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后,印象最深的居然是作者对苦难的记录,每个瞬间都仿佛在我的眼前。让我不禁联想到和女儿4年控糖中的点点滴滴,刚确诊的震惊、失望,接下来外界关心和嘲讽的抵触,最后的慢慢接受。
我们走在慢慢走出来的路上。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出来,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
书中说“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我们无法控制孩子得病这件事,但是可以改变心态和情绪,并进一步做出和原来不一样的行动去面对孩子患糖这件事。只有我们好了,孩子才会在我们的影响下慢慢变好。
最近听了好多,孩子不出门,不上学,不控糖的青春期孩子,我感受到家长从心底没有接受孩子患糖这件事,每天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什么惹孩子不高兴。孩子是能感受到你是对她这个病不接受的,最爱她的妈妈都没有接受,那她身边的老师,同学也许更不会接受,所以在孩子的内心会有个比较。所以孩子心里更纠结,难受。
这也让我不断思考:作为家长,我能为孩子做什么?怎样给予他们接纳与支持?
我深知,当孩子在充满理解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得到心灵的滋养,控糖和学习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家长也需关注自身内心感受,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爱与陪伴。
我们可以帮孩子找到并拥有一个控好糖的“理由”,让一型糖宝能够“承受每天打针”的这种方式。帮孩子找到控好糖的意义和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意义,让孩子学会关爱别人(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家人还有朋友)让孩子自己付出爱,不只是让孩子承受我们给予她的爱,我想这样,孩子也许会活的更好。
我们帮助孩子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减少指责,多看到孩子做到的部分,即使控糖才70%,那我们去认可孩子做到的70%,帮助她分析没有做到的30%,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在关注孩子血糖和学习时,我们常陷入一个误区:越是急切地想控好糖,曲线往往越不尽人意。当过度聚焦于孩子血糖,过度管控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压力。在学习方面,若是仅仅把孩子当作实现成绩目标的工具,忽视其主体性,孩子会逐渐失去学习动力,成绩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此一来,孩子身心俱疲,家长也同样辛苦,焦虑。
只要我们用更平和稳定的状态陪伴孩子,我们就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我们家长永远要相信,孩子的未来是美好的,这个苦难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