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2021-08-30 07:16:02  本文已影响人 

《白鹿原》读后感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说:《白鹿原》是一个整体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世界,更是一个关照我们民族灵魂的世界,说它是民族灵魂的一面镜子,并不过分。  

      小小的白鹿原上,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百年斑斓画卷。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千年之未有的大变局。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摧毁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华民国顺势而生。但值此新旧交替,传统的封建体系即将瓦解,但新的社会形态并未完全确立。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各阶级都在一片混沌之中寻找新的出路。这便是白鹿原的故事背景。

      在陕西的关中平原上,生活着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千百年来,这里宗法严明尊卑有序,族人们世世代代以种麦为生。原上的麦子黄了又青,白鹿两家的子弟们也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初读《白鹿原》,是被其中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无论是白嘉轩巧取风水地、孝子为匪抑或是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其中白嘉轩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身为白家族长,他一生起起落落,六娶六丧。直到第七房妻子仙草的出现才终止不详的诅咒。他是家族中最有威望的族长,是面面俱到一言九鼎的领导者,但同时,他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辛亥革命之后鹿子霖换上了当下时兴的中山装,而白嘉轩却觉得只要有地种任他改朝换代心里依然踏实。除了女儿白灵外,他让儿子们去传统的私塾学习四书五经,以封建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族人们。当鹿子霖家中出现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时候,他依然不动声色。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不同,他争强好胜,追求功利,为人张扬。但同时也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他的一生虽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官场,但最终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并以悲惨的结局收尾。他与白嘉轩争了一世,斗了一世,都在尽力去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知悔改。我想,最后陈忠实先生以鹿子霖的死作为全书的结局,也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吧。全书中最富戏剧性与争议性的女性角色便是田小娥。田小娥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令我感到诧异的是在今天,2021年的今天,还有人在讨论她是不是荡妇的问题?有什么疑问吗?是啊,绝对是。已为人妇却与长工偷情,为一荡;不顾丈夫安危,与家中长辈媾和,为二荡;勾引族长继承人,整日吸食鸦片,为三荡。言之凿凿,掷地有声,这是那个年代的话语。来,我们换一种语境。不畏父权压迫,敢于追求婚姻自由,是一勇;为救亲夫,不惜委身于龌龊老鬼,是二勇;误作夫君亡,沉痛中完成自我救赎,复与真我青年迎接新生活,是三勇。田小娥的不幸在于,当时那份权力完全被掌控在男性手中,以致于从她身上经过的4个男人,都有意无意地把她往深渊里推了一把。错误从来不因为古老些就值得被原谅。“学为好人”,白鹿原乃至整个社会无限的给予了男性浪子回头的容忍度,于是黑娃、白孝文最终能够进入祠堂。《白鹿原》的语言风格最为经典便是关中方言和俗语的运用。其中,“甭”出现了270次,“咋”出现了233次,“啥”出现了481次。书中随处可见的陕西话像跟这座城市之间的密语,你知我知。此外,文字中也具有独特的时空跳动性。最为典型的便是对白灵之死的叙述。在第十三章中白嘉轩逼婚不成,在白灵逃走后声称与其断绝关系,将女儿视为“已死之人”。紧接着,时间跳跃到1950年,两名干部带着一块“革命烈士”的牌子来到白嘉轩面前,证实了白灵的死亡。白嘉轩的悔恨穿越了数十年后终于得到了表达:“真个死了?!是我把娃咒死了哇!”形成了现在与将来的时空呼应。在第二十八章中,再次以白灵托梦给白嘉轩的方式展开了对白灵之死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联系。后来小说又通过白灵之子鹿鸣的出现还原了白灵死亡的真相。成功地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结到了一起。

      再读《白鹿原》,从古老的历史情节中脱离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叙述风格浮现在我的眼前。小说以白家族长的更替为架梁、以时代的洪流突转为折点。从清末落笔,以新中国的成立收束。陈老的作品为现代的现实主义风格框架披上了历史的袈裟。从结构上看,开篇倒叙的巧妙设计,中间插叙的灵光闪现。把”白嘉轩后来引以为傲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一种传奇经历为开端,按时空顺序讲述着白嘉轩所经历的婚丧之事,慢慢展开到整个白鹿原。看似无头无脑,实则深有寓意。都以现代的高超叙述能力镌刻着为封建的无字墓碑,镌刻下了一段无限虚构又无限真实的中国社会。我在百年之变局读出了对当下的反思。

      三读《白鹿原》,便愈觉得它像一片含片。小小的一粒看似朴实无华,含进嘴里陈旧的中药苦味席卷而来,像是揭开了一个民族封建形态之下的遮羞布。再继续体会有一股清凉的甘甜。作为白鹿原上最优秀的子女;白灵与鹿兆鹏对爱情的忠贞,他们身为共产党人对组织的忠诚与热爱;他们在家国与家庭之间、大我与小我之间的艰难抉择……待它味全散去,含片整片浸化,我们需要的是更多这样的含片来缓解为反抗封建礼教而发声者的痛苦。陈忠实先生希望通过揭露民族的劣根性来激励更多国人去进一步升华自身的秉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倘是百年以前,谁能想到势微没落之国能重新崛起,再续昔日辉煌?谁知中国会成为那遁去天道之一的变数?但若不是能够顺应时事、开启改革开放新篇章,恐怕即使今日,中国也不过是那不敢发声之懦夫中的一个罢了。此时,我读出了对家国民族未来路途的思考。

      初中时读《白鹿原》实为囫囵吞枣,稀里糊涂。高考后的暑假再读时才真正体味出陈老笔下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之外的波澜壮阔。《白鹿原》实为陈老对民族、黄土地和时代的深情讴歌与深刻反思。它是我们民族的秘史,纪录了我们民族的剧变、抉择、沉浮、沧桑、涅槃。慢慢吃,慢慢咀嚼,咽下。待你一口一口吃光了米,望着空碗,还舍不得放下筷子。读《白鹿原》,就像是吃了一碗八百里秦川平原上的杂粮饭。

      真挚地向各位同学老师们推荐这本书,它值得我们饱含热忱与期待去欣赏。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首白居易的诗,这也是陈老临终前最后一本散文集的名字。

      宠辱忧欢不到情,

      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

      白鹿原头信马行。

      诸君共勉。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金瓶梅》到底写了什么?这16条读后感里有答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