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读《风景》有感

2024-02-04 09:08:06  本文已影响人 

读《风景》有感

01

全书综述

七哥说生命如同树叶,所有的生长都是为了死亡,殊路却是同归。小说中的父母,父亲暴力,母亲妖艳,他们生了八个子女,而整篇故事却是以已经夭折的第八子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述出来的,从一哥、二哥到七哥,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也是本文最凄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由于七哥的生父并非家中的父亲,而是生性极不安分的母亲在外与其他男人有染而诞下的孩子,所以七哥自出生以来就遭到父亲的冷落与其他兄弟姐妹的嘲讽与欺负,故事的发生背景也在文革前后,在家庭绝对的恶劣环境下,大环境的压力对于身世凄惨的七哥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改变环境的机会,从他整个人生的跨度来看,也算是一件好事,而除了死亡之外,个人面对时代的洪流的平庸与无力也是这部小说中展现的一部分。

02

读书报告

风景与泥泞,我们看与被看

读罢方方老师的《风景》,感慨万分,有不理解,因为我虽生在平凡家庭,但仍震撼于中国最底层的泥泞与畸形,也有感叹,感叹时代巨变,但固化的观念对国人的影响却是“代代传承”,读这本书时,我会不自觉联想到余华老师的《活着》,相似的时代背景,相同的底层人民在泥泞中的挣扎,粗鄙、无知、贫穷,《风景》这本书更倾向于描绘被阶层和贫困分化的人群中的一生,同时映照同样的时空下不一样的阶层人民感受到的世界让他们形成的认知,天差地别;这个故事所描写的的确是风景,这是我们或许不曾仔细端详过的“风景”,这般景象,惊煞众人,但又似乎不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风景”,我们常把这个词语与褒义联系起来,而这个故事里的世界,风景都是多么冷峻与残暴。

方方老师的《风景》是“新写实”小说初期的代表作之一,或许这般写实,就是要将社会的另一面毫无保留地撕开,让更多人看到血淋漓的,甚至可能让人产生生理不适的真实景象,而后让我们意识到,这不同于剧本的根据现实故事改编,而是彻彻底底的,艺术手段下的,最真实的“风景”体现,所以才让人读后更加觉得毛骨悚然;它近乎残酷地揭露了最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粗鄙、琐屑、肮脏、暴力,这个世界里面呈现了太多黑暗,却难以避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位于武汉“河南棚子”里一居民全家11口人挤在一间13平米的小屋里的贫困难堪的生存状况,近似残酷地揭示了都市下层市民无奈、尴尬、粗俗的生存艰难和烦恼。在家庭中,酗酒如命的父亲以打老婆和儿女为乐;母亲毫无掩饰地与男人们调笑;七哥受尽亲人们非人的虐待恨不得当着爸爸和哥哥们的面强奸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或许揭示这丑陋世界并不是让我们肯定这是世界本来的样貌,而是透过这些血腥,发掘我们所拥有的、或者说我们所应该追求的风景之美。

活着,又何尝不是一件苦差事,一件残酷地漫长过程,平庸的人门除了在死亡面前无力,在时代的洪流和绝对的阶层所面对的天翻地覆的世界时,也会透露出满满的无力感。文中的二哥算是家庭中唯一维护七哥的人,他远远地、浅浅的接触到上层社会的生活后,无一日不想摆脱当下,他奋发图强,学习刻苦,成绩优秀,遇见了优越的心爱的女孩,梦想当建筑师,学业却被突如其来的文革中断,为爱情下乡,他以为自己凭借努力打破命运的束缚,却最终为女孩图世俗利益嫁给他人而死,或许这种事情很难评论是非对错,人本身就是逐渐圆滑的,而二哥的一生从低走到高,却唯独没释怀这个简单道理。三哥在见证了二哥的幻灭之后,决心把在驳船上过潇洒快意的生活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却在一次翻船事故死里逃生之后收起了所有的豪情,在商场门口为别人订鞋子谋生。五哥六哥因为邂逅红衣女子而得到创意,从此发了财,一生俗倒也自在。而本是最悲惨的七哥更是因为梦游而被推荐上了北大,从此改变了命运,而他虽然走出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阴霾,自认为自己最终变成一个看透世事且唾沫横飞的哲人,但在已经死亡的小八子眼中,七哥仍旧像每一个幼稚浅薄的活着的人一样,而他自己自诩是幸运的,而小八子为何会觉得幸福,是因为他看到活着的人们在困顿中挣扎与殴斗,看到他们在现世中的艰辛和凄惶,他一滴不漏的看着,却早早的脱离了这一切。

“你小时在家里受够了苦,这我清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七哥发达后家中大哥在酒桌上对七哥说的话,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七哥听到的唯一一句可以算作是和解的话语。小时候父母连同兄弟姐妹轮流欺压嘲讽他,他过的日子一度使他成为一个几近于活着的鬼,好在偶尔有二哥的庇护,虽然见效并不大,但却让当时的七哥感受到了少有的亲情的温暖,但人生充满意外,命运无常,等到七哥可以和二哥正常身份与认知水平对话时,二哥已经去世了。除了友情,爱情在七哥这里也是残破不缺的,他在十四岁那年碰到了小他两岁的女孩够够,够够的名字来源于她的父亲对于家中接连出生的几个女孩,于是够够的家庭遭遇也很悲惨,当时的七哥与够够相互取暖,暗生情愫,在七哥的那段人生至暗时刻,够够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活,然而命运的齿轮再次无情地转动,够够死在了美好的少女时期,七哥的爱情开始于够够,也终结于够够。够够是七哥悲惨的童年生活中唯一的慰籍,所以够够的形象就是七哥心目中的理想伴侣的全部体现。在够够死去之后,七哥不再有任何情感的需要,所以在大学里面洞察了苏北佬的算计之后,经过一番如脱胎换骨的思考,七哥如梦初醒,醒悟到男女情爱还可以作为晋身之阶。醒悟之后的七哥迅速抓住机会并付诸行动,攀上了领导的女儿,并成功地完成了人生的飞跃。为此不能生育他也不以为意,这让他的父亲感到十分不解,但对于当时的七哥来说,他的心中自己的认知水平已经完全不能再与粗鄙的父亲来相提并论。“父亲”的形象,在这篇文章中呈现如此:子承父业,在码头上卖苦力,属于硬邦邦的无产阶级。性格层面,崇尚并且滥用暴力。在旧社会时期,他加入码头帮派大杀四方,而到了新社会,不能再随便打架了,他就把暴力的矛头转向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并强迫着他们听他回顾自己的“光荣战史”。于是他对自己的出身、暴力与愚昧似乎有一种极其充沛的自豪感。且我认为这篇文章体现出来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无论生活有多粗粝,多扭曲、压抑,下一代都还是在不自觉地用各自的方式抗争,在痛苦中感受希望。随着文革的结束,这种极端的扭曲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少——而敏锐的读者不难想到,七哥一家的代际变迁与共和国历史变迁的对应关系——在粗粝鄙俗中蕴藏着闹哄哄的希望,这又何尝不是今时今日中国的写照?

每个人人生永远都只是一道风景,想起朱天文在恋恋风尘中写的一句话,“人世风尘虽恶,毕竟不能绝尘而去;最爱的,最忧烦的,最苦的,因为都在这里了。”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下一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