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杀破狼》读后感

2024-12-14 08:48:31  本文已影响人 

《杀破狼》读后感丨木头包子

《杀破狼》是晋江文学城作者priest所著的古风耽美小说。虽然是耽美小说,但内含蒸汽朋克元素,是一部大框架大格局的架空历史军事小说,颇有男频文的影子,而这也是我最喜欢这部小说的重要原因。


这本小说的感情线其实很隐晦,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本小说之所以被很多人所喜欢,甚至不是耽美圈的人也会觉得这本小说写得很好,我想是因为其中的群像描写,以及对两位主角家国情怀的刻画足以深入人心。该作者本身就十分擅长写大框架大格局的故事,从来不会拘泥于小情小爱,而是赋予主角大爱与使命,传达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处世观与价值观。我读这本小说真的得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在遣词造句收获良多,还学到了面对人生和面对世界的态度。


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来简单阐述我喜欢《杀破狼》这本小说的原因。


元素新颖,架构宏大


《杀破狼》是一部架空历史小说,这样的小说在女频其实很常见,但是作者却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男频常见的蒸汽朋克元素和军事元素,可见新颖。既是如此,小说自然也少不了战争的描写,可单纯的蒸汽时代的军事题材也不免乏味,但小说却聪明地将真实历史纵横串联起来,虽是架空,但是以保家卫国、破旧立新、推行改革、平定山河为主题。这样宏大的架构,一下子就把小说格局给拉大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军事爽文,也不是扭扭捏捏的女频耽美文,让整体的小说风格都处于一种爱国民族情感基调,同时也让读者有了更深的代入感,和主角们一起感受风雨飘摇的不安,感受沙场征战的快意,感受河清海晏的宁静。


而小说的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作者把中国上至西汉下至民国近代史的历史事实以架空的形式进行描述,读着会有很强烈的熟悉感,几个大事件都能在书中找到影子。例如大梁(小说中假设的王朝名称)与西域的连年战争,对应的是汉朝与匈奴的征战与博弈;西洋水军(小说中虚构的外国入侵者名称)攻占大梁大沽港事件,对应的是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贯穿全文的紫流金、蒸汽鹰甲与后期建立起来的以紫流金为主要能源的蒸汽火车,对应的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所以在看这本小书的时候,我总会把中国近代的历史带入其中,想着要是当初的我们不固步自封,像书中那样接触到了蒸汽时代,甚至掌握了蒸汽能源的先机,那段历史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屈辱?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也不是虚无的童话,小说这样写的目的,我想其实是在于那份爱国之情。无论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何,无论国家是强是弱,风雨是否飘摇,只要是欲望,只要有能源,战争总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只要还是坚定爱国与保家卫国的信念,我们就一定会胜利。而无论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小说,都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而我最喜欢这本小说的点,恰恰也是这厚重的家国大义与情怀。


人设丰满,有血有肉

因为《杀破狼》本质上还是一部耽美小说,所以主要有两位男主角。一位名叫顾昀,是大梁铁骨铮铮、征战沙场的大将军;一位名叫长庚,是先帝遗落人间的四皇子,未来大梁的帝王。


顾昀,字子熹,是大将军与长公主的独子。十五领兵,十七挂帅,是大梁第一铁骑玄铁三大营统帅,封为大梁安定侯一爵。曾化名为“沈十六”与长庚相遇与边陲小镇,后认长庚为义子。


“昀”意为日光,刚开始顾昀给我的感觉就是如骄阳一般的少年将军,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他带着少年人的傲气和胆识冲在最前头,轻蔑一笑以割风刃(书中蒸汽设定下虚构的军事武器)取敌军首级如探囊取物。除去主帅身份,顾昀还颇有几分世家公子的风雅,凭栏舞剑,雕花刻字,雕得花魁面色绯红;他还写得一手好字,爱笑爱酒爱挚友,可倘若顾昀只是拥有少年人的心性,我并不会对他产生那么大的敬意与喜爱。


文中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地痞流氓的皮肉下、杀伐果断的铁血中,泡的是一把潇潇而立的君子骨。”顾昀在幼年时就被表面上待他如幼弟的元和先帝下了毒,几乎丧失了视觉和听觉。若只是如此,他也本可以做个清贵公子,享一生荣华富贵,但他偏偏和命运抗争,强练武艺,承接父亲的遗志,驻守边关,成了四大营的统帅。而因为幼年时的迫害,顾昀的常年征战必须依靠药物,来维持视听的短暂恢复。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打战,一次又一次在黄沙中冲锋破阵,一回又一回从生死伤病里走来。而这样的顾昀,却还是被人所忌惮所提防,甚至是诬陷。


帝王以他为倚仗又视他为眼中钉,长庚在得知顾昀中毒真相时也曾打抱不平道:“你为什么还肯替他殚精竭虑地守着这破烂江山?为什么还肯百般委曲求全?为什么要收留我照顾我这么多年?”对此,顾昀的回答却很坚定——“我封侯安定就是为大梁打仗的。”正如顾昀所言“虎狼在外,不敢不殚精竭虑;山河未定,也不敢轻贱其身”。争那些无用的义气又有什么用呢?顾昀曾经感叹:“何人知我霜雪催,何人与我共一醉。”顾昀其实并不是为自己打仗,是为家为国而打仗,虽然没有人能懂他理解他,可要是他真的身退,他能放心得下这个飘摇不定内忧外患的国家吗?答案肯定是放心不下。他以单薄瘦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破烂山河,潇潇君子骨的顾昀,做不来谋君窃国之事。


接下来谈另外一位主角。长庚,大名李旻,大梁元和皇帝第四子,北蛮神女所生出生后被姨娘胡格尔远带至边陲小镇雁回城;11岁时,因为在狼群中被化名为“沈十六”的顾昀所救,认顾昀做义父;13岁时,被顾昀带回京城,获封“雁北王”,后晋封“雁亲王”;隆安皇帝李丰驾崩后继承帝位,改国号为“太始”。


“如果说顾昀是穿云破日直扫千军万马的利箭,长庚则是千里之外满月蓄力的劲弦。”长庚幼年曾遭到来自胡格尔的虐待,深受毒术“乌尔骨”折磨,但他从不服从命运的安排,身负灭世诅咒在泥泞堆里摸爬滚打,恶魇缠身以非凡的心性坚守本心。从群狼嘴下抢回条命的少年长成一代圣贤明君,守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护得心尖一人余生安康。


长庚的人设可能没有顾昀那么耀眼,却是最吸引我的。这样的性格很容易被写得矫情,但长庚却足够真切,聪慧、心机却懂得分寸。他让人心疼,也让人心生敬佩。纵使被下了巫蛊诅咒,也不甘命运,成长为了难以想象的帝王模样。大梁的气运确实站在他的身后,顾昀也始终站在他身后。


行文流畅,富有哲理


除去框架、人设之外,这部小说吸引我的地方还有它的文采。这部小说文笔十分优美,行文流畅,逻辑也十分紧凑严密,绝对算得上是近年来古风类小说中的佼佼者了。在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小说里金句的精妙优美及其丰富哲理。


第一句话“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这句话没有引用太多典故,写得非常朴实,但却十分有力量。“渔樵耕读”与“江湖浪迹”,表面上看是百姓们对于天下安定的两种选择,但实际上正对应着中国古典哲学的两种核心思想,即儒家的“入世”思想和道家的“出世”思想,而这恰恰是是中国文化的两个基因,是两种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可是当国家危亡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只有决绝,我辈无论是什么,都应该肩负自己的责任与历史的使命为国家而战。其实在民族大义面前,儒释道都达成了一种和谐统一,那就是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而这句话,是书中主角长庚所说,可见他的民族大义与爱国之情,长庚以及书中的战士们,其实都是会为国家献身的,这就是一种直面历史的勇气,直面当下自己所处环境的勇气。


第二句话是“未知苦处,不信神佛。”


起初我还不太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后来读完了整本小说,我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顾昀起初是不信神的,但在小说最后,顾帅都跑去护国寺上了炷香,可见一路征战太过艰辛。而长庚在少年时期也是不信神的,可是由于长期受巫毒影响,再加上心中执念无法诉说,所以只好拒绝顾昀的军营邀请,跑去跟和尚一起清心养神,游历四方。


所以说,当一个人面临真正的绝望的时候,唯有去相信神佛,才能给自己一种寄托和希望坚持下去。其实宗教信仰给人的力量也在于此,给人以寄托,给人以希望,让人在行到水穷处找到精神依托,得以支撑下去。正如“所有的背负和苦难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时光阴。”
还有很多很多句话我都很喜欢。例如“心有一隅,房子大的烦恼就只能挤在一隅中,心有四方天地,山大的烦恼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例如“临到阵前,谁不想死谁先死。”例如“岂敢托荫于后辈,苟全于人后。”……这些句子都充满了韵味,能让人细细地揣摩很久很久,仿佛品一盏茶,仿佛温一壶酒。


知识丰富,涉域广泛


这部小说最厉害的地方还在于对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领域的掌控十分到位。


小说作者是金融专业出身,所以很擅长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书中提到的“击鼓令”是军事领域的政策,而“烽火票”(书中长庚在后期国家积贫积弱时期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而提出的措施),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债债券,是很基础的经济学概念。把这些军事和经济学的理论放到小说里,也并不会显得虚假宽泛,反而融合得非常巧妙,让小说中架空的国家,有了很真实的存在感。


而紫流金(书中一切蒸汽机甲的能量来源,类似于现代社会的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作为全文的贯穿内容,文中有提到对它的一些管理办法和举措,有点类似中国古代对于盐的管控办法,此处就涉及到了经济学的领域。不过它并不只代表单纯的新能源,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其实小说在最开始就讲明了全文的主旨核心:“或许,从天底下第一碗紫流金被挖出来开始,就注定人间再也太平不了了。第一个从地下挖出紫流金的人,大概永远也想不到,他挖出的是一碗吃人的世道。”正是因为有了紫流金,才有了后面的内忧外患与争端,才有了一系列保家卫国的故事。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出现了“凌渊阁”“军机处”等机构,前者为铸造机甲的军事机构,后者为独立于皇权处理政务的政治机构。虽然这是一本架空的历史小说,但很多时候我都感觉我不是在读网络小说,而是在读一段国家的历史,相比起其他架空历史小说,这本小说对于一个国家的描写真的太全面了。而小说对于朝廷内部权谋的部分也写得十分出彩,对战争也描写也很有代入感,因为我也不是很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此就不做更深层次的阐述了。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我对小说《杀破狼》喜爱原因的阐述。其实这些都只是我喜欢这本小说最表面的因素,我喜欢这本小说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它所带给我的精神层次的力量。这本小说的故事太有力量了,也这是这份力量感,促使我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不断战胜我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挫折,然后成为更好的我自己。我想,这本小说已经不仅仅是网络小说这么简单了,在我看来,它是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我也期待能有更多人喜欢它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九三年》读后感
  • 下一篇:《纳瓦尔宝典》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