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活着》读后感700字

2025-09-25 07:42:58  本文已影响人 

于苦难褶皱,窥见生命的微光

——《活着》读后感

七(14)班  陈可馨

轻轻合下余华的《活着》,指间似乎还沾染着福贵一生的尘埃与叹息。这本不足二十万字的小说,没有华丽语言的堆砌,也没有曲折的悬念设计,仅以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出一个几乎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故事——农民福贵从家境殷实到一贫如洗,目睹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相继离世,最终仅与一头老牛相伴于田野。然而,当我的心为这份极致的苦难而揪紧时,在字里行间中,却感到一股超越痛苦的力量: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福贵的一生,是被命运反复捶打的历程。年轻时,他嗜赌成性,将家底挥霍一空,使他父亲忧郁、绝望,在粪缸上失足离世;再后来,他被抓去充军,九死一生,归来时母亲已然病逝;他本以为能与妻子家珍和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安稳度日,然而,命运却并未打算放过他——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活活抽血而死;女儿凤霞也在生孩子时大出血去世;妻子家珍也因为软骨病而死去;女婿二喜在工地被水泥板砸中当场离世;就连最后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因为贪吃黄豆被撑死。每一次亲人的离去,都像一把钝刀在福贵的心上反复切割,但这位老人却始终都没有倒下。他会在寂静的夜晚对着空荡荡的房子呢喃,就像在和他已经离去的亲人对话;他会在劳作时,向老牛讲述过去的事;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仍会牵着老牛走向那片熟悉的田地。

余华曾说过:“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在福贵身上得到了印证:他曾追逐过金钱,却因赌博失去一切;他曾渴望亲人团聚,却被各种因素残忍地拆散。当所有外在的依托被通通剥夺,他才真正地认清活着的本质,不需要荣华富贵,不需要儿孙满堂的梦想,而是在认清生命的残酷后,依然用心度过每一个当下。他将老牛当作家人,唤作“富贵”;他会望着远处的高山发呆;他会在锄地时哼唱几时的童谣。这份对生活的坚守,并非壮烈地反抗,而只是与生活的和解。

缓缓合上书页,窗外的阳光照射在书页上,心中那份沉重和郁结被渐渐驱散,只剩下一道清晰的感悟:《活着》从来都不是一本渲染苦难的书,而是用福贵的坎坷一生的经历为我们开展的一堂关于生活的课,它教会我们:活着并不是追求圆满,而是在苦难中依然守住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当下,让“活着”成为本身意义。就像石缝中的小草,百折不屈,经历风雨的摧残磨炼,也能扎根生长。我们应当如此,珍视当下的每一刻,带着这份不屈,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天。

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 上一篇:《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600字
  • 下一篇:读《三国演义》有感65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