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羊道·春牧场》读后感

2025-07-17 09:53:52  本文已影响人 

《羊道·春牧场》读后感
 

春牧场


「 评析 」

李娟的文字就是非常细腻优美,看她的文字就像躺在一张柔软的床上,舒适温暖。而且李娟能把两个毫不相关的词语重新组合,于是整个句子都散发着新的生命力。在她的书里,“苏醒”可以用来形容快熄灭的火焰,而“瘫软”可以用来形容快退去的寒气。看了《我的阿勒泰》这部剧,我以为已经看尽新疆的美景,可是在《春牧场》里,我却发现竟然还有好多奇幻美丽的景象是我怎么样也想象不出来的。从水汽升腾的盛况,到晴雨的明暗分界,每一处都美得像是朦胧的梦境。书里的描写让我身临其境,只是看着文字都能感受到被自然微风抚摸、被新鲜空气浸润的舒适。

在这本书中,可以感受到牧场的苍茫,那里没有什么电子产品,万物是可以被无限包容、自由生长的,时间会被无限拉长,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则更加浓郁。懂事乖巧的沙吾列、热烈勇敢的卡西、可爱温暖的扎克拜妈妈、周边热情的牧民,人们的故事总是那样温馨热闹,好像每一秒都是有趣灵动的,而非枯燥的,即使是静静地欣赏风景,也能得到心灵的治愈。牧人明亮的眼睛里倒映着山川、草原和羊群,是被大自然洗涤过的眼睛和心灵。牧场里不仅充满着人的温情,连物品上也闪耀着温暖亲切的细碎光斑。“于是这些结实而漂亮的物什永远不会因为被用旧了而黯然失色。作为几乎陪伴过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童年时光的事物,它们只会变得越来越贵重、越来越亲切。”家里的旧物沉默了无数个日月,默默见证着代际的更迭,终于又在某个迁徙的日子被翻倒出来,在清亮的阳光下弹起岁月的灰尘。它们身上留下了时间和温情的印记,于是便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成为生命延续的见证者,沉淀为可触摸的温情,承载着许多酸甜苦辣。在牧场里,每一件旧物都是人与从前对话的窗口。

「 收获 」

看完这本书,我更了解哈萨克族人以及游牧民族的生活了。书里牧民在搬家、转场时需要面对无数意外和惊险,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美好轻快,而且新疆牧场上天气多变,随时可能会下雨,使得转场更加艰苦,但在这样的情况下,牧民却依然坚持不穿雨衣,而且一定要把自己最美的衣服穿出来。刚开始,我完全无法理解,可看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搬家的确辛苦,可如果每次都把其当成痛苦去熬,辛苦的生活就会更加灰暗和悲伤,“越是艰难的劳动,就越是得热烈地庆祝啊”,原来每次搬家都是一场盛大的庆典、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样一个日子里,下雨也好,晴朗也好,牧民都会用最喜悦的心情、最虔诚的期盼迎接转场。谁不会在高兴的节日里穿上最美丽的衣服呢?

「 感悟」

我没有经历过李娟的人生,也没去过牧场,但是她对生活的描写会让我忽然想起某个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情境,从而达到类似的心理感受。这就是文学上的“共鸣”吧,不需要同样的人生经历,不需要同样的生活场景,只是某个细节契合,内心的山谷就会回响起同样的声音。所以在《春牧场》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心境,我得到了很多的感悟。

1.  李娟说:“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我发现,人活的越久,越明白自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了,接受现状和平庸,如果能时不时涂些色彩,那就再好不过了。所以,人生的目标就是不断给平凡的生活增添色彩,有计划地过好人生的每一天。

2.  “像人一样,生命中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等待的。”如果是有期望的等待,那内心会是幸福的、生活会是丰盈的。但如果内心隐约夹杂着不相信,那一定会非常痛苦。只有真正经历过等待的人,才会明白“等待”二字有多么绝望。相信的力量很大,所以在等待时,多给自己一些相信的证据,让等待变得更加坚定。

3.  “虽说‘一切总会过去’,但一切尚远未过去的时候,总感觉一切永远不会过去似的。”人生总是有各种苦难、挫折,当身处风暴之中时,我们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难以坚持下去了,可是等风暴过去,我们又很快忘记了这些事情,而是重新投入新的生活里去。直到过了很久,回头看看,才发现原来曾经的自己那么了不起。其实,人活在哪个时刻,都应该告诉自己及时行乐、尽力而为。因为挫折总会出现,所以要努力珍惜当下时刻的琐碎美好;因为苦难总会过去,所以就这么咬着牙过去就好了。

「 语句分享 」

1.阳光畅通无阻地注满世界。

2.如此拼命的架势,若是出现在城里的话会显得很突兀很粗俗的。但在荒野里——荒野无限宽厚地包容一切,再夸张地打扮自己都不会过分。

3. 那时只觉得天地间异常安静,没有风也没有雨。像是一切都被封冻在了冰块之中。

4. 在这沉寂的大地中,身边花朵一样环绕着新鲜欢乐的生命。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