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婆媳情》读后感

2025-09-15 08:55:10  本文已影响人 

《婆媳情》读后感
 

认真拜读了张雪娟老师的亲情作品《婆媳情》,深深被作者公公婆婆纯朴善良、勤俭大度、疼爱儿媳和孙女以及儿媳的尊老爱幼、孝敬公婆的优秀品格和良好家风所感动。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描写细腻,生动有趣,用最琐碎的生活小事,把人世间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处理的亲情浓浓,温暖如春,令人敬佩和羡慕。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第一次回家见婆婆的情景,“首次面对恋人的母亲,我发现她冷冷的,对我充满了戒备心,好像是我要和她抢儿子似的……”

是呀!儿媳娶回家就是要和婆婆抢儿子的呀!我小时候听的儿歌里唱:“慢慢羊,搭狗墙,娶下媳妇不要娘。把娘扔到厦坡上,媳妇暖到被窝里。”虽然当时不懂啥意思,但总知道儿子和娘不亲了。

文章里还有,“婆婆说她家里很穷”,言下之意就是你自己惦量吧!”

我想起我的儿媳第一次来家里时,我老伴也当着儿媳和客人的面说过,“我家里穷,只有他爸一人有工作,儿子在单位也是临时工,什么时候能把手续办好也不知道。”总之,是把将要面对的一切困难,都摆到了当面。后来客人走后,我嫂子还埋怨我妻,嫂子说,“人家说媳妇都是夸富贵哩!你倒好,不夸富,还说自己穷,哪谁家媳妇还敢进你家门?”妻子说,那我总不能骗人家吧?

作者还在文中回忆,“结婚第一天早上,我的房门口挂了一把扫帚,意味着当媳妇就要负责家里的卫生了。”看到这里,我觉着很新奇,你们家乡还有这个习俗和传统呀!

我的家乡早没有这个习俗了,别说儿媳这一代没有,就是我们这一代也没有,家里的哥哥嫂子那么多,我就不记得有挂扫帚这一说。不过,作者其实并没有扫过几次院子,公公婆婆早把院子打扫干净了,哪里舍得当教师的儿媳打扫卫生呢?

文中还写道,公公婆婆很节俭,平时很少吃肉。即使偶尔买了肉,也要等儿媳回家时一起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哪一个婆婆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我记得生产队时期,有一年春节期间,我和母亲去王见村的舅舅家,生产队给社员家分的猪肉,舅舅家舍不得吃,要等初五未过门的儿媳回家时才做给儿媳吃。所以,我相信作者文中所述是真实的,每一个五0后、四0后的人,只要是经历过哪个困难年代,都会记忆犹新的。

作者文中还写道,礼拜天她从学校回到家,总能碰到现成的大包子,一次能吃两个。虽然没有肉,韮菜鸡蛋粉条,但很香,她吃的津津有味。

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开心的事,就是父母张罗了一桌好饭,看着放学回家的孩子,狼吞虎咽地享受着美歺,父母坐在边上静静地看着,开心地笑着……

我想起了我的儿媳第一次来我家吃饭的情景。那天我们一家四口到禹都市场逛了半天,回到家时已经十二点多了,老伴准备做饭。儿媳说,“妈,你们累了,你和我爸去房里休息,我们俩个做饭,做好后叫你们。”老伴不让儿媳做饭,推让了半天。后来老伴说,“那我在旁边指导着你做。”儿媳不让,她说:“你如果站在旁边指导,那等于你还是没有休息。你还是回房休息吧,我们做好做坏,能吃就行啦!”后来,老伴就回房休息了。直到儿媳喊叫,我们才出来一起吃饭。我感到那天的饭菜特别好吃!其实主要是听了儿媳的话非常暖心。

要知道,我儿子以前从来都不会做饭的。有一次,我叫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去早市买几根葱,结果买回来是一把蒜苗。还有一次,我和孩他妈回村干活,两个儿子放学后自己做饭,他们切好黄瓜后,不知道把油烧热了再调菜,而是用生油调菜,结果黄瓜太难吃了,儿子又把黄瓜拿到水管下用水冲……

我俩听说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文章最后说:“三十多年的磨合中,婆媳关系变的柔软而中庸,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体谅别人,努力拟制自己的火爆脾气,平息自身的委屈。”人,都要走向衰老,面对老年,唯有自渡,才能平和、安宁,而婆媳关系也是如此。不是吗?

这是娟子的切身感悟!非常宝贵!

我想: 如果每一个作儿媳的,都能像娟子那样,尽管婆媳初次见面时婆婆表现出的高冷戒备,但儿媳能够这样想: “我不介意她的不冷不热,因为我爱她的儿子呀!她是我恋人的母亲,我怎能不去尊敬她?”那天下还有处理不好的婆媳关系、家庭关系吗?

如果儿媳都能像娟子那样,既然选择了丈夫,那就不仅仅意味着只接纳丈夫本人,还要接纳丈夫的家庭和家人。如果能像娟子那样,经常做到换位思考,体谅别人,拟制自己的火爆脾气,平息自身的委屈,家人之间相互理解包容,哪还有什么化解不了的误会、纠纷,甚至对薄公堂的烦恼吗?

为娟子的美文和家风点赞!

向娟子的人品和才华致敬!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追梦》读后感
  • 下一篇:《随遇而安》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