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偶发空缺》读后感1100字

2022-11-14 07:51:45  本文已影响人 

《偶发空缺》读后感

    本周,读完了J.K.罗琳的《偶发空缺》。这是J.K.罗琳首度为成人读者创作的小说。我有“哈利·波特”情结,她创作的小说我当然要看。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认为这是一本好小说,她纤毫入微、绘声绘色的描写,体现了典型的英国小说风范。正如英国 《每日电讯》报评价:罗琳创造了一个奇迹,她让众多人物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都如此复杂,却让人们从内心中信服,甚至关心那些人物中最坏的那个人。

    这个故事从来不是像‘umbrella’那首歌开始唱的那样,是个“好女孩变坏啦”的故事,而是一个在生活徒然失去重心之后,重新寻找那把可以遮风避雨的大伞,重新找寻生活意义的故事。对主人公之一,问题少女克里斯塔尔来说,她本来以为可以永远站在巴里•菲尔布拉泽的大伞下得到庇护,可是,随着故事开篇,巴里的猝死,结束了这一切。   

    巴里的死,掀开了原本安静平和的帕格镇不为人知的种种内幕。在复杂的人性面前,巴里像是硕果仅存的圣人像,可是,这也难保是居民们的又一次道德美化,参考罗比死后他们的反应就知道了。巴里是维系富人区帕格镇和贫民区丛地之间的脆弱的连接线,随着他的死,结束了这微妙的平衡,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这个偶发空缺,想要占据这个举足轻重的教区议会席位,很多竞选人和他们的支持者认为,这关系到帕格镇的未来,这个人的当选将决定丛地未来的划归,以及一些社会保障机构——例如说戒毒所能否正常运行。随着竞选的到来,各种不堪的秘密也将一一浮上水面,这一刻,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每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中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健康、心理、家暴、叛逆、出轨……五花八门,只不过都被拉下的窗帘掩盖在幸福的表象之下。从这个角度来看,洋洋自得的帕格镇居民和他们所鄙视的丛地“那些人”之间并无太多的区别,只不过丛地的人们的悲剧是被活生生的扒开了给人看,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平衡。而那帮以体面人自居的绅士们还要一点点的摧毁他们重回生活正轨的希望,把他们视为有害的“垃圾”。           没有人关注过“垃圾们”的生活,就像特莉回忆的,有几个对她很好的社工,可是六点之后,她们都按时下班回家,再次离开她的生活。因此她和克里斯塔尔早就习惯了被人抛下,习惯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结尾的悲剧大爆发的一刻,相信读者会和书中人一起思考,悲剧是如何产生的?谁应该为此负责?是越来越削减开支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是流于形式的社工制度?或是那几个亲眼目睹罗比一个人在河岸边哭喊着寻找姐姐却漠然置之的人?可是,我们发现,我们没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轻易地指责任何人。因为我们一直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不作为也是一种罪行。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冷漠、嘲笑、无动于衷……这些都是我们所犯的罪行。
     在一次采访中,罗琳提到,贫穷和贫穷带来的苦难是她最想写的。她在这部书中所展现的,也正是一位严肃作家的人文关怀,她似乎是在以文字为武器,来唤起人们的责任心,希望以此带来变革,哪怕只是一些人态度的转变。儿童仍然是罗琳对阴暗世界的一丝稍显亮色的温柔期许,还能流泪就有希望,即使只能不甘心地、微弱地喊一声“救救孩子”。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大家看;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炫耀给大家看;至于闹剧,“那就是一则喜剧连续三次上演”。 《偶发空缺》我是当一部儿童悲剧小说来看的,作为中年人力荐各位父母好好读读此书,因为你会看见自己孩子也会有滴血的心。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1984》读后感1400字
  • 下一篇:《红尘无路》读后感16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