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剧本》读书笔记

2025-02-02 11:03:58  本文已影响人 

《剧本》读书笔记

△写作必须成为一种根深蒂因的例行程序除非要进行另外的写作,否则这种程序是不能动摇的。如果没有坚持写作的习惯,那么对故事结构的自信,对人物塑造的透彻理解,倾听对白的敏锐耳朵,狡滑的商业头脑等就都没有用武之地。

△想法和主意,哪怕是其中最好的,也仍然仅仅是想法和主意,它们本身是无用的。想法的价值所在是要进行构思并把它书写下来,要通过人物和精彩的对话来把它变成故事,用这个故事吸引和保持观众一百分钟的注意力。

△不管是什么事件,作者可能都会发现自己经常不由自主地在琢磨这一事件或想法。它令作者回忆起自己生活中的什么情景,作者可能会用某种方法把这些零碎的想法和虚构的事件真真假假的事在一起。最终,也许作者能感觉到这可以成为一个三段结构故事。

△原理40:再好的想法对于电影来调也仅仅是一个想法。

△如果想法不错,剩下的就是写作。

△一个作家如果真正想开始写作,就必须首先抛弃那种享受写作的天真想法,享受是观众的事。享受是后来的事。写作没有乐趣,写完才会有乐趣。

△动笔写,不管写得好,坏还是苍白。只要把字写在纸上就行。

△原理4:写作障碍是写作的自然状态。

△写体障碍是一个骗局。障碍是写作的自然状态,它源于对写作的不成熟的认识,以为写作应该很容易。

△其实,唯一能治疗写作障碍的方法,还是继续写。救赎的方法是学会不逃避。学会接受一切创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抵触心理。

△作家没有想写才写的权利。

△写作是一项孤独的事业,它要求作家找到自己独特的方法,自己安排每天的作息和进度。

△作家要允许自己采取任何形式的工作方法。

△拼凑和粘贴会让作家挣脱锁链,让作家在语言和事件叙述上追求精炼,使剧中精炼饱满。

△不要让精益求精变成拦路虎。

△没有任何剧本是完美的,磨洋工不会使剧本变得更好,事实上,长时间经常会使剧校变得不自然且策拙。如果时间太宽裕,作家通常会过分思考他们的故事,使之失去自发和原始色彩。

△事实上,职业作家活着就是为了被打扰。

△梗概的意思就是用现在时态,简单地描述电影的故事情节。梗概是丰满起来的大纲,并且把它变成了淡而无味的散文形式。

△编剧最好完全不考虑剧本梗概,而是专心致志地把全部精力放在剧本写作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里有必要再说一遍作家在开始写剧本之前先写一个提纲。

△大纲意味着构建故事线索的大致结构,列出一系列场景,记录各种事件,由轶事和插曲共同构成故事的骨干架构。大纲需要尽可能多的细节,这样作者可以完全地了解他的故事。

△写大纲的挑战在于要把细节尽可能写得丰富,但同时也要给写作留出不断创新的空间。大纲还应该包括一些具体的对白。

△大纲应该作为一个初步指南。如果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一个更好的点子在编剧脑海里突然跳跃起来,那就应该把它立刻抓住。

△原理44:大纲是过去时,剧本是现在时。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不要约束自己的想象力,偏剧应该做的是给自己松绑,让故事自由发展。

△不要扼杀自己的想象力,不要试图把偏离轨道的故事拉回来,使文符合陈旧老套的观念,真正的问题不是偏离,而是遵循轨道。

△场景卡片和大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方法,编剧可以把它们两个合在一起使用。

△场景卡片,就是一张上面有编号的索引卡片,卡片上记有它在整部影片所有场量中的位置和排序,某个场景的设置,此场景中出现的主要角色,还有人--两句话的动作简要说明。

△场景卡片给编剧提供了一种对故事进行真实操作的感觉。

△使用场景卡片就可以用很方便地大致描绘出各种情景,保留它们,直到后面更多的上下文使内容变得清晰后,判断出哪一个镜头卡片最合适,哪里是准确插入的位置。

△使用场景卡片还易于进行实验,而实验正是电影写作—尤其是剧情编织的本质所在。

△场景应该是在一个地点发生的一连串行动,有它自己清楚的开端,中间和结尾。

△原理45:电影中的每个场景都自成为一部迷你电影,具有它自己的开端,中间和结束。

△场景卡片特别有利于协助偏剧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作家有时对某些部分不太有把握,那么他应该先跳过这个问题并继续向前移动,以便找到关键情节点和其他重要时刻。他要能够接受不确定的存在并继续创作。

△原理46:真正的写作,特别是电影写作,是修改。

△在你没有全部完成剧本初时不要修改,不管初稿写得多么糟糕笨拙。

△“消防栓效应”,它的意思是每位制片人和每位制片助理都想对剧本提一点儿意见。

△编剧必须是一个好作家,必须有很好的理由解释剧种发生的一切。

△原理47:作家的成熟不仅仅意味着要学会删舍;还要学会乐于删舍。

△如同一切合作,个人的自我意识必须服从于集体的自我意识,它为整体项目所拥有。

△原理48:只要有疑问,就把它扔掉。

△影视剧本写作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作家在尝试后最终把某些东西删除,这个实验仍然被认为是成功的。作家确定了他的需求。

△作家需要考虑的是两个身份,首先有一个艺术性,创造性的自我,第二,还有一个专业的自我。

△原理49:作家的工作是把自己装入其他人的头脑和身体里,并像他们一样思考和行动。

△电影不是关于现实而是关于感觉的,编剧也充满激情地体验着灵魂深处的真情实感。

△作者——特别是艺术家—需要的是完全相反的性格:积极、弥合,还有爱.

△作家要把激情留在剧本中。他们应把能量投入到剧本创作的情节,人物及所有其他的艺术,技巧中去,而不是浪费在其他没用的事情上。

△一个成功作家的态度是不停地写。

△作家永远都不要对自己的作品满足。


以上便是我之前阅读这本书时抄写的笔记,也是我快速把一本书读薄的笨方法,希望能对您有些许用处。

分享一个我读类似书籍的小技巧,阅读学术类的书籍难免会枯燥乏味打瞌睡,拯救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把这类书籍当小说读,然后泛读,不求甚解,

接着,把看着顺眼的句子或段落标记下来,在整本书读完之后会发现你看着顺眼的或者真正有营养的内容并没有这么多,最后把它摘抄下来,那么整本书的精华基本就在抄录的笔记里了。

读书笔记毕竟是个人喜好的摘抄,给一些没有更多时间的小伙伴提供便利,书中更多其中的奥妙还需读者阅读原文,感受其中。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走出戈壁》读书笔记
  • 下一篇:《塔木德》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