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在《红楼梦》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翻开《红楼梦》的那一刻,随着曹雪芹先生的文字,跟着书中精美的插画,我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正一步步走进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世界,一起经历了一个大家族的兴盛衰败。
在那个令人向往的大观园里,一进去,满眼的亭台楼阁,假山怪石。每一个建筑上面都精心雕刻了各种图案。争奇斗艳的鲜花开满了整个大观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招来了蜜蜂,引来了蝴蝶。高高耸立的楼阁,青砖白瓦,是那么沉稳又高雅。蘅芜苑,就符合薛宝钗那样端庄沉稳的性子;潇湘馆,就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无处不在的鲜花又似那般向往自由的贾宝玉……大观园,曾经是那样的生气勃勃、热闹非凡,也曾经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但随着贾府的落败,这个园子也随之萧条,失去了往日生机。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人物的成长。
书中第一主角,因衔玉而生,故名贾宝玉。他聪明伶俐,却厌恶仕途,沉迷游乐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中的变故,宝玉从一个顽皮少年,逐渐成长,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孤僻敏感,慢慢的也学会了与人相处;薛宝钗博学多闻,精通人情世故,做事循规蹈矩,后来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独当一面……他们的蜕变,都让我想到了正在经历成长的自己。
五年级的我,正如黛玉那般孤僻敏感。生活中,常常觉得妈妈给弟弟的爱更深、更浓,好像有了弟弟后,她给我的爱少了,淡了。每次和弟弟闹矛盾,我都委屈得偷偷掉眼泪。我多希望妈妈可以抱抱我,听听我的心里话。
“姐姐要让着弟弟。”这句话就像魔咒一样缠绕着我心,它不仅没能让我学会包容,反而暗暗跟弟弟较着劲,要把妈妈的爱夺回来!
记得有一次,我把零食塞在弟弟手里,然后又哭着告诉妈妈弟弟抢我零食。就这样弟弟无缘无故被妈妈骂了一顿。我则躲在妈妈身后得意地笑。
还有一次,我和弟弟一起经过一个很黑的房间。我指导弟弟最怕黑了,使劲一推,将弟弟推进黑暗中,然后转身就跑。只留下弟弟的哭声……
我以为自己的小手段能瞒天过海,没想到一次一次都被妈妈识破。“姐姐要爱护弟弟。”这句话更加深了我对妈妈的怨,为什么妈妈总是向着弟弟!
直到那天,我高烧不退,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彻夜守护我。虽然我烧得迷迷糊糊,但也能察觉妈妈整晚没睡。她时不时地用脸贴贴我额头,隔会儿就用温水给我擦身子,还在耳边轻轻问我渴不渴……直到早上我体温稳定了,妈妈又匆忙去做早饭、送弟弟上学。收拾好一切后她才和衣躺下休息一会儿。
此时,整个房间似乎只剩下了我的心跳声和妈妈均匀的呼吸声。有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洒在妈妈疲惫蜡黄的脸上,我突然发现,妈妈原来是那么瘦小,紧闭的双眼下面是深深的眼袋,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年轻漂亮的妈妈,眼角泛起了微微的皱纹的?
我鼻子一酸,心里却是暖暖的。
我想起了无数个早晨,妈妈为我做好早餐、送我上学;想起来无数个夜晚,妈妈辅导我学习,陪我阅读、为我讲故事;我想起了妈妈骑着电瓶车,风雨无阻地送我去兴趣班、图书馆;想起了每个假期不远千里带我见世面、开眼界;我也想起了之前弟弟住院时,妈妈也是这样彻夜守护着弟弟……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爱一直都在。这份爱不需要比较,也不会减少。
我想,成长应该不仅仅是身体的长高、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是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学会承担责任。就像宝玉那样,最终明白了要照顾家人,像黛玉那样学会了珍惜友情,像宝钗那样懂得了追求自我。
我也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依赖妈妈、和弟弟争宠的小女生了。而今的我,学会了照顾妈妈、爱护弟弟,再也不会去计较妈妈爱谁多一点;而今的我,学会了珍惜友情,不再为一点点小事与朋友纠缠哭泣;而今的我还有了自己的梦想,正在为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合上书本,走出那个大观园,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我坚信,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一定能像书中的少年一样,勇敢地面对成长路上的所有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