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读后感
《惊鸿》是旅美画家,小说家范迁所著的长篇小说。写了40年代末范国粹,裴云裳,裴云鹏,赵承晚,赵承曦等几位好友,先后到巴黎学画。写了他们的人生经历,范国粹与赵承曦之间的爱情故事及范国粹对艺术孤独追求。故事跌宕起伏,叫人难以释卷。展示出作者对人生意义与命运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人生无常是为常态,性格决定命运,有因必有果。小说景物描写极具美感,象一幅具大的油画,展现在你面前,由远景到近景,或由近景到远景,气象宏大,有力地烘托出气氛。人物描写细腻生动,个个形象突出,似乎就在你的眼前。
一、无常为常。
小说出现众多人物故事,只告诉你两个字,无常。文中在香港和赵承曦同居一室的上海女子依琳,因肺炎住院,几天功夫一个鲜活的年青的生命就逝去了。还有一行人在游览吴哥窟时,上一秒还活蹦乱跳的野兔,下一秒被石头击中,当场毙命。街坊徐太太受不住被误解和怀疑,也走上了自尽之路……一桩桩一件件,让你怀疑人生。就象作者所说,人生其实是行走在羊肠小道上,道路的旁边就是悬崖,只是不自知而已。对我而言,出现在我生活中的你,是惊鸿一现,对世界而言,我也是一只惊鸿,你我皆为惊鸿。何不留取最美最自由的身影。
二、因果相连。世事逃不出因果。良子与云鹏暴发争吵,良子受了极大委屈,愤而转身离开,奔跑中被车撞死。云鹏很是后悔,带了良子的骨灰去日本埋在樱花树下,实现良子生前的愿望。因此悟到人生无常,最终在日本一个寺庙出家。保罗教授有个习惯,就是在情绪不好时,喜欢开快车发泄。在承曦离开他后,他情绪不稳,飚车,失去控制,结果撞到了树上,粉身碎骨。
三、性格即命运。范国粹是个极有天赋的画家,他风流倜傥,不拘小节,率性而为。因此让赵承羲对他产生误会,与爱情失之交臂。而云裳却很细心,做事求安全求妥当,主动帮助承曦,来到香港,在法国后又留心寻找承曦的下落,最终云裳和承曦走到一起。
四、人生意义。在作者看来,生命是没有终极意义的,因为所有的成功与失败,所有的得失,最终归于静寂。有生必有灭。真要追究,生命所有的意义的在活着的一刹那,自由自在做自己。我以为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就是忘记得失,身心没有束缚,我就是我,哪怕我是棵小草,也不去羡慕一棵大树。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忘了我是我,你是你,只是听从内心的招唤,活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当下有泪则流,有感则发,心上却不留痕迹。在这种状态下所呈现出的自我,可能是自由自在的自己。正如老子所说,能婴儿乎?
五、善待自己。虽然说范国粹是个杰出的画家,但在生活上始终捉襟见肘,买了颜料,可能就没了房租,说贫困潦倒也不为过。在绘画上才崭露头角,刚入不惑之年的他就因长期过量抽烟,过度劳累,而且营养不良,艺术之花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就匆匆离世,令人唏嘘不已。我不禁想即使他在艺术上取得一些成就,但和早逝的生命比起来有意义吗?我觉得范国粹如果知道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搞一些平衡,知道爱惜身体,知道自己的身体的冷暖,不要透支生命,也许生活就是另外一个样子。我突然暗自窃喜,做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也挺好,没有那么大的压力,饥来吃饭倦来眠,该干啥干啥,日子虽平淡无奇,却乐得自在。
小说中,有一处耐人寻味的地方,是一具佛面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高棉的微笑”,作者是这样写得:“……佛容呈现出一抹不可言说的莞尔,眼神低敛,嘴角舒展……宁静,睿智,看透,安慰,甚至还带了些嘲讽的味道”。无解的微笑,没有答案,是最好的答案,由每个人去解读。
《惊鸿》是带给人很多启迪的一部长篇小说,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