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2023-04-20 07:44:56  本文已影响人 

《孟子》读后感

《孟子》一书对中国文化史影响至深至著,尤其在独立人格的塑造、士人气节的培养上,恐无其他经典可与之相比。唐宋以来便有学者指出:“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孟子有功于道,为万世师”。故作为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读读《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 人。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者。孟子约生于公元前 372 年,卒于公元前 289 年,活了八十三岁。孟子虽没有直接受业于子思,但他与子思的思想存在着继承关系,属于儒学内部的同一派别,史称“思孟学派”。这一学派的师承授受关系应该是:孔子(仲尼)--子思 (孔伋 )--子思门人-孟子 (孟轲)。

《孟子》一书是由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等编著,《孟子》今存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各分上下,共十四卷。《孟子》一书是传统文化经典之作,和《论语》一样也是一本对话体著作。全书原11篇,现存7篇,分为261章。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的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本书多处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显示先贤亚圣孟子的论辩之才,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01

一、四十不动心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做了齐国的卿相,得以推行自己的主张,即使成就了霸王的事业,也是不奇怪的。如果这样,您会动心吗?”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以后就不再动心了。”

孟子这句“不动心”奠定了陆王心学的源头。不动心,就是心不被物役。在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中,诠释和演绎了很多次“此心不动”。青年时科举屡试不中,面对嘲讽,王阳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当他发配龙场,他淡然处之,“某之居此,盖瘴疬虫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盖在于我无动于心。”带兵打仗,屡出奇招,每每告捷,阳明说“若用工夫于良知上,则心常精明,不为欲蔽,临事心不动。若由此不动心,则自能应变”,心于学问,养心不动,便是用兵之术。

《坛经》云:外不着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一书中,指出“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拥有正念,便可以随时召回我们涣散的心,达到如如不动之境。

02

二、浩然之气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以讲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是最强大,最刚健的,用正直来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能充塞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是合乎义和道的;没有这个,它就疲弱了。它是日积月累的正义所生长出来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因此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做是外在的东西。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不要像那个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不快而把它拔高的人,非常疲倦地回去,告诉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过去看,禾苗都枯槁了。天底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少见啊。说到浩然之气,以为培养无益而放弃的,是不为禾苗除草的人;有意帮助它生长的,是拔苗的人。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传习录》中有句话:君子之酬酢[chóu zuò]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何时当行、当止、当生、当死?”无非还是一个‘义’,只要符合‘义’的就当行,不符合‘义’的就当止,当生、当死亦然。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逐渐形成的(是集义所生者)。浩然之气是王阳明溘然长逝前发出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坦荡胸襟。浩然之气是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浩然之气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的,“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集义养气,要持之以恒,做每一件事都合乎义。这样才能养成浩然之气。诚其意就能达到致良知,致良知就能养出浩然之气。孟子所阐释的浩然之气,对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正气和民族气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03

三、以德服人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说:“倚仗实力,打着仁义的旗号而统一天下的就是霸道;推行霸道,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基础;依靠道德,推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做王道;实行王道,不一定要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基础。商汤凭借的仅是纵横七十里的土地,文王凭借的仅是纵横百里的土地。倚仗实力来使人服从的,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服从孔子一样。《诗经》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正是说的这一点。”这段话论仁政,孟子指出,其实“王”和“霸”的差别,就在于到底是“以德”还是“以力”去治理百姓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信仰,就是道德。一切一切都会变,唯有对道德的要求,恒久不变。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得很清楚,德是我们这辈子的德性。人生最重要最可靠的是修德,“有德才有得”,行道而有所得,就是道德。修德是我们终身所要实践的根本。

道德其实就是能量的平衡,它是来保护你的。当你的德行修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具备很大的能量,你也就自然会吸引很多人,让这些人对你心服口服。

世上最了不起的人是能够感化小人的君子。一个“化”字道出了中国人最厉害的地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春风化雨;感化……以德服人,就是赞扬这种“化”的力量,犹如滴水穿石、铁杵磨针,需要我们持续发扬光大!

圣贤之道,知难行易。所以要努力学习,勤奋践行。

感恩经典,致敬先贤,提高中华民族教育自信,从你我做起!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白夜行》读后感
  • 下一篇:霍布斯鲍姆和《年代四部曲》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