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听读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有感

2021-11-13 08:46:25  本文已影响人 

听读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有感
 

去年,我买了一套8本老舍先生的作品集,准备好好读一读。今年宅家抗疫,2月份只读了一本中短篇小说选《我这一辈子》,因为这套书的字体比较小,我大概也是老眼昏花了,字小了,看得有点累,后面几本实在没办法看下去了。我就想了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听书。

我在喜马拉雅APP上找到了一个音频,是凯丰演播的读《四世同堂》音频,凯丰是谁,我也不知道,我先听了一集,感觉他的声音挺好听的,有点北京话的那个胡同味儿,反正我一听就喜欢上了,决定继续听。

我从小喜欢听收音机,我记得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个“长篇小说联播”节目,每天到某个时间就播送几十分钟小说,我每天到时间就准时收听。在我的中小学阶段,在收音机里听过不少书,比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夜幕下的哈尔滨》《徐悲鸿的一生》等等,我觉得听过的书比我看过的书还记忆深刻一些。

以前听收音机的时候是电台里播什么,我就听什么,现在是我想听什么就有什么,而且随时随地可以听,还可以用手机听,也可以用小米精灵等音箱设备听,实在太方便了。

3月5日,我开始听凯丰演播的《四世同堂》,主要是中午和晚上做饭的时候听,每天也可以听三四个小时。第一天我就听了12集,每集大概是20分钟。有些听得不是很清楚的地方,我就找出纸质书再认真看看文字。我每天听十二集,大概是50页的内容。我想大概一个月也能听完这三本一百万字左右的小说了。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写的是普通平民在北平沦陷后的生活,语言通俗精炼,旁白和对话读出来,都那么富有北平的生活气息,有一种北京胡同里的人们说话的特别味道,我在北京待的时间虽然只有六年,但是对这种地道的北京话还是很喜欢的。

我每天大概能听书三四个小时,每天能听四五章的内容,听这种情节性比较强的小说,我听得比较认真,记得更清楚,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去年我已经重新听了《红楼梦》《水浒传》,今年重新听了《平凡的世界》。在每天三四个小时做家务的时间里,我就沉浸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感觉做家务的时间也是很充实的。

我就这样每天听《四世同堂》这部长篇小说,每天都沉浸在作家精心编写的故事情节中,浑然忘记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还在认真听着,倒忘记了吃饭。

我听书的时候,仿佛自己就站在北平沦陷后的小羊圈胡同里,看到了小羊圈胡同里各色人等的不同生活,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和心声,正在和他们一起体验着在日本统治下屈辱而痛苦的生活。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人民艺术家”,他真是太了解北平人的生活,也了解北平胡同里各种人的心理,他的语言那么精确而细致地描绘了不同身份的北平人的个性和心理活动,那些对话也非常贴切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让人赞叹。

我以前读中学时只读过《龙须沟》的片段,就很佩服老舍先生强大的语言功力。读大学时读过《骆驼祥子》,对祥子的故事也有很深的印象。老舍先生真是深入了解过北平各色人等的生活,他笔下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都很突出,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让人感叹。

一直到3月24日,我终于听完了《四世同堂》最后一章的内容:抗战胜利了,四世同堂的祁家死了四个人:祁天佑因被日本人羞辱而自杀了;祁瑞丰想投降日本人做特务,却被秘密杀死;瑞丰的老婆骗了很多钱,逃到天津,却进了妓院,得了病,也难逃一死;最后在日本人投降的时候,最小的妞子也活活饿死了。只有最早逃出北平去参加抗日的祁瑞全却回来了,他变得更健康而坚定了,而且完全是未来中国年轻人的代表。

我听完这最后一段,感觉书中的祁瑞宣的原型大概就是老舍本人。瑞宣有知识有文化但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内心有坚决的抗日态度,但是为家庭所累,没有坚决的抗日行动,一直留在北平在惶惑中偷生。这大概是抗日时期留在日本控制地区大多数中国文人的心态吧。不过后来瑞宣在三弟瑞全的劝说下,也积极参加了地下抗日宣传工作,也算是一种转变吧。

还有书中钱默吟先生的转变也是非常感人的,钱默吟先生从一个只会写诗读书养花的文人变成了坚定忘我的地下抗日工作者,确实有点让人感到意外,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吧。

老舍先生不愧是“人民艺术家”,写各种小人物的思想和命运,真的太深刻了!他的语言非常有个性特点,与人物性格也非常贴切。这就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学。我们也能从小说中读到抗日时期的北平各种人的心态,还有各种残酷的现实。

我觉得《四世同堂》是非常棒的小说,读小说还是要读一些经典的作品。我还准备继续读一下老舍的其他作品,现在有时间能集中读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真是幸福呢!

我以后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读一些经典的小说,经典小说的音频,在各种音频平台都有,所以也不愁没有听的内容。我们现在真是太幸福了,想看什么书,想听什么书,都可以随时听到,随时能看到,这大概就是信息社会的幸福生活!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金瓶梅》读后感
  • 下一篇:《简爱》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