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后感1600字

2025-01-18 11:29:06  本文已影响人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后感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儿子喜欢听小说,因为有时会用手机外放,所以我也会听到,那天我跟着一起听了一会儿,觉得那部分讲得真是精彩,后来儿子拿着手机去了另一处,我便也跟着去了那处,因为我想继续听。之后又听了一会儿,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因为此时的我需要集中精力,所以就比较排斥外界的干扰,此时,儿子手机中播放的小说就成了干扰项,于是,我想关上房门,或者想让儿子离我远一点。那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明明就在刚才还追着儿子听小说情节,现在却截然相反,由此我更体会到,我活得有多么主观,就如书中作者所言,“感受的对象本身并非痛苦的根源,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的心对专注的对象有所反应而造成的结果”,这句话也意味着,痛苦并不是源于外界,而是源于心的无明。我又想到了文中关于用天空比作自心(佛性)的比喻。我的理解是,若将天空比作自心,那么心的无明便相当于是我们全然忘了天空的存在,而只是在追逐飘在天上的云,天上的云自然是不断变化的,那是天空无限创造力的展现之一,我们却因为只知道云而只想寻令自己开心的白云、避开令自己烦恼的乌云。我们忘了自己本是更广阔的存在——天空,我们以为自己只是追逐云的个体。因为这样的失忆,使我们一世世因执着那些云而反复陷入轮回。

天空不会由白云和乌云来决定自己的心情,不论当下有白云还是乌云,那对于天空来说都只是不同的体验,也是丰富自己的体验,除非天空忘了自己是天空。而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身心灵全部忆起自己是天空。那时的心灵状态便是作者所言的快乐。这种快乐绝不会由外界的发生主导,或者可以说,当我们忆起自己是天空时,也就根本没有了内外界之分。

我们这一趟修行路,就是摆脱无明、寻回真正自己的过程。对于静坐这件事,即便老师数年前就已经通过推荐各种书来引导我们静坐,即便我的大脑也早已理解静坐的种种好处,但实际上,对于静坐这门功课,若我给我自己打分,我只能给自己打0分。虽是打了0分,但我能感觉到我还是有进步的,因为现在再回想我之前的状态,只能打负分。我曾经根本不理解为何静坐时观察自己的念头到底对修善修正有什么益处,如今才渐渐知道,是因为我因无明而产生了六毒心,又因六毒心而延伸出太多的恶念,我观察自己的念头,可以使自己更容易从恶念中抽离出来。比如之前有一天早上我因为蹭了别人的车而心情很不好,其中掺杂着许多情绪,有懊悔、抱怨、自责、担忧等等,那时我又突然感觉到这些情绪都是我的大脑在作怪,于是,我不想再跟随大脑的分析,而是想着只是观察自己的情绪,很奇妙的是,仅几秒钟,情绪就好像消散了一些。那次的体验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醒,并且这样的方式并不是压制情绪,而是通过直面来看着情绪自然地消失。

作者所言的禅修就包括静坐。虽然我给自己的静坐功课打0分,但回忆我之前跟随老师修习的过程,我发现正是因为跟随老师修法习理、学习辨析善恶,我才知道遵守戒律是自爱的行为,才知道若我们没有法理这根醒魂针帮助自己保持略微的清醒,以我们的六毒心性,绝对是日日造恶而不自知,这样的我们,相当于灵魂完全进入沉睡,彻底由大脑和六毒掌控,就是妥妥的程序体状态。我想,这也是我以前无法静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毕竟是灵需要通过静坐来恢复自己对这具肉身的控制权,人脑并不需要,不仅不需要,反而因为需要对抗人脑已经形成的神经元连接,人脑会十分抗拒。

看这本书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真的是正确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又感觉到,虽然静坐这门功课很差劲,但我日日阅读老师的文章,常常写观修文的过程,就是另一种“禅修”,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大脑的某些神经元也渐渐发生了改变,比如以前好久憋不出一篇文章,现在已经感觉没那么难。我想,若是以前看这样的书,大概率不会有我现在这样的感受,只能说,一切的遇见都是刚刚好,现在的遇见,会让我更容易下定决定做静坐这门功课且不会觉得很难,然后将静坐中练习好的觉察力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我继续止恶修善。果然,唯有在戒律的基础之上,才能有真正的定,而定又反过来帮助自己守戒律,在这样的过程中,智慧就可能渐渐生起。

如上,仍有很多是大脑的理解。作者身边围绕着众多智者,且作者自小就开始修行,但通过作者的讲述,我们会感觉到作者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作者是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精进修持,才渐渐摆脱内心的种种负面情绪。由此我更加体会到,对于修行这件事,唯有通过自己脚踏实地一步步走才能有真正的进步,否则,即便师再怎样倾尽全力救度,我们也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另外,那些高僧大德无不是依靠着日日精进才有了自己在修行上的一番成就,而我们,若稍有自知之明,便知自己应学习高僧大德的精进之心。有创造才有收获,想要将来收获美好,当然需要自己在每个当下倾心创造。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 下一篇:《山之四季》读后感1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