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鲁迅《野草》读后感

2024-08-11 07:45:09  本文已影响人 

鲁迅《野草》读后感

《野草》收录了许多文章,大都是散文诗,包括《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我选取了一些感受较深的文章,或摘录片段,或表达个人看法。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我也查查资料,加深理解。

《秋夜》摘录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1924.9.15

《影的告别》摘录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1924.9.24

《求乞者》摘录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

我就憎恶他这手势。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

1924.9.24

这些文章都写于1924年,也难怪这些文字都如此沉重,读起来令人如此沉郁。1924年,国家处于内乱时期,军阀纷纷崛起,混战不止。虽然建立了民国,但也没有带领中国人走出内乱,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小女孩的脚被缠过,又尖又小,还有一些人怀念着清政府,舍不得脱下长衫。1924年,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兴起,那时的中国,充满战争、贫困、动荡不安……鲁迅,作为文人,忧国忧民的文人,心中自然愤懑不平,自然孤独。

《希望》摘录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没有真的暗夜。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1925.1.1

最后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句话曾经文学老师讲鲁迅的作品时也提过,当时没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出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他写给朋友的信中出现过这句话。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虽身处暗夜,却又不是完全暗夜,已经看到了绝望,而心底又不至于完全绝望,虽然看不到希望,但心底却始终装着希望。

这句话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成都女生在大海上漂泊三十六个小时,最终获救。她一次又一次被海浪拍打,被海浪卷来卷去,见过黑暗中的海,只有自己,感受过海水的冰冷刺骨,见过一望无际的大海和一望无际的天空,见过夜里的星星和初升的太阳……甚至尝试过把头埋进海水结束生命,如此绝望,但她终究还是抱着一丝丝希望,希望能活下去,希望能获救,才终于坚持到获救。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不论发生什么,这样一句话,就能带给人力量,不至于完全绝望。这就是鲁迅作为文人,给予我们的亘古不变的力量。

《风筝》摘录

我向来是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一天,鲁迅发现小兄弟自己悄悄在杂物间做风筝,鲁迅把一支翅骨折断了,还将风筝掷地上踏扁了。弟弟更小,力气也小,后来弟弟怎样,鲁迅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等到中年,鲁迅才明白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后来他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弟弟谈起此事,弟弟却说“有过这样的事么?”然而鲁迅的心只得沉重着。

从这个意义来说,父母以及所有和儿童打交道的人,都需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多让他们玩游戏、玩玩具,陪他们一起玩。让孩子可以尽情玩耍,尽情撒欢,这样才可以尽情学习。

所谓高质量陪伴,便是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学习,陪孩子劳动,陪孩子锻炼,陪孩子做对ta成长有利的事。

作为老师,除了危险游戏,我从心底希望学生可以尽情玩耍,尽情游戏。不过老师不能保证孩子游戏不摔倒,游戏不受伤,游戏不发生意外。即使没有危险游戏,只是奔跑,也可能发生意外。

《好的故事》摘录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要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过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群,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了。

《好的故事》写了现实与梦境的矛盾,美丽的风景是美好的希望,昏沉的夜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梦醒即幻灭。

从前,更多的人向往城市,向往繁华,向往灯火通明,现在,许多的人向往乡村,向往山里,向往静谧和自由的风。从前追求的是物质,现在物质基本得到满足,人们就追求精神的愉悦与心灵的舒适,和自然越近,和自然接触越多,就越舒坦。

《死火》摘录

“我原先被人遗弃在冰谷中,”他答非所问地说,“遗弃我的早已灭亡,消尽了。我也被冰冻冻得要死。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冰结,永得燃烧。”

1925.4.23

冰,是国内的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入侵者,火,是被压制、被摧残但依旧坚持的革命战士,我,是那些愿意为革命献身的仁人志士。

《死火》写完后一个月,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很快席卷全国。1925.5.30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迅速席卷全国,从工人发展到学生、商人、市民、农民等社会各阶层,并从上海发展到全国各地,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

如此可见,文人爱国的力量不可小觑,文字蕴含的思想对世人的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之大。

《死后》摘录

在我生存时,曾经玩笑地设想:假使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运动神经的废灭,而知觉还在,那就比全死了更可怕。谁知道我的预想竟的中了,我自己就在证实这预想。

忽而,有一种力将我的心的平安冲破;同时,许多梦也都做在眼前了。几个朋友祝我安乐,几个仇敌祝我灭亡。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现在又影一般死掉了,连仇敌也不使知道,不肯赠给他们一点惠而不费的欢欣。

文学史上,大概没有多少人写死后的事。大都写活着,怎么活,而极少有人写死和死后,鲁迅便是这极少数。他想象着死后的一切,旁人的唏嘘,亲朋的伤心,一些人的快意……然而又那么符合现实,谁的死都是这样。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聪明人,善于伪装,看似同情弱者,实则为看客,无所作为,欺骗百姓,无声地做着统治者的帮凶。

傻子,比较冲动,性情中人,爱憎分明,看不惯就要说,看不惯就要反抗,就要斗争,然而有勇无谋,贸然行动,明明是拯救群众的英雄,却被群众当作强盗赶跑。

奴才,受尽苦难,被压迫、被剥削又毫无觉悟的劳动者。奴才没有一点反抗精神,唯一能做的就是寻人诉苦。他站在主人的立场让一群和他一样的奴才把傻子赶走。最后还恭敬而得胜地向压榨他的主人表功,是他先叫喊起来赶走了强盗,从而获得了主人的“夸奖”。麻木不仁、愚昧忠实的劳动者。

在我看来,世间永远不会缺少聪明人、傻子、奴才。当然,症状也许会有所减轻,也许逐渐趋于正常。

其实,我们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不必做聪明人,也不必做傻子,也不必做奴才,跟从内心就好。

阅读鲁迅,丰富智慧,改变思想。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窄门》读后感
  • 下一篇:《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