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1000字

2024-06-22 08:58:19  本文已影响人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当我虚构的人物越来越真实时,我忍不住会去怀疑自己真正的现实是否正在被虚构?                                 ——余华

       我思考了很久,也不知道要怎么来写这篇读后感悟,《在细雨中呼喊》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复杂和悲哀。这是余华老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孙光林在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成长经历,孙光林是孙家的二儿子,六岁的他被过继到城里的一户人家。五年后,收养他的家庭蒙难,他只能返回原家,伴随他回归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得他被家人视为一个灾星。从此他便与自己的家庭显得格格不入,除了一起吃饭睡觉,他们就像陌生人一样互不打扰对方。而家人的漠视促使他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仿佛成为了游离在家庭之外的观察者,有着一种超然的旁观视角,目睹着父亲、祖父、兄弟和邻居的生活,其中的爱与恨,善与恶,尊重与鄙视之间的冲突,仿佛细雨中的呼喊一样,令人触目惊心。而特别的是,主人公孙光林的儿时的回忆没有捋着时间线进行叙述,这倒也特别符合遥远记忆的特点。

       整本书都是以灰暗为基调,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既荒诞可笑又让人莫名悲伤。正应了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辛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们的命运多舛,他们或者被历史的洪流卷走,或者被家族的宿命所困扰,甚至在绝望中寻找着自己的出路。书中的孙家和苏家没有一个人躲过了命运的磋磨,而孙光林也成为了整个故事叙述的出发和回归者。父亲孙广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作为父亲,他虐待孩子,调戏儿媳妇。作为丈夫,他虐待妻子,和寡妇偷情,让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作为儿子,对老人嗤之以鼻,让他自己的父亲甚至不敢再家里多吃一口饭,多发出一声声响,好像儿子的一个眼神就能把这个父亲击溃。作为父亲,对于孩子毫无责任心,婚后出轨,永远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堪称全书最丑恶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愚昧无知,虚荣无情的人,把家庭中所有人的命运都推向了绝望的深渊。而他自己带着丑恶的心灵和肮脏的肉体死在粪池中,消失在南门这个荒诞的景色里。而“我”与哥哥孙光平、弟弟孙光明同时喜欢上少女冯东青,一番争风吃醋后,冯东青却爱上了村里的无赖,不禁让人感慨命运的可笑,还有一家人对于弟弟孙光明突如其来的死亡的反应实在令人大跌眼镜:父亲和哥哥想要借英雄的光出人头地,甚至混个一官半职,父亲望眼欲穿地期望着穿中山服的领导来奖励他这个“英雄的爹”,没想到等来的却是穿警察制服的人,讽刺意味非常明显,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腐朽。而主人公则认为“我的弟弟不小心走出了时间。他一旦脱离时间便固定下来,我们则在时间的推移下继续前行”,死者永远躺在那里,而生者则继续走动。整个情节亲情淡薄,丑相毕露,却不知自己终有一日也会被时间抛弃,定格在那里。作为一部描写中国20世纪上半叶历史变迁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家族在历史洪流中所承受的磨难和挣扎。在这本书里,我觉得写的不仅是时代,更是命运里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每个人或放纵或寂寞或悲哀,这是都对命运的无奈和绝望,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读《我的阿勒泰》随感1200字
  • 下一篇:《绝叫》读后感11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