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呐喊》读后感1800字

2024-03-08 08:07:12  本文已影响人 

《呐喊》读后感

收上学生的《呐喊读后感》,我感到很惊喜。新生代的学生仿佛和鲁迅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我高中时可不喜欢鲁迅了,直到我读了中文系,才感受到鲁迅的文字好、思想好、人格高尚。后生可畏呀。
                                                                  编者按

《呐喊》以《狂人日记》开篇,我认为是因为《狂人日记》点明了社会“吃人”的本质,而其后的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具体的、被吃掉的人和吃人的人。其中,《孔乙己》、《白光》写封建科举制度吃人;《药》、《明天》写冷漠的人/看客吃人;《故乡》、《阿Q正传》、《风波》、《端午节》表现在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可悲的人们;《头发的故事》、《兔和猫》、《鸭的喜剧》则是直接描述这个社会改革的艰难和呐喊的必要性;《一件小事》和《社戏》作为书中的一点亮光,分别展现了了社会的希望和鲁迅先生儿时的美好记忆。
《呐喊》中文章风格丰富,《药》的讽刺、《一件小事》的温暖、《白光》的毛骨悚然,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冲击力。鲁迅先生作为“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他的呐喊声直至今日仍震耳欲聋,《呐喊》的内容对今日仍然适用,不得不叹服他一针见血点出社会普遍问题的文字和思想。刚刚读此书时总觉得书中各种可悲的人物离我们很远,是独属于旧社会的产物,但是再想一想,身边人乃至于我自己都多少带了一点其中人物的思想/精神(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精神、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看客们的冷漠麻木、方玄绰等人的看似进步实则封建)。突然就像狂人一样醒悟过来了,我在躲避着、批判者吃人的人,其实我自己也“吃过人”(编者点评:读到这里,我很感动,这就是阅读的意义吧。阅读《呐喊》让人自省。)。
读书时也一直在想,鲁迅先生在铁屋子中从熟睡中惊醒,他该有多么的无力与孤独。在这样的境况下挺身而出,顶着巨大的阻力呐喊,实乃伟人!
图片
           G1902班美班学生画
下面择几篇做具体分析:
《狂人日记》为一害了“迫害狂”的狂人的日记。“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了”无月光即黑暗之中、处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中,害了狂病才挣扎了出来。所以这“迫害狂”也许并不是病。赵贵翁和路人代表处在封建社会中的权贵之人和麻木的被洗脑的老百姓。更可怕的是,还没懂事的孩子都在麻木的娘老子的教导下想要吃人了!这个社会似乎永远就是这样了,而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认同封建制度呢?多少无辜的人被统治阶级洗脑,残杀着可能拯救他们于苦海的狂人、恶人?歪歪斜斜的史书写满仁义道德,仔细一看,全是“吃人”!教导的愚忠、愚孝不正是吃人吗!话语权在统治者手中,他们指使百姓逼狂人自杀之后,又回怎样污名化他?不同于前面麻木的百姓,这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是真的认同封建制度,认为从来如此,便要延续。狂人勇敢地喊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但随后就被压住。“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狂人“治愈”了,融入了这个黑暗的社会。四千年吃人的历史,难见真的人!所以鲁迅说“救救孩子”,因为孩子是这个社会的希望。
《药》开篇“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华老栓买下人血馒头后反而“太阳出来了”,反差的环境讽刺着这种愚昧。“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往下滴”“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更是讽刺至极。夏瑜为革命而奋斗时,夏三爷反而从他身上谋利,“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以康大叔为首的看客们不仅不理解夏瑜的目标、嘲讽他不要命,“真不成东西”,还只关心自己又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夏瑜的热血洒在了馒头上,没能治好小栓的病;夏瑜的鲜血流淌在华夏大地上,反而助长了愚昧冷漠的人们的麻木。这样的社会,真的有希望吗?好在是有的。哪怕夏瑜的母亲都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足以见其与民众的隔阂),仍有相同志向的革命战士将花圈放在他的坟上。华小栓和夏瑜的坟墓只隔了一条小路,若能打通这条小路、这个隔阂,华、夏联手,必能做出治疗中华民族的“药”(编者点评:这个解读相当精妙!阻隔虽是小路,打通它谈何容易!)。
《明天》和《一件小事》都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同方面。《明天》中单四嫂子的孩子就是被当时吃人社会“吃掉”的代表,而吃人者就是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何小仙、王九妈等冷漠麻木的同样苦命的人。前两者明知单四嫂子是寡妇、有个生病的孩子,还在想尽办法占她便宜,蓝皮阿五看似帮单四嫂子抱孩子,实则“从单四嫂子的乳房和孩子中间,直伸下去”;何小仙则有些像害死鲁迅父亲的庸医,说些迷迷糊糊的术语,装着神仙附身的样子,“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坑骗心急如焚的病人家属;王九妈用着宝儿葬礼的机会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给所有人发号命令,甚至邀请单四嫂子不认识的人来,用着单四嫂子一生的积蓄为自己做人情,单四嫂子不忍心合上棺材盖、开一回哭一回时,王九妈“等的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脱开她,才七手八脚地盖上了”更是生动的写出了她的、他们的冷漠无情。葬礼过后,单四嫂子没了精神支柱宝儿,为数不多的财产也被王九妈用完,她的明天已是一片黑暗。但好在“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一件小事》中的车夫便是这“奔波的暗夜”,他在这吃人社会中没有变得麻木,不理会这碰瓷的老女人,反而无私的将她扶起。他的真诚无私让鲁迅都自愧不如。而他究竟是真正维持了自己的善良品质还是还没来得及被社会同化?“我”有着受教育过的人的自私、懦弱,看出老女人似乎没有受伤时就催着车夫“走你的罢!”。当时又正是大风之后,外面不见一个人。车夫可以装作没看到,甩下老女人就走,但他还是放下车子帮助了她。这是发自内心的善意而非被社会道德所绑架,他真正维持了自己的善良品质。他这样的人、这样的“一件小事”就是社会的希望。
鲁迅绝望地呆在铁屋子里,但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可能的希望,他饱含着热情表面冷酷地呐喊,因为希望在于将来,“我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于他之所谓可有”。呐喊,是因为还有希望。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小狗钱钱》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给父母的建议》读后感11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