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今的主流价值观来看,《小姨多鹤》是个特别不讨喜的作品。首先,女主多鹤是日本人,日本战败后,被张俭一家收留。(在民族大义面前,主角是日本人的很容易被骂。)然后,张俭一家为什么收留多鹤呢?因为张俭小环不能生育,所以希望多鹤能帮助张家传宗接代。(这的确是拐卖妇女。而且这时候,多鹤只有16岁,又是大非问题。)再然后,张俭很爱妻子小环,在重视子嗣的年代,他忤逆父母在妻子难产保大还是保小时,选择了妻子。但是,后来他又发现了多鹤的美,爱上了多鹤。三个人共同生活。(这是渣男啊。)
总之,这是一个女主日本人、男主女二拐卖妙龄少女生子、男主背的妻子出轨妻子闺蜜的故事。放在现在,简直是吸引网络暴力的火热话题。但是好的作家,就是把“锦袍上的虱子”写给读者看,把是非边缘写给读者看,从而让我们思考自己执着的大是大非。
首先,关于民族主义与政治隐喻,还是不谈太多。多鹤此处的设定和乔峰类似,乔峰是汉人的乔帮主,也是契丹的萧大王。但是,我们感动的,是为陌生少女勇闯聚贤庄的义气,是为那个千秋万代四海八荒只一个阿朱的深情,是那个少室山上以一敌三萧峰何惧的智勇与豪气。他是汉人又如何,他是契丹人又如何?同样,小环是中国人,她因为侵华战争,失去了孩子及生育能力。多鹤是日本人,她同样因为侵华战争,失去了父母亲人,被老张家买来当作生育机器。战争与时代,没有因为谁是侵略者,或者谁是受害方,就对这些普通人给予优待或同情。甚至战争与时代,未曾优待强者如萧峰,也未曾同情弱者如多鹤。
因为“人是挂在价值之网上的动物”,民族大义是一张又简单又强劲的网,他只需要一句话“你是XXX人” 就缔结完成。既然看到这张网的力量,又需要这张网力量的庇护,再反过头来骂这张网,这的确是不义之举。但是,还是那句话,乔峰他是汉人,还是契丹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然后,关于多鹤、张俭、小环的三角恋。这个故事人物关系设定,很像是《聊斋》中的《竹青》。男主在人类世界有妻子,但是机缘巧合变成乌鸦误入神话世界,与乌鸦竹青结为夫妇。后来,男主变回人类,在两个世界的两个家庭中穿梭。《竹青》的故事不长,但是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婚恋观。
一夫一妻制,也是现代社会一张简单而强劲的网,生在这个社会,遵守这张网的规则,享受这张网带来的利益,当然是最优选择。但《竹青》的故事中,谁又做错了呢?竹青?男主?还是男主的妻子?甚至说,之所以有《竹青》的故事,是因为他们的善良。那么,一妻多夫有错吗?一夫多妻有多吗?开放婚姻又有错吗?
婚恋有很多种模式,有人选择利益最大化模式,有人选择真爱无敌模式,有人对婚姻恋爱是戏如人生态度,有人就要一生一世一双人。但是,选择“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有权利批判“集邮”的吗?只是大家选择的网不同而已。
自己扪心问自己,自己是哪一张网上的动物。在自己真实所在的网上,选择配偶。如果是真爱无敌一生一世一双人,那就按照这个标准选择配偶。如果是个人利益最大化,那也坦荡的面对自己,选择利益最大化的配偶。把幸福寄托在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挂在一个什么样的网上,这很不靠谱。相对把价值判读放在在自己身上,把握度大一些。
还是那句话,好的作家即使是读者带着偏见看故事,仍然会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动,从而思考,去领悟,去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我是带着电视剧中,对于小环深深的偏见,看得这个故事。最后,我被小环这个女子触动到了,这个“凑活着过也挺好”的女子。
我在读高中的时代,第一次读到了《飘》,在每当遇到挫折遇到逆境,总会郝思嘉上身对自己说“明天的太阳总是新的”。如今读到了《小姨多鹤》的朱小环。在小环的丈夫张俭,因杀人被公审。她瞒着所有人跑到了现场,听到宣判结果是“死缓”而不是“死刑”的时候。她去市场买了鱼,回家顿了鱼头汤,为了庆祝张俭没有判死刑,还有两年时间可以改判……除了告诉自己“明天的太阳总是新的”,还有一种选择是煮一锅鱼头汤,告诉自己“生活不好,但凑活着过,总不会太差吧。”
多鹤和小环恰好就是一组对照,多鹤在张俭判刑时,她是决定赴死的。但是,在小环的影响下,她渐渐的学会了“凑活”。后来,她凑活着挨过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带着白袖章扫厕所。灾祸来,多鹤回到了日本,万般不适又在日本孤身一人,她凑活着活着。
记得奇葩说里,有一个辩题:“应不应该感谢生活的苦难。” 每一位辩手都有理有据,哪怕是正方辩友,其核心也是“不感谢生活的苦难“。最后结果是压倒性的“不应该感谢生活的苦难,而是要感谢在苦难中努力的自己。” 当然,我也被说服了,投了反方的票。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我真的很感谢生活的苦难,如果真的有造物者,或者有人操控命运,我会感谢那些不顺利,那些爱离别,那些求不得,那些不知道期限的等待,那些计划偏离与意外,那些所有的苦难……至少,因为苦难,我看懂了很多故事,因为读懂了,所以看到,因为看到,所以反思,因为反思,生命才拓宽了深度与广度。
这正是所谓的,文章憎命达,不管是对于作者还是读者。
如果作为一个辩题,那么如今我的点是:如果人生一帆风顺,十分幸福,没有苦难。那么面对死亡,将会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正是因为苦难,因为那些痛若死之坚强,那些折磨人的消耗,那些不可逆的衰老,那些苦痛,那些困难,我们才能明白,什么叫做向死而生。是苦难,是不幸,是不如意,让我更能面对自己的唯一可以预判的命运——死亡。那么,有什么理由不感激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