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她,脸上有汗渍,也有那种喷薄欲出的红潮。她笑起来的时候,有两个深深的梨涡,两只大大的眼睛里,眼白有点浅浅的蓝色。
——摘自碑林路人《麦客》
厚积薄发
——碑林路人首部长篇小说《麦客》读后感
作者:逸仙
碑林路人在《麦客》后记中坦言,从未涉足长篇小说的她,竟在一月之间文思泉涌,文字无需雕琢便倾泻于键盘之上。这般酣畅淋漓的创作状态,岂是偶然?它恰似地壳(qiào)深处奔突的熔岩,历经漫长岁月的沉默与挤压,终于寻得裂隙喷薄而出,其势不可阻挡。
这喷薄的光华,首先源于她多年来笔耕不辍的坚持。在《麦客》诞生之前,她的诗文早已如涓涓细流,浸润无数读者的心灵。日复一日,她在文字的山谷中跋涉,以诗心凝练语言,以哲思磨砺笔锋。这漫长的“厚积”,早已将写作的筋骨淬炼得柔韧而有力。当长篇的闸门开启,经年的积淀便如识途老马,无需鞭策,便载着她自如穿越语言的莽原,洋洋万言,水到渠成。
其次,她的足迹从未囿于书斋之内,从北疆的苍茫到南国的温婉,祖国的壮丽山川与风物人情,早已化作她心灵深处丰厚的矿藏。她熟悉麦浪翻滚的姿态,懂得泥土在四季间呼吸的节奏,了然每一方水土之上普通人的悲喜与坚韧。这份行走的“厚积”,为《麦客》注入了鲜活的地气。当故事徐徐展开,山野的气息、乡音的韵味便自然流淌于字里行间,如同大地在书页间舒展其真实的肌理。
我们还能看到,碑林路人对世间真情与人性纯良的笃信,在主人公“麦子”身上得到了最动人的投射。麦子那如原野般纯净、金子般闪亮的灵魂,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她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却令人敬佩。她的故事虽未得到圆满结局,那蓝色眼眸、那梨涡浅笑,却已化作永恒的印记,长留于读者心中。
如此看来,那令人惊叹的“薄发”奇迹,绝非偶然,而是岁月积淀与坚定信念共同铸就的必然。数十载诗文的潜心磨砺,赋予她笔端自由的翅膀;对万里山河的深情凝望,为故事铺就了广阔坚实的土壤;而对人性良善始终如一的信仰,则如不灭的星辰,令其文字熠熠生辉。
麦子姑娘在书页间静静站立,带着原野的清香与阳光的印记。她所承载的那份至真至纯,在翻开书页的刹那,便悄然叩动了我们的心弦。
当我们遇见麦子,遇见马和平,遇见书中那些鲜活的生命,便也遇见了属于我们所有人的那片精神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