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花鹿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海的女儿》,当时的具体感觉已不再记得,但可以肯定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从此在一个小女孩的心里扎下了根。
当时的我曾不止一次幻想,有一天能到海边去,看看大海上无数飘渺的泡沫,想象着它们是否真的寄托了小人鱼的灵魂?多年过去,再次读《海的女儿》时,更加感慨。
当小人鱼的几个姐姐陆续满了十五岁,可以浮出海面看那许许多多属于人间的风景时,她们由衷地好奇和高兴。小人鱼的心中其实是最期盼的,她多想早一点到海上去啊!终于等到了十五岁,经祖母的允许可以出发远行了。
那是一个黄昏。朦朦胧胧的黄昏使小人鱼眼中的人间和大海多了一层朦胧的色彩。一切都仿佛淡淡的,恍惚间似乎还有一种忧伤。是预兆吗?在这平静和寂然的背后将要发生一个波澜四起的故事,甚至小人鱼因此要付出绝美的生命,只是此刻她并不知道啊!
一切恍若注定,在日渐暗淡的夜色里,各种各样的灯亮起来。
透过明亮的玻璃,小人鱼看到了年轻英俊的王子,接着王子的船遇到危险,王子的生命即将被海水淹没,终于小人鱼将王子救起……一切无法逃避,不是吗?为何是黄昏,为何是小人鱼遇见了王子,为何船在那时失事,为何要爱要悲伤?
于是付出了海底最美也是人间最美的声音,别离了如天堂一样的海底宫殿,吻别了慈祥的老祖母、亲爱的姐姐们……
“对着皇宫用手指飞了一千个吻”,她的心也几乎快裂成碎片,可是对人间生活的痴迷和对王子的爱恋让她义无返顾,尽管知道自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海底女巫不仅要去了她的声音,还使她将来每走一步就像走在刀尖上一样。
然而,这一切在小人鱼的心里是值得的,梦想使她无比坚定!从海底走向人间,从美丽走向孤独,从期盼走向无助,一切决然而然!终于和王子见面,小人鱼那会说话的眼睛、轻盈的步子、美丽的身材、金色的长发,使每一个人都喜欢上她,尤其是年轻的王子。
可小人鱼却不能说话,只能在心底无数次地深深地呼唤,她用无比纯净的湛蓝双眸看着王子,静静地看着,直到王子将要娶邻国那位戴着金饰的公主。
小人鱼怎能想到,人们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国家将来有一个哑巴皇后呢?
海底女巫早就提醒过,如果小人鱼得不到王子的爱情,那么她将变成泡沫。小人鱼的姐姐们如何舍得这个最小的妹妹,于是她们用自己金色的长发换取女巫的一把刀,想帮助小人鱼重新回到大海。可是,在沉睡的王子面前,看着王子年轻而英俊的面容,小人鱼无可选择,她把刀扔进大海,选择让自己化为泡沫。
这就是最真的爱,最宽容的爱,最无悔的爱!
很少有童话涉及到爱情,很少有童话故事不是完美的结局,《海的女儿》偏偏就是这样优美又感伤。那个不完美的结局,会让我们在读过之后静下心来思考,关于生活、爱情和梦想的。如果读者是个孩子,他可能只是稍微为小人鱼有一点难过,而成人所想的将更多。
自始至终,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悄悄攥住你的心,越往后你才渐渐发现,原来那是哀叹、心折和期待。三百年还没到吧,我相信小人鱼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施善行,做一个最善良的天空的女儿。
然而,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她才能得到一个永恒的灵魂?
如果我给孩子讲《海的女儿》时,我一定会说:你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给父母带来幸福,给别人带来快乐,让我们一起为小人鱼而努力,难道你不想使小人鱼早点得到永恒的灵魂,回到人间吗?
02
赤心甘胆无归路
——读辛弃疾的诗词有感
作者:梅花鹿
我们年轻时总会做一些灿若阳光的梦,不管是雄心壮志,还是浪迹天涯,都难免会有意气风发、豪迈不羁的印痕滞留在青春的心田,等走过世事变迁的大半生,才会恍然发觉一切无可回首。
辛弃疾既为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更是将这种梦与醒的交错演绎到极致。
很喜欢那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几乎不用想象,眼前就会豁然出现一幅意味深长的画面。“千里清秋”该是何等动人,不带有任何秋的萧瑟与凄迷,只让你感觉到无边的辽阔与悠远。而水是有灵性的东西,那漫漫流向天际的水是否也将辛弃疾年轻时复国兴国的梦,延伸到无穷远呢?
夕阳与鸿雁的相融总使人浮想联翩,更何况是一个感情丰富的爱国词人。
于是,在无声的夕阳中,那只离群的孤雁背负着满身的爱恨。这爱与恨是关于国家和民族的,也因此显得格外沉重。可惜拍遍栏杆怀想世事空有秋风呜咽,有谁能懂啊?算了,索性一狠心吧,去学张翰思鲈鱼而归,或是学许汜求田问舍,那样说不定会有一个平静安逸的人生。
然而,这颗忧风愁雨的心怎会任年华流逝,愧对江山?初阅辛弃疾年轻时的诗词之作,以为他年轻时的心情只是抑郁苦闷,但再细读,定可感知其满腔赤诚,胸怀大志。
可是,等到年老的那一天,白发已丛生,多年的希冀又将如何?生命中的几起几落,虽没有消磨掉豪情壮志,业已力不从心。哀怨、欢乐、悲愤、希望、失落的交替,让一颗曾晶莹坚硬的心变得脆弱不勘,似乎只微微的一丝风就可让它了无痕迹。
谁能知心中的悲苦有多少?走到今天,已老了,一身空。问苍天,这千古的江山能有几多英雄?芳草斜阳,阡陌如常,即使曾有如山如海的气势,也终被“风打雨吹去”。写到这儿,辛弃疾作何感想?
空有将相之才,枉费满腹诗华,曾想力挽狂澜,到头来只是泪沾衣襟罢了。提起英雄,难免想到红颜。只是此刻,在辛弃疾的身边没有“红巾翠袖”能够拭去眼角的泪痕。时空远隔了几百年,也许我是略懂些的红颜,也只有望空长叹罢了。
千般愁,万般恨,直到最后,辛弃疾的悲伤仍然是整个民族的悲伤。单凭一腔热血、一个身体、一柄长刀如何收得了支离破碎的国土山河?转瞬之间,身心交瘁,他深埋心底的愿望大概不会在此生实现!
辛弃疾是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南宋那个时代最嘹亮的歌手。他用无比豪迈无比痛心的歌声,歌唱了自己的一生,也响彻在整个民族的上空,直到今天依然不绝于耳……
03
跟着您,走过茫茫
——读《野草》有感
作者:梅花鹿
读《野草》的这段日子,是一段漫长的时光。
在鲁迅先生犀利的言辞、诙谐的讽刺、入木三分的剖析和沉重的慨叹中,我走进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先生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他还说:“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脱离了受过的痛苦,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在犯前人的错误。”诸如此类的文字,鲁迅先生用他那最深邃的双眸洞察历史的虚实,以最有力的双手握住时代的脉搏,而这些思想这些文字所放射出的光辉一直照到今天。
我从《秋夜》中走出,捧起《死火》,路遇《求乞者》,又窥视到《淡淡的血痕》中造物主的怯弱……
在《影的告别》里,先生如影,先生不愿去天堂,不愿去地狱,更不是要去将来的那个黄金世界,那么与其彷徨于明暗之间,不如在黑暗里沉没。而在《这样的战士》中,战士又分明是他自己啊,先生又何尝不是向那些所谓的慈善家、文人、雅士、君子们举起他那雪亮的投枪呢?
很多时候,没有人能理解鲁迅,也许是无法理解或不愿理解,于是先生说:“我的心分外的寂寞。”是啊,头发已渐渐苍白,手已开始颤抖,可身外的这般青春固在,怎能弃它而去呢?
“星、月光、暗夜的花、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即使身外的这一切有些茫然飘渺,然而只要是青春就会有绿意,是青春就不会绝望。尽管这绿意在风霜的侵蚀中显得那样虚弱,尽管这希望在岁月的严寒中几欲冻僵,但毕竟是有着几丝曙光的青春啊,正所谓“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不同”!
沉浸于书中的世界,跟在鲁迅先生的后面走过茫茫的野草地,看先生如何投枪掷镖射中暗夜里那些模糊丑陋的面具,听先生穿透历史风尘的呼唤和呐喊,还有执着的悲戚决然。再体会那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淄衣”的悲愤苍凉,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坚贞虔诚,我的心不由激荡,泪水几乎涌出眼眶。
有时我甚至想,鲁迅先生是为了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始终有着喷薄而发的热忱,时常以最严格最挑剔的目光看岁月沉积、芸芸众生、斗转风云,那是因为先生从来都在无以复加地爱着我们,爱着这个世界,一直爱到使自己痛苦是悲,欢歌亦成悲!
再次细细地翻上一遍,随便从文中找出一两句话,都能感受到先生岿然不动的风采和强大的人格力量。我仿佛看见他点一支纸烟,背靠着藤椅,对在着灯独坐无言。灯影中那根根直竖苍天的鬓发如密密的松林,流泻着对国性、生命还有人性的思索和追求。
无论何时何地,鲁迅先生都以他那无可非议的睿智深刻,以及始终站在最前列的勇者形象,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