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北京雷雨大作,正巧读起《山月记》李徵变虎的短篇,颇有感慨。
故事很简单,源于中国民间故事,后经过日本作家中岛敦改编,收于《山月记》中。讲述唐人李徵年少考中秀才,但是不愿委身官场,自命清高。想以清新寡欲的处世哲学,以诗文博得名留青史。
但是奈何生活日渐窘迫,其诗才又没有任何建树,苦闷之余不得不再次委身官场,某得一小吏职位。但是此时昔日同僚已经高升,日常公干更是要面对极大的自卑感,终于在一日公干途中发狂,直奔密林深处,从此杳无音讯。
次年,李徵好友袁傪受任监察御史,在赴任途中险些被猛虎吞食。危机时刻,猛虎跳入丛林,只听有人声“好险,险些伤我好友”。听闻此声,袁傪与之攀谈,方知是好友李徵。
李徵向袁傪讲述,自己由于无法融入官场,日渐孤僻。想要靠诗作留名,但是又羞耻与求学,交流,自命不凡认为自己诗作属于一流,其它人无非是一些蝇营狗苟之辈。
内心日渐狰狞,兽性大发时,就变成了猛虎。在山林中只有片刻还有人性,李徵借此尚存的人性,时常反思自己的过往。也正是因为尚存的人性,才免于将好友袁傪吃掉。但是在山野之中,李徵也感到,人性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兽性越来越长,终有一日会成为猛虎,再也无法有任何人性的思考。
嘱托好友照顾其妻儿,整理其诗稿,并告诫好友再不要经过此地,以免他人性不再,无法认出好友将其吃掉。
整个故事非常简单,但是令人深思。
我又何尝不是这李徵呢? 有生之年,一直自命不凡,以为自己能力超群,可是往往落得个身心俱疲。总想以自我为中心,可是有时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这让我痛苦万分。
我也时常感受,心中的猛虎兽性难以抑制,甚至走在路上都担心自己会发作伤人。对任何人都充满敌意,内心的自我防御却又总是很难把握变成了可怕的攻击性。
读完此篇,我才幡然醒悟,我亦是在人与虎之间徘徊。
深陷商场,却对人性之逐利本性嗤之以鼻。自命清高,对诗文,情欲颇有兴致,妄图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可往往内心充满着需要压抑的兽欲,表达上自然也会多有累赘,久之就面目全非了。
然后,面对李徵的苦闷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就连故事作者也无法给出。难道李徵屈从自己内心所想,沉迷于世俗官场就不会变成猛虎以人面示人吗? 我细思感觉极为恐惧。
如若心中有猛虎,却以人的面目示人,这一生中不知要吃掉多少人呢?而那时好友怕也逃不出被伤的命运。
反而以猛兽的一面示人,尚存一丝人性倒是救了好友一命。转念一想,心中不由得起了寒战。
我之觉悟尚不如李徵。在月黑风高之夜,兽性难耐,也要隐匿山林,怕也是心中尚存人性,恐伤无辜。这样看来,李徵一生虽然郁郁不得志,但终其一生却并未改变初衷和本性,这何尝不是难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