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600字

2023-11-01 07:33:49  本文已影响人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以回忆录的方式,呈现了以“我”(最后酋长的女人)为时间轴上溯到父母(林克和达玛拉)等父辈和祖辈的岁月静好,和“我”和两任丈夫(拉吉达)、弟弟(鲁尼)和同伴等的生离死别,下到自己的子女(维克特、安道尔、达吉亚娜)孙子孙女(九月、安草儿、伊莲娜)等后辈在时代的潮流中各自的分散。

书中以平缓的笔调述说了鄂温克人对生与死、爱与恨、快乐与悲伤、聪明和愚昧等的见解。相对于余华的《活着》和萧红的《生死场》,作者的定位较为含糊。作者隐藏在叙述者的后边,用较为华丽的语言呈现鄂温克人生存环境的“美”,对鄂温克人的“悲”似乎集中于现代文明的“胁迫”下的伤春悲秋,忽略了鄂温克人在自然环境(严寒、猛兽、瘟疫等)的“压迫”下平淡看待生存死亡更是一种“悲”。文后的跋似乎也强调了这一点,似乎鄂温克人就应该保持渔猎、萨满和驯鹿,以满足所谓的“传统情怀”,不应该被请出山林,不应该被现代化,从而在内心保持一种文化高地对文化低地的“怜悯”。

额尔古纳河自西南向东北流,汇入黑龙江,现代版的地图是以北为参照,作为中俄两国的天然分界线。但是古代地图多为上南下北,作者真的想追寻传统的话,建议改为“额尔古纳河以东”会好一些。(纯属娱乐)

出生与死亡


文中描写了太多的死亡,有夭折的孩子,被装在布袋里,放在向阳的坡上,照着阳光,贴近土地和花朵;还有成年人的逝去,有因尊严而自杀的人,也有因为情感而绝望的人,更有为救人而舍命的人,还用被野兽伤害、被疾病夺去生命的人。

如维克特在列斯元科山因鹿哨而误杀自己“愚钝”的弟弟安道尔,最终难过自己心里的那一关,酗酒身亡。用书中人物伊万那句话:“他们逃走了。你们不要去找,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生命就是这样,对于死,鄂温克人似乎早已在自然的驯服下变得“习以为常”。鄂温克族人他们在丛林中生活,生于丛林,死后风葬,又还归于丛林。


婚礼与葬礼

鄂温克人对于成年人的死亡采取风葬,即找出四棵相对平行的松树,把人放在上边,以此安葬。但对于夭折的孩子,通常用白布袋装起来,安葬在向阳坡。

婚礼通常需要萨满主持,同时两个人的父母同意。相对较为自由,一般以驯鹿为嫁妆。

书中唯一一个婚礼和葬礼合二为一的人是金得(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自杀)。作者把一些人的逝去通常安排在婚礼上,比如达玛拉的死亡是在儿子鲁尼的婚礼上,人的离开没有痛苦,在一片热闹中悄然离去。


传统与现代(变与不变)


鄂温克族人日常以驯鹿为骑,以桦树为器,以枯木为火,以山野为食,信奉玛鲁神,医病救人依靠萨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力量悄然介入,正如书中所说:“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伊莲娜从丛林到现代社会再到丛林的矛盾心理就是证明。

正是因为:“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才有画家伊莲娜最终在无法调节心理状态下,走向以我的毁灭(回归自然)。


自然与科学


文中自述者说:“我的一生能健康活到九十岁,证明我没有选错医生,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萨满对鄂温克族人来说是治愈一切的。尼都萨满让日本人吉田伤口愈合,战马死亡。妮浩萨满每救一个人,自己的孩子就会死亡一个,即使这样她也义无反顾。面对科学,部落族人一开始是排斥的,从一开始去漂流乡定居,再到去布苏定居。然而,一些人也选择相信了科学。但作者对于想得到孩子的那对夫妇(达西和杰芙琳娜)去医院检查治疗持一种怀疑态度。


善与恶


书中人物都是善良的,即使是一开始有瑕疵后边也都会改邪归正(如马粪包、偷盗者、伊芙琳)。

面对母亲(伊芙琳)强行安排的婚礼,金得竭力反对(最后婚礼当天晚上自杀),小达西却坚持去娶了这个歪嘴的寡妇。另外还有安道尔娶了瓦霞(说谎霸道),当想为他们解除婚约时,他一口否决了。安道尔说:“瓦霞高兴了要挠人,她还爱撒谎,我把她放走了,她又会去害别的男人!就像一条狼,我知道它吃人,还要放走它,我就是有罪的!我要留着她,看着她,不让她吃人!”

书中虽无完人,但是人人都闪耀着“圣母玛利亚”的光辉。既然是鄂温克人面对自然的丛林法则,也就有族人自己的残酷现实,显然作者没有着墨。甚至连日本侵略者都是相对温和善良,但是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作者倒是颇有微词,接近揶揄,伤痕文学的遗风。


尾声(总结)


所有的恩恩怨怨都会在岁月的长河中随风而逝,西班想为鄂温克族人创造文字,想记录下那如林间清风轻拂般的历史。萨满从尼都到妮浩再到后来的部族分散,个人的群体的恩恩怨怨都消失在丛林和缓缓的河水中。

这些是是非非有对自由的追求但无奈束缚于时代和自然,事件极尽浪漫主义色彩,生活又单调危险。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和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都是一部家族自述史,书中记述的鄂温克族在自然和现代化的浪潮中的坚守,展现了民族生存的磨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文中记述文化较单一,前半部分对游猎、日常劳动等的描写相对生动,后半部分主要集中于事件;人物描写也较为单一,在阅读中无法看清楚和区分人物的“脸”,但环境描写相对丰富,值得学习。

有些把本书与《百年孤独》并列,显然不敢苟同。当然,读者角度不一样,体悟也不一。以上言论也仅是一家之言。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奔跑的叶子读后感1800字
  • 下一篇:《花神的女儿》读后感1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