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蛙》读书笔记1600字

2022-11-08 08:39:57  本文已影响人 

《蛙》读书笔记

蛙,音同娲、同娃。全文对娃没有过多描述,却紧紧围绕着和娃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展开。作者生活的高密乡有一起蝌蚪可以避孕的谣言和青蛙是多子象征的故事,于是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蛙》。和山东高密乡一样,儿时我也能见到成片的青蛙(癞蛤蟆),以及水洼处成群的蝌蚪,但我对青蛙只有深深的恐惧。

起初读本书时我还天真的以为书中与作者通信的杉谷义人是真实存在的,文章起源也是源于与朋友的通信,才有了这本书。哪成想全都是虚构的,看来还是我读书太少。比起之前所读的其他书,本书的形式给了我耳目一醒的感觉,全书有四部分采用书信体,第五部分作为书信内容的延续,采用话剧体书写。书信体的形式使小说具有了私密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客观,同时又使小说具有很大的自由性。给读者的体会就是,很容易进入书中的角色,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嘚瑟一下,颜值不够制服来凑。

作者姑姑万心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妇产科医生,将妇女们从高危的传统分娩方式解救出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手段帮助妇女分娩,大大降低了妇女和幼儿的死亡率,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但时间不久,国家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姑姑积极响应政策从万人敬仰的白衣天使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强迫妇女堕胎的“杀人恶魔”。我出生时,正时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儿时同村有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人,他绰号叫做“两万”,据说是因为他父母为了生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缴了两万元的罚款。真实性不得而知。但那时候传统的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观念很严重,很多人在第一胎生了女儿之后会想尽办法再生一胎,直到生出儿子为止。于是,贫穷落后的人民群众和严抓死防的计划生育执行者开始了各种周旋,书中的很多篇幅也以此展开。主人公万足,彼时在部队任职,妻子瞒着她偷偷怀了孕,当万足得知消息时,胎儿已有了六个月大。尽管万足有所动摇,但妻子意志坚定,必须要生孩子。但在前途,以及大公无私的姑姑面前,万足必须以身试法,做出表率。在给妻子做足思想工作之后,亲手将妻子送上了手术台,出乎意料,或许又是命运捉弄,妻子死在了手术台上。但这件事并没有羁绊住姑姑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脚步,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姑姑多年来一直严格落实政策,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没有放过一起超生事故。文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还要属在河上追赶陈鼻夫妇的情节,陈鼻妻子分娩在即,公公陈额架船假借送桃子之名,俞将陈鼻妻子送到外县去分娩。谁成想姑姑得到了消息,乘快艇去追,追上之后陈鼻妻子分娩在即,此时的姑姑和小狮子不在是“杀人恶魔”,而是“白衣天使”。毕竟从她们手中葬送了上百个尚未完全诞生的生命,但也接生了成百上千个新生儿。或许是在河道激流中追逐受到惊讶有关,即便有两位身经百战的妇产科医生的相助,陈鼻妻子还是去世了。

自然,人们把这笔账算到了姑姑头上。前有采取绑架手段强迫男人结扎,后有上演三十六计的围追堵截。使得姑姑的声望再次下降。此外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有为了逼迫藏在地窖里的孕妇现身,用拖拉机拉倒房屋来逼迫。这种近乎毫无人性,甚至丧天害理的事我想现实中远不止此,如今三十岁以上的人应该对此都有印象。如今我们回过头再去看当时的所作所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呢?我没有经历过,仅凭书中的三言两语我不敢多做评价。推人房屋,河道中围追堵截属实过分,但也确实不能徇私枉法,亦或者出于怜悯放纵某人。因为一旦有一个“逃”过了政策的制裁,就会有更多的效仿者出现。但做法偏激,是否我们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呢?如同我们的脱贫攻坚一样,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是否应该加大对思想观念的引导呢?加之再采取一些罚款和其他形式的强制措施?非常想知道现在的人们对当时计划生育的看法,如您有兴趣,欢迎交流谈论。

金黄的银杏树

在看到姑姑为了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采取一系列激进措施时,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我们当下的疫情。武汉疫情爆发距今已过去三年时间,如今疫情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呢?但凡有不名情况出现直接一刀切死,省事效果也好。至于由此受到影响吃不上饭,赚不到钱,和我有啥关系?只要我的乌纱帽不掉就行了。难道21世纪还能饿死人?(因审核未通过,此段有删减。)

苦中作乐,宿舍里来点小烧烤

书中第五部分是前四部分与杉谷义人通信的答复,也是全书的结尾。通过一出话剧浓缩剧情,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同时通过人物浮夸的表演毫无遮拦的批判了当时变了味的计划生育对底层人民的迫害。政策是没错的,真正迫害人民群众的是执行者。除上述外,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情节,譬如上面提过一句的绑架男性强行结扎、男主万足五十多岁时老来得子、结合魔幻主义的捏泥娃娃的手艺人、其他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姑姑和小狮子晚年时的忏悔等。学识浅薄,不敢妄自菲薄,浅聊于此。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童年》读后感1400字
  • 下一篇:《红楼梦》读书笔记13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