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下载过一本《神曲》的电子书,但一直还没有看过,怕看不懂。就想先看看解析,但发现没看过原著看解析更是折磨。患有强迫症好多年,只要翻开的书,再难受也是想要把它看完。
残雪解析《神曲》,说但丁写的是,艺术创作者创作历程。但通过书中的原著引用和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个人还是觉得《神曲》应该还是宗教性质的书。地狱,炼狱,天堂应该分别对应的是人赎罪,修行,和超脱三个境界。
在地狱里,人们因为在世间犯下的罪行受到最为残酷地惩罚。而且不停重复展现自己当年的恶行。
在炼狱中,人们通过苦修从而逐渐摆脱原始欲望对人的控制。那些欲望被宗教称之为原罪。所有宗教都倡导人们克服肉身的欲望。但佛教主张人们戒除欲望,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而从《神曲》中看天主教,他们知道人苟活于世不可能彻底戒除欲望,他们希望正视欲望,控制欲望,从而达到更高境界。
最后在天堂,当灵与肉完全脱离后,那些纯粹而高尚的灵魂将看到绝美的景象。在上帝感召下,那些高尚的灵魂自身也散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炫目的光芒。
残雪反复强调书中各个磨炼都对应着艺术创作者的星路历程,让我觉得第一有些过度解读。就像有人说太上老君是红孩儿的生父一样,未必是作者本意。第二就是身为作家的作者本人反复强调艺术创作的高深,玄妙,异于常人的独特素养,不免让我觉得有些攀附和卖弄。如果她能说是人们对个人意志和精神的探索,把普通人能包容进去,我倒觉得更容易接受。
我们了解神曲,都说它是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也许这正是残雪所说作者是想表达艺术创作的过程,我个人觉得但丁,或许在作品里不自觉地流露了创作过程中的一些认知,一些情感。但这不应该是他的本意。他是文艺复兴开端,那他就身处中世纪末期,那个时候由于科技的落后,人们对宗教的崇拜应该远高于现在。但丁用一种神话的方式解释了他自己对皈依基督的理解。
很多人对神曲的了解还是它把教皇放到了地狱,其实这个并不代表他对宗教的反抗。只是表达了他对教皇的愤怒。中世纪天主教会不断缩小教义范围,利用那时宗教书籍只有拉丁文,而老百姓普遍字都认不全的现实,变成了天主和人民之间唯一的中间人,从而广纳土地,聚敛钱财。有的还甚至销售赎罪券。于是上帝的代理人变成最离经叛道的恶徒。对于他们的憎恨不是只有但丁一人。神曲出版历久不衰,可见世人对这部著作的认同。
但我想但丁对天主教是虔诚的,他希望用他的方式让人们理解,崇拜天主对人生的意义。
我以前常说,人生不仅是场旅行,也是修行。看了这本书我可能突然才发现,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修行。他们宁愿让自己的灵魂停留在冷酷的地狱。不愿意让自己的精神往上攀登半步。任凭欲望对自己肉身不停地撕扯,无动于衷。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宗教对人的感召显得空前的无力。我们很难相信我们是被神仙用土捏出来的,我们也很难相信死后会有天堂和地狱。然而《神曲》描写的真的只是人死后的场景吗?恶行还报尘世何尝不是地狱;超然而高尚人间又岂非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