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漫卷》读后感
不留执念,事过心清
文/王丽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菜根谭·概论》
初识此句话是跟随叶思芬老师讲解的《成住坏空〈红楼梦〉》,叶老师是想通过这句话描述宝玉在尝遍世间冷暖之后,一袭红衣,在白茫茫的大地上决然而去的心清之境。
此句虽描绘自然之景,却也能带给我们一些感悟:事过心清,不留执念,方得内心宁静。
竹、潭方能如此,我们人谁又能做到如此呢?我们一起来把目光投向迟子建的《烟火漫卷》。文中的刘建军,一位善良诚实的中年男子,就因为年轻时候的一次选择,弄丢了朋友的孩子,此后的每一天都陷在了愧疚自责中。大半生都在寻找孩子,大半生内心惴惴不安,大半生无妻无子无欢乐。
文中的刘建华的姐姐刘骄华,身为一名狱警,尽职尽责,是狱中犯人得以信赖的知心人。甚至在刑满出狱的犯人无工作可以谋生的情况下,也是倾力相助,时常关心。但就是这样一位心有大爱,心胸豁达的女人,却也没能够走出丈夫外遇带给她的泥淖,失眠,衰老,焦虑,以至于郁郁寡欢,令人心疼。
文中黄娥这个突然杀到刘建国面前的女子,以寻夫之名,实则是想安顿好儿子之后,以死相还因吵架而半夜猝死的丈夫卢木头。所谓的“找人”成为了她生活的重心与枷锁。
每个人都有着不能告知的悲伤,生活中相似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望子成龙的期待,向上攀爬的野心,得一想三的欲望,撕扯不断的伦理,人们沦陷在了各种各样的执念里,不能自拔。有希望,也有失望;又兴奋也有痛苦;有坦然也有不安。如都能如这过风的疏竹,雁过无痕的清潭,轻轻松松,自自然然,该有多好!
而人又该如何呢?此句描绘自然之景,但它也告诉了我们答案:放下执念。这不仅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我们一生的修为。风来时,倾过,响过,风去,我还是我;雁来时,和过,波澜过,雁去时,我还是我。
让我们再回到《烟火漫卷》,在经历了人生滋生的诸多残酷之后,刘建军也收获了时间给予他的仁慈,丢失的孩子找到了!而被生活打磨了大半辈子的刘建军毅然决然地走向了那个曾经因他而无法正常生活的孩子。这一决定,对于刘建军而言,安抚也好,偿还也罢,与人和解,与己和解内心也因此获得安宁。而黄娥也在宋子安深深浅浅的呵护里,从以死相还的枷锁中慢慢解脱出来,走向新生。
人生海海,快意恩仇。勇面对,善作为,勤忘记,这是我们一生的修为。“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送给你,也送给迷惘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