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2024-11-26 09:07:20  本文已影响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2024年10月11日今天去图书馆借了《追风筝的人》~2024年11月25日终于看完啦。本书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塞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这本书不仅讲述了阿富汗人民对战争的控诉以及种族、宗教问题,还深刻地反映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

2、内容概括

   故事发生于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出生在当地富人社区中的一个豪宅之中,他的父亲是个一个成功的巨骨商人。而阿米尔因为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是个身体孱弱、性格敏感的孩子。他有一个同样是幼年失去母亲的玩伴哈桑。哈桑的父亲阿里是阿米尔家的仆人。哈桑是个特别忠实正直的哈扎拉人,他也是阿米尔最忠诚的朋友,整天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他们喝着同一个奶妈的乳汁长大,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12岁以前,阿米尔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哈桑一起玩耍。尽管于此,阿米尔也从来没有认为他与哈桑是朋友,因为阿米尔是普什图人,逊尼派哈桑是哈扎拉人,什叶派普什图是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的语言是阿富汗的国语。而哈扎拉是阿富汗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两个民族分属于伊斯兰教两个不同的教派。曾经,普什图人一直在迫害和剥削哈扎拉人。19世纪时,哈扎拉人曾试图反抗,最终被普什图人以暴行镇压,迫使他们离乡,背景直到后来才被解放。有时阿米尔也会嫉妒哈桑,有一次,阿米尔给哈桑念书的时候,发现目不识丁的哈桑解谜语的本领竟然比自己要高,这让敏感的阿米尔不再给哈桑念这些谜语,甚至会专挑哈桑不懂的地方来嘲笑哈桑的无知,但哈桑并未在意。

    同时,这件事也让阿米尔有了写作的兴趣。当天夜里,阿米尔用了半个小时写了一个悲伤小故事,他兴致勃勃的拿去给父亲看。可是崇尚勇敢与力量的父亲对此并无兴趣,只是透过烟雾看着他,这让阿米尔顿感压力。好在一旁的拉兴汗解救了阿米尔。拉辛汗是父亲的合作伙伴,也是挚友,他经常开导敏感的阿米尔。拉新汉不仅看完了阿米尔的手稿,还写一张纸条鼓励安慰阿米尔。

     当阿米尔看完纸条后,重新拾起了自信,并叫醒了睡意正浓的哈桑与他分享的故事。可是对此颇具天赋的哈桑竟然一下子指出了故事情节的破绽,这让少年的阿米尔有点生气,他想,哈桑这个文盲懂得什么?他一辈子只配在厨房里打杂。1973年7月17日,穆罕默德、达乌汉等发动政变,在阿富汗斯坦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一时间政局动荡,但这对于两个孩子暂时没有影响。

    而在富人区里,还有一个孩子王,叫阿塞夫,他父亲是阿富汗人,母亲是德国人,身材孔武高大,恶名远播。他带有一个不锈钢拳套,经常欺负其他孩童,是父亲有名的恶少。他十分仇恨哈扎拉人。这天,阿塞夫与阿米尔、哈桑发生冲突,阿米尔害怕极了,他一向是父亲眼里的弱者。勇敢的哈桑迅速捡起一块石头,掏出弹弓瞄准了阿塞夫的眼睛,成功了,吓跑了阿塞夫。尽管当时哈桑自己也非常的害怕,但是为了阿米尔,他却强装冷静的地站了出来。每年冬天,喀布尔的各个城区会举办斗风筝比赛。

    比赛规则很简单,放飞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被割断,负责追风筝的人就会蜂拥着追逐那只随风飘扬的风筝。而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冬天的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人们会将其挂在壁炉架之下,供客人欢欣赞叹。而哈桑就是捡风筝的一把好手。1975年冬天,巡回赛由阿米尔所在的街区举办,为了获得父亲更多的疼爱,阿米尔决心赢下这场比赛。比赛当天,阿米尔奋力的放飞风筝,经过了激烈的对峙,他成功的割断了11只风筝,代价则是手指被风筝线割伤。随着时间的继续,天空中只剩下阿米尔的风筝和一个蓝色的风筝,局势紧张的如同阿米尔流血的手拉着的那条玻璃线。最终一阵风拉上了他的风筝,阿米尔赢得了冠军。两个少年激动不已,阿米尔成功的证明了自己,他看见爸爸站在屋顶上以他为荣,但此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去追到第二名的风筝。阿米尔大喊道,哈桑,把他带回来,哈桑对此心领神会,他踩着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微笑。

    消失在街角之后,这是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承诺,包含的最忠诚的友谊以及强烈的尊重。阿米尔在受到周围人恭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风筝送回家之后开始寻找哈桑。经过四处询问,最后在一个死胡同里,他见到了找到蓝风筝的哈桑和阿塞夫三人。阿塞夫三人堵住了哈桑,本要抢夺风筝,但哈桑不肯,于是他丧心病狂的强暴了哈桑。

     这一切被阿米尔看到,但怯懦的阿米尔并没有挺身而出,他害怕的逃跑了,他躲在一旁,直到阿塞夫等人离开才赶出来。此时的哈桑并没有难过流泪,只是平静的把自己死死守住的风筝给了他。最后,阿米尔带着战利品回家,如他想象的那样,果真得到了父亲的赞赏和疼爱。

    他终于得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关注,可是得到后却十分空虚。之后的日子里,他无法面对哈桑,更加无法坦然享受用谎言换来的父爱。他不再与哈桑玩耍,甚至想解雇哈桑父子两人。一天中午,他问父亲有没有享过倾心的佣人,父亲勃然大怒,他愤怒的说,哈桑他们哪儿都不去,这里是他的家,我们是他的家人,以后别再问这样的问题。就这样,阿米尔和父亲的关系再度冷却了。

    于是阿米尔做了一件可耻的事,在他13岁生日的晚上,他偷偷把新手表和钱塞到哈桑的毛毯下面,并告诉父亲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而哈桑似乎洞察了一切,也许是不想阿米尔受到惩罚,直接承认了偷窃行为。阿米尔随即明白,原来哈桑知道他,知道他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知道他站在那里袖手旁观。他明知他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他。虽然阿米尔的父亲当时就说原谅他的偷窃行为,但是哈桑的父亲阿里似乎看透了这一切,他也没有揭穿不过阿米尔父亲的反对,选择搬到了哈扎拉族人聚居的哈扎拉贾特山区。就这样,两人在一起的童年结束了。1979年,战争席卷而来,苏联入侵阿富汗,1981年,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阿米尔逃亡到巴基斯坦白沙瓦,把家留给好友拉新汉照看。后来,阿米尔父子又迁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居住。两年的时间里,阿米尔的父亲不再是个有钱人,他现在是美国某个加油站的工人。原来的父亲双手不沾油纸,如今却长满毛茧。虽然日子变苦了,阿米尔与父亲的关系却更亲近了,因为这里可以埋葬过去,也是新生活的开始。在阿米尔即将上大学的时候,父亲送了他一辆旧款的福特轿车,这让阿米尔备受感动。而父亲看向阿米尔说,要是哈桑今天跟我们在一起就好了。听到哈桑的名字,阿米尔的脖子好像被一对铁手掐住了。时间转瞬即过,阿米尔大学毕业了,还成为了作家。一次在陪父亲逛圣河赛的跳蚤市场,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索拉雅。索拉雅同样来自阿富汗,是一个将军塔赫里的女儿,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是个淑女,工作卖力,待人也不错。不过据说她曾经有过一个男人,名声不大好,没有人愿意。

    去将军家提亲之后,阿米尔的父亲被查出来患上了细胞恶性肿瘤,而且已经扩散,没法开刀。阿米尔得知后泪如泉涌,想劝父亲接受化疗,父亲却不愿意,甚至呵责。阿米尔也22岁了,是个成年人了,并嘱咐不让他告诉别人。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依然在跳蚤市场进行买卖,时常见到塔赫里一家,而阿米尔父亲的身体也在日渐消瘦。在一个寒冷的星期天早晨,阿米尔父亲倒在地上,四肢抽搐。在医院里,医生告诉阿米尔他的父亲必须服用药物加化疗,但医然被父亲拒绝。随后,阿米尔像是有了勇气,他决定踏出一步,让父亲向塔赫里将军提了亲,他喜欢索拉雅,即使这个可怜善良的女孩有不堪回忆的往事。塔赫里同意了婚事,索拉雅也在电话里告诉了阿米尔自己的秘密,原来索拉雅18岁时,因为叛逆跟一个吸毒的。

    男人私奔了一个月,索拉雅勇敢的说出来了自己的秘密,而阿米尔虽然感觉尊严受到了伤害,但同样有秘密的自己并没有资格指责别人的过去。阿米尔甚至有点妒忌他,他的秘密公开了,说出来得到了解决。阿米尔张开嘴巴,差点告诉他自己如何背叛了哈桑,对他说谎,把他赶出家门,还毁坏了父亲和哈桑父亲40年的情谊。但阿米尔没有勇气说出来,随后两人结婚了。

    而阿米尔的父亲在此期间因肺癌去世。阿米尔和索拉雅搬到了旧金山,他们想有一个孩子,但始终没能如愿。2001年,罹患绝症的拉辛汉从巴基斯坦给阿米尔打电话,让他去巴基斯坦,因为拉新汉最后告诉他,那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随后,阿米尔前往巴基斯坦,见到了病重的拉新汉。

    原来,拉新汉在阿米尔父子走后,去哈扎拉贾特找到了哈桑及其母亲,他们一起回到喀布尔管理阿米尔家的大房子。哈桑还有了一个儿子叫索拉博,不久前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强占了这个房子,还因为种族歧视当街枪毙了哈桑及其妻子。索拉博进了孤儿院。知道所有秘密的拉辛汗希望阿米尔回喀布尔救下索拉伯。面对危机四伏的故乡,阿米尔顾虑重重,并不愿意。拉新汉于是告诉阿米尔一个惊天大秘密,哈桑其实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原来阿里没有生育能力,阿米尔的父亲与哈桑的母亲偷情生下了哈桑。

    自此,阿米尔才明白,正是因为父亲选择过怯懦和欺骗,才会如此厌恶自己。阿米尔明白了自己与父亲的相似超乎想象,他们都背叛了愿意为他们付出生命的人。阿米尔这才意识到,阿辛汉教他回到巴基斯坦不止是为了洗刷他的罪行,还有父亲的。阿米尔想起父亲曾说过,他的问题是总有人为他挺身而出。就这样,38岁的阿米尔决定踏上赎罪之之后,阿米尔在出租车司机法里德的帮助下回到塔利班控制的喀布尔。

    在找到了索拉博所在的孤儿院之后,发现索拉博已经被一个塔利班头目带走,而这个头目会出现在足球赛上。阿米尔在球赛中约了这个头目,并在之后其住所见到了他。原来这个塔利班头目就是那个变态阿塞夫。阿塞夫在被苏联人扶植的共产党政权的监狱中受尽折磨之后,加入塔利班和苏军作战,成了一个头目。

   而索拉博已经成了一个玩具。阿塞夫告诉阿米尔,可以带走索拉博,但必须和他先处理一些曾经没了结的账。阿塞夫提出决斗,他带上不锈钢拳套,轻松毒打毫无还击之力的阿米尔。拳头不停挥击过来,断裂声一次次响起。阿米尔被甩到墙上,钉子刺进他的后背,嘴巴被打裂,肋骨被打断,腹部阵阵剧痛。然而,阿米尔笑了。自那个冬天以来,他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积压已久的罪恶终于得到了惩罚。

  尽管他现在体无完肤,但他的心病终于痊愈了。索拉博不愧是哈桑的儿子,就在阿米尔倒在地上哈哈大笑的时候,他拿出形影不离的弹弓打瞎了阿塞夫的左眼,拉着阿米尔趁机逃走。之后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因为阿米尔无法证明索拉博是孤儿而无法取得美国签证,从而收养索拉伯。

  索拉博需要暂时入住孤儿院,出于对孤儿院的惧怕,索拉博绝望的割腕自杀,还好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在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之后,索拉博因为心理受到伤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就在索拉博沉默的时候,世界风起云涌,九一一之后,美国轰炸了阿富汗,北方联盟乘机而进,塔利班像老鼠逃回洞穴那样四处亡命。随后在一个阴冷的雨天。

  阿米尔带家人到公园参加阿富汗人聚会,索拉博依然不如人交流与其时,阿米尔发现索拉博一直抬头看着天上的风筝。于是,阿米尔买了一只黄色的风筝。他对索拉博讲了自己小时候和他的父亲哈桑一起放风筝的故事,并示范斗风筝的本领,并成功割断对手的风筝线。时间似乎回到了1975年的那个冬天,父亲在为他鼓掌加油。这时,阿米尔看到索拉博看着一群追风筝的孩子,嘴角微微翘起。

  阿米尔问,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索拉博做了一个微微点头的动作,随后阿米尔对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转身追起了风筝,虽然他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他不在乎。他追风拂过他的脸庞,他嘴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微笑。故事结束了。这本书不仅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更多的展示了一个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哈桑一生都在为阿米尔牺牲,忠诚且正直,他心甘情愿的为阿米做任何事情,而从友谊、亲情到背叛,在善与恶的潜流中撞击。人性的救赎在这本小说体现无疑。就如同拉辛汉说过,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所以阿米尔的父亲一生都在行善事,修建续孤院,帮助别人,祈求为自己赎罪。阿米尔的父亲表现出来的对阿米尔的冷漠和厌。

  是因为他从阿尔身上看到了自身懦弱、欺骗的一面,某种程度上表现的是对自身性格里的烈性的厌恶与懊悔。少年阿米尔只是表现出了人性中的本来面目,此刻半生他都被愧疚、自责的阴影所缠绕,面对曾经的错误的时候,心灵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经使他在赎罪道路上跨出了一大半,而实质性的赎罪行为更是做出了极大的弥补。最终,阿米尔已从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蜕变成正直勇敢的能够担当的男人。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马克吐温短篇小说》读后感
  • 下一篇:《珍珠》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