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看完《长安的荔枝》这本书,才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真正含义。
主人公李善德,是唐朝天宝年间上林署的监事,在同事的阴谋里,稀里糊涂的接下了从岭南往长安运送荔枝的任务。岭南距离长安4600里,山路,水路,陆路,用最快的马日夜兼程,也得跑十几天,而荔枝的保鲜时间只有4天。
面对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没有自暴自弃。他只身前往岭南,克服种种困难,找最好的荔枝,测试最优的路线,查阅各种荔枝保鲜方法,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最终做了一套完整的荔枝运输方案。
要执行这个方案,需要调度沿途各个官府的人员、兵马、财物,工程异常庞大,他通过一些运作,得到了右相杨国忠的支持,方案得以实施,但是过程中状况频发,还好李善德都一一化解,最终成功运回两翁荔枝。
李善德一算账,为了运送这两翁荔枝,砍掉了整整30亩果园,调动沿途粮草兵马,用掉了56720贯钱,有153个驿站参与调度,可谓劳命伤财只为博妃子一笑。
结局是李善德因不满如此劳命伤财,直言相谏,得罪了杨国忠,被他陷害流放岭南,反而一家人在岭南过上了种荔枝树的幸福生活。
故事不长,四个小时看完,但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上面只想吃一盘荔枝,下面就疲于奔命。上面的人根本就不懂,这不是一盘荔枝的事,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得有人拆解,有人调度,有人统筹,有人执行,这个过程需要很多很多钱。
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工作中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事,老板一句话,所有员工都得做出样子来,不管这个结果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只要老板看了开心就行。可是这些工作给基层员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劳命伤财,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李隆基当了44年皇帝,前20多年勤勤恳恳,开创了开元盛世,这是历史上最强盛,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但是后20年却沉迷在温柔乡里,享受着权利带来的快感,从而导致大唐盛世的衰落。而现在的各位老板们,经过几十年的奋斗,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创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在企业鼎盛时期,身边人恭维的声音变成了他们的日常,慢慢的,老板们在一声声的恭维里,迷失了自己,后来,身边也没有人敢说真话,企业开始走下坡路。
再说回“一将功成万骨枯”,书里说,其实一事功成,也是万头皆秃。诸葛亮怎么死的?还不是因为他主动下沉,所以说,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自我感慨:史书太小,装不下所有人,可是所有人的人生,都波澜壮阔。史书又很大,翻开5000年的历史长卷,我们又如同蝼蚁,在或不在,都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