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观后感
观看《沉默的荣耀》,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泪眼婆娑,不少镜头甚至不敢直视。我打心底里佩服革命先烈们那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最令人窒息的场景之一,发生在熙攘的香港码头。德英手持万景光仿制的通行证,准备赴台接替牺牲的张灏,成为吴石的新交通员。然而,这张伪造的证件终究没能逃过美式防伪技术的查验。当特务围堵上来的瞬间,这个本不会游泳的姑娘,毫不犹豫地转身跃入了翻涌的碧波之中。德英的跳海绝非一时冲动—— 她身上藏着台工委的联系方式与隐秘地址,一旦被捕,这些信息便会成为悬在同志们头顶的利剑。因此,在冰冷的枪口即将抵住肩胛的那一刻,她选择了投身冰冷的大海,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守护了整个交通站的安全。
这一情节的背后,矗立着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她的事迹比电视剧更令人动容。1946 年,董健民与丈夫钟琪携幼子赴东北执行秘密任务,途中遭遇国民党军拦截。为守护党的机密,夫妻二人抱着两岁的孩子,毅然决然地跳入渤海,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 “誓与密码共存亡” 的誓言。那时的董健民,年仅 23 岁。
另一个让人揪心窒息的场景,发生在台北的一家医院。吴石与张灏的接头被保密局察觉,在众人劫持吴石突围的路上,谷正文直接下令射击轮胎,逼停了车辆。混乱之中,张灏做出了最后的抉择—— 他举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自尽,只为守住吴石的潜伏身份,不让此前的潜伏努力付诸东流。
年少时观看这类作品,只看得到其中的壮怀激烈与热血沸腾;如今身到中年,却再也看不得这样的场景。究竟是多么强大、多么伟大、多么坚定的信仰,才能支撑起如此果敢决绝的行动,让他们甘愿放弃宝贵的生命?
七十多年岁月流转,当我们在和平年代回望这段峥嵘历史,不应只看见牺牲的悲壮,更要铭记: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在黑暗中铺路,用热血驱散阴霾,才换来了今日的光明与安宁。
如今的海疆早已风平浪静,那些曾被鲜血浸染的浪花,早已化作照亮我们前路的点点星光。这份“沉默的荣耀”,无关喧嚣、不求颂扬,却永远值得我们世代铭记、永远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