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萧红的《呼兰河传》,对其之前的抵触稍有改观。我倒不是对她有抵触,而是对民国那个时期比较抵触,颠沛流离的年代,思想极度开放和闭塞的年代,感觉那是最糟糕的年代。
《呼兰河传》的文笔和文风和其他同时期旁人的作品还是稍有不同。有时候看着,不觉得他说的是那个时代的事情,也不觉得是北方呼兰河发生的事情,仿佛发生在现在,就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人,那么熟悉,那么痛心。不禁又彷徨地觉得,100年了,还没有改变吗?不应该啊。总应该有些改变吧?
看到有人评价说:萧红以看似天真的孩童视角,描绘了呼兰河小城无知麻木的众生相:传不完的流言蜚语,数不清的冷眼旁观,停不了的底层互害……一幕幕人间惨剧触目惊心。呼兰河人盲目地相互折磨,茫然地画地为牢,怎么也走不出贫穷的沼泽。哪怕外界的苦难熬了过去,自身的无知也会伴随终生,将他们一步步引入万劫不复的谷底。
团圆媳妇、冯歪嘴子媳妇……被愚钝毁掉的人,何其可悲。突然理解为什么要把马路上那个大泥洞放在第一章,那就是中心思想啊,愚昧的思想、荒诞的习俗,不就是那个泥洞,不管多少人曾深陷其中,竟无一人想将这个洞填补上。
贫穷且无知,触目惊心。一些思想上的禁锢使人画地为牢,生命的半径不过一亩三分地,果然是一个吃人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