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读的书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其实这本书我在大学就注意到了,但是一直没有读。我比较务实,这么厚一本,多久能看完呀,看了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不如省下时间看点儿专业书呢。
那么,最近又因何读它呢?我可是不闲呀。说出来有点儿尴尬。我把这书推荐给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她带到学校,同学向她抱怨,说里面有不干净的东西,她带着哭腔对我说,这本书污染了她的眼睛,她说里面有人光着身子跑。现在我不确定她是否真的读过,因为我读完也没有找到裸奔场景。但当时,我为之一惊,心想,不能吧,这是名著呀,难道有什么污秽场景?于是,我承诺,亲自阅读,看看这书是怎么污染孩子眼睛的。
等我读完,真心后悔自己大学时没有读它。书中确实有性爱描写,但远非色情,描写得很真实也很美。我不知道性教育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但是我不赞成我自己生活的年代,根本没有性教育和性启蒙,谈到性就讳莫如深。上大学时,我和同寝室人都不知性爱是什么。一次,室友哭着回来说她可能要怀孕了,我们关切地问她怎么了,她说,在去教室的路上遇到一个变态,在她面前脱光了裤子,她看到那人的阳器,肯定要怀孕了。
在我看来,性爱没有什么需要刻意回避的,人是从动物进化的,动物要繁衍就要性交,而且要从中获得快乐,否则谁做那事呀。我决定对孩子开诚布公。可是,乐乐似乎不愿意知道,我想讲,她却不想听,只要哪天她想知道,我就会告诉她性爱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希望她能在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保护自己。
回到这本书。原来书名《挪威的森林》源于甲壳虫乐队的同名歌曲。本书有传记性因素,书中对宿舍生活、东京周边以及日本1968-1970学运的描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跟书中主人公渡边一样,在东京上大学,学的也是戏剧专业,同样爱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想,作者一定也跟渡边一样,爱读书,爱听唱片,书中出现很多乐曲名,我一个都没听过。据说,小说中的绿子有作者妻子阳子的影子,活泼开朗,敢爱敢恨。接下来,我用几个关键词来谈读这本书的感受。
1 青春
全书一开头就明确了写这本书的缘由,怕再不写,那些已经模糊并且时刻模糊下去的记忆残片将最终化为一摊烂泥,而那是最令人一生难忘的青春。本书充满了青春元素:“连带与孤独,开朗与感伤,追求与失落,坚定与彷徨,充实与寂寞,纯情与放荡,时尚与乡愁,奔走与守望,无奈与救赎,忏悔与迷茫”1。当然,还有青春时期最重要——刻骨铭心的爱情。
2 死亡与成长
本书译者林少华老师说,“《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2。总结得相当到位图片。书中,很多人物死了,主人公渡边最好且唯一的朋友木月自杀,渡边最爱的直子和她的姐姐自杀,被渡边认为是完美爱人的初美自杀。他们有的是抑郁症,有的是精神疾病。渡边最好的朋友木月死时,他懂得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3 这句话让我想起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一个人死了,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记得她/他,那么他的灵魂就依然存在。只要与她/他的记忆还在,这个人就依然存在。
但是,当直子死时, 渡边才明白,原来“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4 道理并不能排解失去所爱之人的悲痛。唯一能做的就是意识到“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继续活下去。”5
3 性与爱
读这本书,很感慨60年代末日本青年人的开放。陌生的男生女生在酒吧喝点儿酒,寒暄几句,就可以去开房,第二天坦然分开,各奔东西。被男朋友伤了心的女孩可以跟刚认识的男生睡觉,以报复她的男友。渡边的朋友永泽更是对性毫不在意,自夸跟他上床的女生就超过80个。这样放荡滥情的他却拥有一个端庄贤惠的完美女友——初美。渡边在还没有确定跟直子的感情时,也经常周末出去一夜情,可是在确定了自己对直子的责任后,反而规规矩矩,连非喜欢的绿子都不碰一下。总之,在本书中,性与爱没有关系。
书中文字非常优美,也富哲理,在此摘抄一些,感谢译者如此精湛的翻译。
我睡得死死的,就像要把疲劳从每一个细胞中一滴一滴挤出去似的。
窗口泻进的明月银辉,把东西的影子拖得长长的,宛如一层淡墨隐隐约约印在墙壁上。
悄无声息的月影,飘忽不定的烛光,在洁白的墙壁上重叠交映,影影绰绰。
咖啡沁人心脾的香气,在午后幽暗的店里酿出亲密融洽的气氛。
天地间的一切全都红彤彤一片。我的手、盘子、桌子,凡是目力所及的东西,无不染成了红色,而且红得非常鲜艳,就好像被特殊的果汁从上方直淋下来似的。
我四肢无力,欲走不能,任凭悲哀变成深重的夜幕将自己合拢。
沙滩上满是烟花屑,海浪大发雷霆,轰隆隆猛扑上来,在岸边摔得粉碎。
外面漆黑一团,如同给墨汁涂得没留一点空白。
任凭怎么解释,世人也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我们是生息在不健全世界上的不健全的人,不可能用尺子测量长度或用分度器测量角度、如同银行存款那样毫厘不爽的生活。
即使烧了,该留在心里的自然留下;就算保存在那里,留不下来的照样留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