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日沉似一日》有感
读枕月随笔《一日沉似一日》有感。
“天,是不浓不淡的干净蓝。”你的开头,干净利落,简简单单的一句就抓住了我的心。
我这里的天空就是这样,澄澈、高远,一会云来云去,一会干净透明,好像那些云被风擦去了。风对自己的画作总不满意,一遍遍重新作画,我的目光也一次次被它们拽走,驻足、凝眸、沉思。
连绵多日的雨终于停了,迎来了明媚的阳光,我能想到你欢喜的心,和树叶一样轻快地飞舞,也想随着一朵云去流浪,走出乡村,去追寻诗意和远方。
而你只能不动声色,把心底的遐想按下去。因为我们终将要面临眼前的生活;因为人不能活在幻梦里,那些年少轻狂曾经做过的不切实际的梦,也都随风而逝、无影无踪。
你说:“风一天紧似一天”。是的,风是有使命的,要告知人们节气的到来,要摇落满树的叶子,要给冬天画一幅“水瘦山寒”图。
“山间的橙黄与嫣红,也一日深过一日”。日子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间,一日深一日,一日叠一日,日日似昨日,日日又不同。自然界的色彩由淡变浓、由浅入深,也会由浓转淡,最后变成冬日里沉默的水墨画。
枕月妹妹,你说借来的年岁,就从此在身上扎根,无法归还,就像掌心的老茧,似乎摸着了别人的年轮。这样的句子,就是你的特色,也只有你写得出。会让人读得出神,陷入对过往的思考。
年岁可以借吗?当然不可以。只因为多年前,父母想让你早早工作,把年龄改大了几岁,从而强加给你的年岁,可是你生命的年轮依然如初,纯如明月。
你把寻常的生活,用白描的手法,纳入笔下,却皆有画面感:你说乡下人出门,不习惯带钥匙;拿笤帚赶乱窜的鸡;院里地面的青苔和水洼;他推出摩托车轰鸣而去;你收拾屋子做家务,又去砍竹子;鸡在松树下刨食;鸟掠过树梢丢下啼鸣;乌桕树叶变黄;竹子发出“啪”的闷响;门“咣当”地被撞开;旋耕机拉着饲料袋;公公和你的对话;公婆的拌嘴……一幕幕场景像放电影,如在眼前。
“路过厨房,地上湿滑,一只蚱蜢从草叶上惊起。”这一句的画面多么鲜活,引人入胜。
这些生活场景,在农村,很寻常,但是能把寻常日子用文字如此精准地描述,能有几人?
唯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才能写出这么干净的文字。尤其把砍竹子的场景描写得诗意唯美,我仿佛看到另一个“李子柒”游刃有余、淡定从容地做事。
婆婆说:“人老了,命就薄了。能一觉睡过去,反倒是福。 ”你听着这话,愣神许久,捏着半截韭菜,半晌没动。 你沉默着,“把一根韭菜掐了又掐,然后将掐断的一截丢进篮里。那新鲜的断口处,立刻渗出些微汁液,散发出一股清气味。 ”这一段细节描写,把你那份惊讶、无奈、纠结、叹息,复杂的心情写得妙不可言。
当我读到“一阵风吹过,我心里是满的,也是空的。满得装不下一句安慰,空得露不出一声叹息。”真是太佩服你对心理活动的语言描写,如此的贴切。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那么一刻,被某句话击中内心,怔愣原地,什么语言都是多余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抬头看天时,云已散尽,天却更蓝、更沉。那深蓝里,蓄满季节的寂寥和旷远,应该还有生命的回响。
那一刻,远山静默,日色渐沉。“它懂得大地的寒意,也信着来年的惊雷。 ”这句话于真是无声处见惊雷,触动心弦。
看似散漫的行文,却自然而然收尾,你把那颗想流浪的心,沉沉地落进心里,“像一粒被深埋的种子,在土中安然阖上了眼。”
你说:冬天到了,春天的根,便在不远处的土里……
的确 ,春天就是在寒冬里酝酿和生长的,霜降一过,冬天的脚步近了,我们不喜欢严寒,但也要学会坦然面对,又忍不住在严冬中悄悄盼春。
那个明媚鲜妍的春天,不就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吗?
其实,你每一天都在忙碌,忙一日三餐,忙孩子的接送,忙着收拾家务,忙着和老公喂鱼……
你的生活,有诸多琐碎,也有无法言说的委屈,但是你笔下,没有一句埋怨,只把生活真实还原,而我恰好读到,便似走进了你的生活。
而这生活,是如此的生动、鲜活。如一本散文集,令人爱不释手;如一曲田园牧歌,令人沉醉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