理解看来,应该是说地位又平等变成了不平等。
米尔斯提到了大众社会中权力机构的去政治化的行政化趋向,这也标志着民主政治的进一步衰落。他说——大众民主是指有权势、规模宏大的利益集团和组织之间的斗争。
米尔斯提到在大众社会中,大众失去了政治归属感(①归属感②特定组织)。他提到在当代,自治群体的政治影响力日趋减少。此外,他们拥有的影响力是被引导的,因此他们现在不是自主行动的公众,而是在关键时刻受到操控变成示威人群的大众。这离不开现代精英的手段——精神管理和思想操控。
米尔斯认为媒体促成了一种精神上的盲目。媒体不仅给予我们讯息,同时引导我们的体验方式。我们对信任和现实的标准一般是由媒体决定的,而不是来自于自身零碎的经验。
米尔斯提到,媒体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观念。媒体让我们形成了特定的意见接受或拒绝的机制,并让这一机制成为我们脑中较为低级的“常识”。这些“常识”非任何坚实的社会传统的产物,而是大众传媒营造的模式化观念的产物。
米尔斯提到了媒体对我们的四大影响——①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报道内容与他们意见一致的媒体。②人们默认媒体提供的内容确实不同,但实际上并不是呈现出的那样多样化和竞争性,相反的是它们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标准化主题下的竞争,而不是在有争议事件上进行竞争。③媒体不仅侵入了我们对于外部现实的经验,也侵入了我们关于我们自己的经验。④媒体破坏了人们之间轻松、理智的交谈机会。
米尔斯提到媒体无法解决问题,只是在持续不断地令人分心和推迟焦虑感。
他提到媒体自身的辩证否定,从而实现对人的进一步控制。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采取大众说服,还施加个人影响力——通过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的他人。
米尔斯以此提到了权威,他指出——权威正是存在于民众之中,而主动权实际掌握在一小圈人手中。
米尔斯提到城市使得人们局限于狭隘的日常生活和环境中。使得他们失去作为公众的任何独立意识。当人们以这种方式相处时,会不断加剧预判和刻板印象。人们在都市生活中,倾向于接触观点相似的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这会使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形成漠不关心的态度。
可以说,在城市的狭隘环境下以及媒体的操纵下,大众会失去对社会结构全貌的整体认知,看不到作为公众的作用。所以说大众传媒可以给公众创建一个伪世界,也给它们自己创建一个伪世界。
米尔斯指出公众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层面,结构感的缺失和在无能为力的环境中陷落时无法驳斥的事实。任何结构性的视野或立场的丧失,从根本上意味着整个社区的丧失,这是可悲的。因为即使城市不是主要的决策单位,但社区的丧失,使得人们也无法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结构,人们无法将自己与城市连接起来。
我觉得文中的这一大段话非常耐人寻味。
真的是应了卢梭的那句话——人类这一物种已老,可人始终还是幼稚。
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深究的内容,但我能力有限只能对这些有感而发,等将来再深深感受米尔斯的更多思想和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