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读《蛙》有感1200字

2023-02-12 10:38:56  本文已影响人 

蛙声一片
                          ——读《蛙》有感

四天读完莫言的《蛙》,用了将近十个小时。趁着热乎劲,说点感悟吧。莫言的书,我看得实属不多,对他的作品,不敢妄加评论。

莫言曾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故事呢,里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自然有真有假。时代、人物、事件、环境、使命交织在一起,就有了这部小说。

先简单梳理一下书中的主要人物和关系:“我”笔名蝌蚪,学名万足,乳名小跑,军人,后剧作家。“我”的姑姑:万心,乳名端阳,妇产科医生,公社计生小组副组长。初恋飞行员王小倜,后架机逃往台湾。丈夫泥塑艺人郝大手。追随者秦河,公社党委书记秦山的弟弟,曾是乞讨者,后泥塑艺人。“我”的大爷爷,姑姑的父亲万六府(六腑),八路军医生,白求恩徒弟。“我”的妻子:王仁美,人流身亡。燕燕,“我”和王仁美的女儿。二妻小狮子,姑姑爱徒。“我”的小学同学:陈鼻,父陈额,母艾莲,两女儿陈耳,陈眉。王肝,妹小侏儒王胆,父车把式王脚。袁腮,父书记袁脸。肖下唇,父粮库保管。

看完人物关系,你一定看出书中名字的一大特点。“蝌蚪”说,他的老家高密东北乡,有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贱名者长生”,在那个年代,是真是假,凭你判断。书,开头还提到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一群孩子发现煤炭能吃,而且很好吃,越吃越香。这是否真实,也自行琢磨。

《蛙》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大半辈子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书中写到,灾荒的三年里,人们没有了生育能力,过后六三年来了个“地瓜小孩”年——婴儿大丰收。当时山东这样,大概全国都一样。地瓜娃娃的到来象征着大跃进、大饥荒后的生育复苏。

书中还说,“1965年底,急剧增长的人口,让上头感到了压力。新中国的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掀起了。”网上查了一下,山东的确在60年代中期实行计划生育,在全国较早地揭开了计划生育的序幕。

姑姑,也是那时开始,从“活菩萨” “送子娘娘” 变成了“女魔头” “刽子手”。她对国家计生政策坚决服从,最终使得2800多个胎儿的性命葬送在她的手上。

《蛙》中所描述的那些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极端现象和悲惨的事件,有但也应该是个别地区发生的极少现象。无论你看了舒不舒服,这就是社会曾经有过的伤痛,是时代和历史留下的阵痛。

试想如果没有当时的计划生育,现在的人口数量不敢想象,中国这块土地,资源等等承载得了吗?能会有现在这样的生活吗?那局面和后果完全不可想象。

这是描写有关“娃”的一部小说。莫言把小说命名为《蛙》。蛙同娃音,相似的叫声,相似的粘腻,这是我看完书之后才理解的。

姑姑是计划生育的执行者,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晚年的姑姑回想当年的行为,罪恶感一直深绕其心。她背负沉重的精神枷锁,最终选择嫁给泥塑大师郝大手,用泥塑送子来实现心灵的忏悔和救赎。

掩卷沉思。姑姑的一生,跌宕起伏。年轻时的风华与中年时的刚毅到晚年时的柔弱。她,敢作敢为的人,又是唯唯诺诺的人,前后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人性的矛盾。在矛盾面前,该如何取舍呢?

一部接近历史现实的作品,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剧本。莫言在诺奖颁奖词中所说的“用‬荒诞‬和讥讽‬”攻击历史,“用‬戏弄‬和不加‬掩饰‬”来揭露所谓的黑暗。为了达此目的,不惜调动一切荒诞离奇的手法,这就是莫言文学的本质特征。

这本《蛙》里,记录了苦难,记住了历史。存在着离奇荒诞的部分,也蕴含着哀伤和感动。至于书中那奇诞的故事,还是你自己去书中看吧,这里不费笔墨了。因为接下来,我迫不及待想看莫言先生的《晚熟的人》。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无罪辩护》读后感1200字
  • 下一篇:《文城》读后感17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