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冬牧场》读后感1300字

2023-01-04 09:34:11  本文已影响人 

《冬牧场》读后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家庭,进入冬牧场,进入游牧生活的荒寒与核心处,生活了近四个月。这是哈萨克游牧民族最后的转场——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天应地、自律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终将被放弃。

然而,戈壁在那里,羊道在那里,亘古不变的季节更迭在那里,深沉古老的天人关系在那里,它们并不因现代文明的彻底改造而消失。

李娟用这本书,为冬牧场最后的宁静时刻,最后的游牧景观,最深处最沉默的生存,做了见证式的留影。(书籍简介)

精彩摘抄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一个人牵着驼队,孤独、微弱地走在沙漠中,整面大地空空荡荡,天似穹庐,唯一的云停在天空正中央。那是一团台阶状的梯云。前后无人,四顾茫茫……那感觉既非凄凉也非激越,说不出的怅然,又沉静。千百年来,有多少牧人以同样的心情孤独地经过同一片大地啊。

是的,唯有在荒野中,人才能强烈体会到一个词:地心引力。大地是最大的一块磁石。生命的世界只有薄薄一层,像皮肤紧紧贴附在大地之上,一步也不敢擅离。哪怕是鸟儿,有翅膀的鸟儿,大多数时间也是双脚漫步在大地上的。就算鸟儿飞过,也是紧贴着大地低低掠过。

有一天我的手机从挂在墙上的背包里掉到地上,小牛默默啃了一夜。本来一直关机的,硬是被啃得开了机。居麻说:小牛想妈妈了,想给妈妈打电话了。

无论如何,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我们生活在四季的正常运行之中——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鸟儿远走高飞,虫蛹深眠大地。其他留在大地上的,无不备下厚实的皮毛和脂肪。连我不是也啰里八唆围裹了重重衣物吗?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可以忍受。

加玛的嗓音虽然不是很明亮,却真挚动人,唱出的旋律婉转又惆怅。我默默听着。炉火闪烁在她的脸庞上,她的身体消融在黑暗中。青春多么美好,却再无人看到。

其实,当我一旦离开这样的生活,这些技巧就全都用不上了,永远用不上了,但我还是为收获它们而感激。倘若我能在这样的生活中走得再长久一些,妥实一些,说不定会顺着这些小小的生活经验摸索出更大的生存智慧来。

写在最后


李娟在自序里说,这本书是“避暑神器”,我开始还不信,读完后才觉得,这本书确实更适合在夏天里读😂。现在读,总感觉越看越冷。晚上在被窝里看这本书,读到那些寒冷的描写,脑海中总能浮现出她们在地窝子里生活的样子,便感觉更寒冷了,仿佛身边的空气都是西北吹来的冷风,不禁又缩进了被窝里。

这是我第一次读李娟的书,总觉得这个名字很亲切(可能因为我高中同桌的快递名叫李娟吧哈哈)。因为纪实的真实性,加上语言的幽默,她写的故事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

清理牛棚羊圈、背雪、烤馕、取雪烧茶、赶羊、赶牛、绣花...... 这些是李娟(“我”)在冬窝子里生活的日常。我跟着她的文字,同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体验了一次牧场的冬。

在李娟的笔下,没有完美的角色,但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正是这样才让故事更显真实。居麻嗜酒,醉酒后会失态发酒疯,但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又幽默风趣的人。日子寂寞单调,生活艰难封闭,但居麻给大家带去了欢乐与释放。

想起刘亮程写的一句话:“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真正的游牧生活是这样的。天地苍茫,艰辛孤独。我们很难想象,是怎样坚强的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独自挨过了那些个难忍的寒冬。接受了多少挫折,又吞咽了多少灾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乐观、隐忍,“哪怕生活在如此局促的地坑之中,生活也绝不能马虎”。

很遗憾,后来李娟与居麻一家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怎样,又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冬季。是否已经回到了乌伦古河定居点的家中?还是仍在游牧?但愿一切都好。想到这,我又想起了李娟在冬宰那一节写的一句话:“大约生命就是这样的吧:终究各归其途,只要安心就好。”

一直很想去新疆玩,感谢李娟老师让我在文字中体验了一把。一口气把她的书都加入到书架里了,慢慢看。这篇日记就写到这里啦。晚安。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000字
  • 下一篇:《麦琪的礼物》读后感11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