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2500字

2024-09-29 09:19:21  本文已影响人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刘震云说:“一个女人与人通奸,通奸之前,总有一句话打动了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我想一辈子都没想出来。”于是,在想这句话的过程中,他用三年写了《一句顶一万句》。书中主要讲述了杨百顺和牛爱国及其身边人的友情史、婚姻史,以生活中的弯弯绕绕来揭示了“人与人交往”的真相:话不投机半句多,话若投机则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

     《出延津记》讲述的是杨百顺不愿在家里卖豆腐,外出谋生,跟老曾学过杀猪,在染坊挑水,给牧师老詹当过徒弟(改名杨摩西),打过零工,因为表演社火被县长看上,给县长种菜,凭着这份工作嫁给了丧夫的吴香香(吴摩西),卖起了馒头这过程中和谁都说不着,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是养女巧玲,但却为了假装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吴香香,在路上把巧玲丢了,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改名罗长礼。

     《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被人卖了后(改名曹青娥),她儿子牛爱国婚姻不幸福,为了改善关系听了朋友的建议,改变自己,仍然无用。与说的上的朋友冯文修、杜青海等从说的上,到渐渐因为误会或者长时间不在一起变得说不上。同样为了假装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慢慢知道了母亲曹青娥的养父吴摩西,想要了解背后这段故事,走向延津的故事。

      一去一来,延宕百年。

      通读这本小说,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反复表达的谁和谁说的着,原先说的着的两个人因为某个人、某件事变得说不着,闹掰了,事情里面绕着另外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说成另一件事情。一件事情随着人物、时间、地点的变化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就像“蝴蝶效应”一般,某些人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却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

     “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杨百顺的父亲想和老马交心,因为老马看事情看得长远,老马不想和杨百顺的父亲交心,因为看不起老杨。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杨百顺因为丢了一只羊,无意中挡住了老裴不去杀人;一个人做事的出发点,可能是另一个原因,老马因为不想和老杨废话,出主意抓阄让杨百利上学,后面进去县衙工作,然而杨百利后面去火车上烧锅炉,反倒是杨百顺去参加社火演了一次阎王,被老史看上,去县衙种菜,因为去县衙种菜,入赘“嫁”了吴香香.…….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老汪因为女儿的去世离开伤心之地,去一个心里不乱的地方落脚,后是吴摩西离开杨家庄,因为工作可以改名叫杨摩西,后又因为生活,改姓氏叫吴摩西,又因自己一路走来改了这么多次名,旁人问起自己叫什么,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开口了,说自己叫罗长礼,也算圆了自己从小到大羡慕喊丧的罗长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牛爱国的生活也是不如意而离开,去往何处,真的挺随缘,他这一路的朋友,最终还有联系,能说知心话的,可能没有一个,面对陌生人,往往能说出心里话。想说心里话,却无人能说,是真的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是孤独。

     “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老韩和老丁因为两家小孩捡了一个装满钱的布袋,老韩想要私自匿下,老丁也想分一点,两个人从此闹掰,最后钱都没有拿到,而是物归原主,老韩失去一个朋友老丁,多了一个朋友老曹。

      “同样一句话,两种说法,她拣的是好听的那一面,坏话也让她说成了好话;同样一句话,两种说法,她拣的是难听的那一面,好话也让她说成了坏话。”

     杨百顺原先和老曾学杀猪,两个人在一起说得着,但是师傅续弦以后,多了一个人,事情就变了,自打师娘进门之后,师傅就不是过去的师傅了。师娘肚子里骂人,面上不带出来,仍乐呵呵的。拿下水时,虽然下水还是三件,但过去是自己拿,现在是别人给,东西虽然一样,但感觉不一样;在乎的不是下水,是拿和给的不同。生活中多了一个师娘,不仅是师傅变了,世界全变了。

     “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曹青娥因为老韩的设计,本不想嫁给牛书道,找到自己中意的侯宝山,让他带她走。引用原文:“我明白了,在你心里,我还不如一个拉机。”你别急呀,这事咱可以再商量。”曹青娥扭回头,恨恨地说:“这事没商量,我最讨厌胆小的人。”

     “世上啥最毒?人心最毒,人心毒不是说它狠,是大家遇事都不往好处想,盼着事坏。”

     老邓的女儿叫邓秀芝,去年她说错了一句话,把一只耳垂说成耳朵,就因为这一句话,硬是把同学秦曼卿和李金龙的婚姻拆散了,秦曼卿后来嫁给了杨摩西的哥哥杨白业。

     “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

     冯世伦夜间撞见牛书道“偷吃”干粮,以为是他故意私藏,认为是牛书道车轴断了,我才陪着挨冻,剩的还有干粮,为何不分给朋友吃?于是赌气出走。牛书道因无意之间找到馒头反倒不好说自己还有干粮,只好半夜偷偷吃了。但是因为一个馒头,何至于把朋友一个人扔在半山腰上?从此以后,两人成了仇人,见面相互不说话。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吴香香的亲生女儿巧玲和吴香香说不着,和吴摩西说的着。牛爱国小的时候,爹娘都不亲,但到了牛爱国三十五岁以后,他妈开始跟牛爱国说得着,妈一说起来,皆是六十年前、五十年前的事情。牛爱国原先与庞丽娜说的着,但是婚后几年后又变得说不着,庞丽娜出轨后陷入焦虑与烦躁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开解,最后与庞丽娜闹掰,心乱,逃离自己的家乡,出去谋生,后来与饭店老板娘章楚红好上,但是没有越过心里的障碍,母亲曹青娥生病后,回到家乡,此时庞丽娜与姐夫私奔远走高飞,有过经历后的牛爱国,没有像之前那样,反倒是佩服那个孤注一掷的姐夫。

     “千万千万要记得:不要在背后说人是非,指不定哪一天就透露出去了,再经过几道弯,不是你说的也成了你的本意。”

     冯文修老婆去向牛爱国收买肉的钱,牛爱国以为是冯文修指使得的,要钱本不是冯文修的主张,牛爱国却算到了冯文修的头上,牛爱国喝酒后和人发牢骚,话传到冯文修耳朵又变了意思,原本是酒醉的话,但话经过几张嘴,皆成了清醒时的话,从此两个人不说话。将心腹话说给朋友,没想到朋友一掰,这些自己说过的话,都成了刀子,反过头扎向自己。这些话自己说过吗?说过,是这个意思吗?是这意思,但又不是这个意思。但这个意思已无法解释。因为时候变了,场合变了,人也变了。

     世上之事,好像就是这些,从书中总能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如今我已经不好奇能“打动她的那句话”是什么了。很多事情只要当时不管不顾地做了,其实也就不会有后面很多事了。如巧玲说的“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句话朴实无华,却满是智慧。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做到这一点,再难的日子便也好过了。这就是一本书能否打动我的根源吧。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文学名著的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