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大国大城》这本书,感觉收获颇丰,自己有很多生活和成长上的困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很遗憾在它出版八年后才读到它,也庆幸读到它。
一、到大城市去
我来自农村,通过上学来到城市,并逐步落脚安家。老家现在还有房子、山和田地。虽然父母都和我一起居住在城市,但是他们时常想回老家生活与养老。
夫人也来自老家,她也动过回老家生活的念头,想生活在父母亲人朋友之间。但是最终也只是想想,虽然老家房价、物价便宜,但那里没有高薪工作也没有更好的前程。
读过这本《大国大城》后,知道了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城市更拥挤,但在这里才能得到更多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在大城市里才能得到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个人也更容易成长。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好的医疗资源、最好的工作机会都会往大城市集中。
既然城市化是必然趋势,我们就不要逆流而行,与其让自己的子女努力在城市扎根,不如趁早自己努力一把。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城市里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很好的生活。
如果以后再有要上大学或者出来工作的弟弟妹妹来咨询,我会把到大城市去作为一个重要的建议项。
二、“扭曲之手”
作为国家的一员,当然希望自己的祖国平安稳定、经济蒸蒸日上。从目前来看,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有些地方可以更好。
作者在书中认为户籍制度影响了人员的流动,进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建设耗尽体力与健康的农民工,他们的子女为什么就不能跟在父母身边接受教育,非要让他们分隔两地,多出一大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
已经有学者研究后得出结论:“对于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受到的教育非常差,以这样的教育,一旦城市的产业升级,他们就可能会跟不上。”
城市急需要高技能人才,也需要低技能劳力。没有低技能劳力的服务,高技能人才也留不住。
不管是对个人还是企业,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帮扶和引导,而不是强制。
“市场应该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而政府只是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很多话不好细说,就此打住。
三、金句摘录
“任何形式的地方政府债务,最后都是要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一起还的,不是通过税收就是通过通胀。”
“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不和谐的因素,重复建设、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每个地方都想做大自己的倾向仍然非常明显,这些因素共同抑制着中国发挥大国应有的规模经济。”
“如果用鼓励欠发达地区发展本地工业的方式来追求平衡发展,可能会得不偿失。”
“在收入分配方面,大量的国民收入被投资者的资本收益占有,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之比持续下降。劳动收入是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之比下降进一步抑制了家庭消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