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

2021-03-29 07:42:14  本文已影响人 

《儒林外史》读后感

第三回 范进得遇周进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校士”就是考评士子,“拔”意思是挑选。话说众人用开水将周进灌醒,他哭个天昏地暗不住。众人可怜他,凑钱给他纳监进场(缴纳一定的钱捐秀才),他才有资格去乡试。先中举后中进士,钦点广东学道。

也许我们会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过我疑心吴敬梓总喜欢这样安排(后来范进也直升到和周进平起平坐),这样的人生才有戏剧性啊,才见得封建世风不是?

Anyway, 周进老大人是得志了。他做了考官,还不错,有同病相怜之心,见着花白胡须的范进,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不久前!的自己!看对方“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反观自己,“绯袍金带,何等辉煌!”范进早交卷,周进闲得无聊,将范进卷子先看一遍,“这样的文字,怪不得不进学!”后来还是没人交卷,实在无聊啊,因此看了第二遍,诶,有点意思。看了魏好古(名字即昭示重汉唐,哈哈)的卷子后,又把范进的看了第三遍,竟叹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于是将范进填了第一名。

范进这才进学(中了秀才),回家被老丈人胡屠户一番好训,一顿臭骂,还贼心(功名富贵心)不死,又去乡试。居然中了。他喜极而疯,二十岁应试,五十四岁才中举人,三十多年哪,换我也疯! 老丈人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人家不尴尬不脸红。其他人呢,巴结的巴结(街坊邻居),攀附的攀附(张静斋是送银又送房),好不闹剧! 中举意义非同小可啊。张静斋催着范进搬家,不想范老太太无福消受这突如其来的福,可怜喜极而疯,疯则不治,一命呜呼。

第四回糊涂官断案
范母过世,范进请来和尚念经,追荐老太太升天。胡老爹和滕和尚说话,腔调今非昔比,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僧官慧敏被佃户何美之叫去吃饭,何妻作陪,七八个人进来将“和尚和妇人”一绳捆了。因范进要用和尚做佛事,恼了,知县将和尚解放,又因张乡绅为那众人说情,知县只是骂了他们几句赶出去。左右得罪不得。

早斋时,僧官说那七八人是张敬斋的佃户,被指使祸害他。言语中看出僧官也是有点势的。

七七之期过,范进出门谢孝(到吊唁的朋友家行礼致谢)。张静斋极尽攀附之能事,约范进往高要县见其老师,到那儿时,得知汤知县(汤奉)下乡,在关帝庙里遇着严贡生。严把个“汤父母”吹捧上天(“为人廉静慈祥”),说汤与自己如何一见如故,而自己“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不料就有小厮来叫他,为早上关的那口猪(后为此还闹出官司),真是打脸。

汤知县讨厌张屡次来打秋风(借由索取财物),但碍不过范进面子,只得见。席间范进居丧尽礼,汤知县小心翼翼,好不尴尬。又说奉旨禁宰耕牛,偏有教亲备五十斤牛肉行贿,求不要断牛肉(关乎其生计)。汤问二位受得受不得,张搬出典故来,当然受不得,不但受不得,还要在这事上大做文章以表己清廉,或被上司访知,“升迁就在指日”。张真乃老奸巨猾。

次日早堂,知县竟将教亲老师夫重责三十板。并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示众:“脸和颈子箍得紧紧的,只剩得两个眼睛”,第三日老师夫便死了。

众回子不服,聚众闹将来,欲闯进衙门,将出主意的张敬斋打死。张、范二人慌不择路,被衙役用绳子系了出去,连夜逃回省城。

汤明里安民,暗里写帖,禀按察司,按察司训一通(“你汤老爷也忒孟浪——鲁莽、冒失了些!”)却少不得送人情将回子头目问成“奸民挟制官府”,交与汤发落。

第五回严监生死,严贡生逃
王秀才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寿终正寝”指年纪很大,老死在家里。“疾终正寝”就是仿拟的修辞。

临终时以手指比划二(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的吝啬鬼故事,很小的时候我就听爸爸讲过,当时却不知它就出自《儒林外史》。

汤知县升堂,发落了回子,又有两人喊冤。都是告严贡生的。插入交代一下:俩兄弟老大叫严致中,贡生(秀才中优异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老二叫严致和,监生(通过某种途径——荫监/恩监/捐监取得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告什么状呢?上回严贡生自称“下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这会儿便有两桩。一桩是他家的小猪走到邻居家,他不要了就八钱银子卖与邻居。猪在邻居家长到一百多斤,不想错走到他家,他就把猪关了。要猪吗?照市值估价,拿银子来领猪。严贡生可真行,先是强卖,后是强夺——猪养大成了他的,还打折邻居的腿。另一桩简单点说就是实际没借给人钱,但中间人写了借约,人回乡了,半年后想起这事欲取回借约,严贡生要半年的利息,理由是人耽误他放贷得利息了。人自知不是,想赔点酒肉了结,严不答应不给借约。

知县觉得严贡生可恶,遂准奏,严贡生闻讯情急之下逃到省城去了。

县里找到老二严监生时,他请两位舅爷商议,舅爷们的主意是还猪赔钱还借约借约,“釜底抽薪”,安抚原告。

不久严监生老婆病重,两位舅爷来了,说严贡生的闲话。监生的妾赵氏服侍大奶奶王氏,终得扶正做填房的结果。未及大奶奶咽气,二人便举行了仪式。大奶奶过世不提。

除夕,严监生怀念旧人,念她的守财。不料一只猫弄出床底下一篓子,里面封着五百两银子。监生越发念她的好,哭泣不停,竟至于精神恍惚,一病不起。

这一晚,挤了一屋人,桌上点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难受难耐,却不肯断气,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家猜测,两个亲人还是两笔银子还是两个舅爷,都不对。唯有赵氏懂他,“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说罢挑掉一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严监生是中国文学中四大吝啬鬼之一。吴敬梓的这一细节描写真是将其吝啬刻画得纤毫毕现!也是夸张讽刺吧。

不过我不理解严监生怎么舍得把那么多银子给舅爷们,也替老大了结官司,并不是一毛不拔啊。

内容:第四十回 萧云仙光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萧云仙对青枫城大刀阔斧一顿整治三四年间百姓和乐人员兴旺调了回来。却因工部核减追赔把家业赔尽。平少保关系过了一段时间做了应天府江淮卫的守备。一路上遇见木耐、南京各名士以及当年的沈先生和即将出嫁的女儿。
 

1.这一回开始转回读书人的事情,前面几回感觉有点跑题了,而且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新奇之感,所以读起来有点兴趣平平。这一回依旧是个过渡,不过快转回去了。
2.开头讲了萧云仙如何为百姓谋利益以及与百姓们的融洽关系,这也是好多读书人心中的梦想吧。但是说实话,我读起来的感觉是现在那种屌丝逆袭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那种感觉。虽然套路不一样,但内核差不多。不过人若没有梦想何谈实现。
3.这一回也对清政府作了影射,比如明明是利民的好事朝廷却并不买账,反而让这么优秀的人赔光了家底, 让人心寒。还有武书母亲牌坊的事,办事效率低下,即使有人还那样,更别说普通人家。
4.依旧赞扬孝道,讲了萧云仙的孝。
5.由木耐请赏雪引出萧云仙与武书的缘分,进而引见萧云仙与南京众名士。
6.萧云仙由墙上的诗引发对武书的好感,到南京后急急去会见,也是一段佳话。
7.萧云仙想要武书为他作诗文想要名垂青史,武书也很赞同并愿意让其他名士一起帮忙,可见还是忘不了名,并不是真正的豁达之人。
8.从沈琼枝的事侧面透出盐商们与官员们的可恨嘴脸。但沈琼枝一看就不是普通女子,因此乔装打扮逃出准备卖文为生。不知后面如何发展,得看下回分解。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
  • 下一篇:读吕氏春秋有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