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观后感
《信仰之光》
作者:怡霖
序:
那一声枪响,刺破了1950年台北马场町的晨雾。倒在血泊中的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共地下党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的传奇英雄。
为了解放台湾,吴石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从国民党心脏送出大量秘密核心情报。他虽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却甘为共产党工作,其真正身份是中共打入国民党最高军事核心的“密使1号”。
一个身居高位的国民党将领,为何甘愿冒死为共产党传递情报?剧中一幕给出了答案:当被质问为何背叛国民党时,吴石平静回应——“我没有背叛,我信奉孙中山时期的国民党。现在的党国人人心中有自己,大多心中有派系,少数人心中有党国,唯独无人心中有人民。”国民党当局的腐败让吴石寒心,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解救中国劳苦大众。
在理想与生命二选一的时刻,有人为权,有人为利,吴石却只为心中那片“人民大众”的灯火。这灯火一旦点燃,便再也无法熄灭,也正是“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最好注解。它让一位非党员的国民党中将,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坚定的“特殊党员”;让一位本可安享富贵的国民党高官,选择踏上最危险的革命道路,为解放台湾继续潜伏。
57岁的吴石为何执着潜伏?就义前,他写下绝笔:“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可这“声名志业”从未成空,而是用生命完成的精神涅槃。当个人的理想抱负与亿万民众的命运放在天平两端,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超越了党派、超越了生死,抵达了信仰的至高境界。那是吴石将军生命中的一道光,那是信仰之光!
这种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这种荣耀,无需刻意喧哗,因为在沉默的坚守中,自有无声胜有声的雷霆万钧之力。
《沉默的荣耀》最深刻之处,在于它让我们看清:真正的信仰从不喧嚣,它在沉默中积蓄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吴石们的“沉默”,恰恰成就了最响亮的“荣耀”。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或许无需做出如此极致的牺牲,但每个人依然面临着同样的叩问:我们心中,是否也守护着那盏不灭的“信仰之灯”?
当我们为更宏大的价值而活时,个体的生命便与永恒相连。而吴石将军们留下的这束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光,依然在照亮每一个寻求生命意义的心灵。
《写给吴石将军》
作者:原野
吴石将军,请让我靠近你,再靠近你,感受冰凉的碑石下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冷风一寸一寸地将深秋的悲凉压入我的躯体,你过早的离开令人多么悲怆!吴石将军,你感人的事迹又是多么令人敬仰!
这冷冷的秋天,思念多么漫长。我们爱戴你的心啊永远炙热滚烫。
在青山之巅,您双目炯炯,眺望远方。你看到了山河壮丽,民富国强,你看到了小桥流水,明月小楼,你看到了万家灯火,满天星光。
从你依然严肃的目光里,我读到了热诚忠诚赤诚,从你紧锁的眉头,我读到了统一复兴刚强。从你青松般伟岸的身躯,我看到了必胜的信念,坚贞的信仰,民族的希望。
如今的盛世中国,岂容豺狼觊觎,岂容疆土离殇。如今的盛世繁花,你依然在守望,你永远在守望。
吴石将军,请你放心,你的后辈永远砥砺前行,奋发图强,继承你的遗志,击风搏浪,把红旗插到祖国的宝岛上。中国人民永远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让山河越来越秀丽,老百姓越来越富强。中华民族必将实现复兴,完成统一,走向更高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