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2000字

2024-07-11 08:51:52  本文已影响人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从杜牧的一句诗延展出一个普通基层公务员的故事。时代的尘埃压到一个普通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史书从来只有大人物的记录,何时有这些小人物的栖身之地。

马伯庸在后记中写到写作缘由是因为在一份材料里看到一个叫周德文的歙县人的经历。周德文作为负责物资调度的基层小吏之一,因为太过劳碌,病死在了宛平县德胜关。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让他每次读史书总会想起他。他说:“如果你用周德文的视角去审视史书上每一件大事,你会发现,上头一道命令,下面的人得忙活上半天,有大量琐碎的事务要处理。光是模拟想象一下,头发都会一把一把地掉。”

但却是这样一个个无数的小人物,才推动了历史洪流的前进。“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一事功成,也是万头皆秃”。无数的大工程背后,是多少个《长安的荔枝》中的李善德在辛苦奔走。

李善德是司农寺上林署的监事,某天,他被上司和同事联手设局灌酒,在迷糊间,接下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的差事。当他清醒之后,知道这是一个必死之局。他准备和妻子和离,但在杜甫的劝说下决定放手一博。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这个平时毫不起眼的基层公务员,只得只身踏上了前往岭南的路途。不说在路途的千辛万苦,因为这些辛苦比起他运行荔枝遭受的磨难简直不值一提。就是这样的基层小人物,在大唐这个大时代中,经历了千回百转的困难,终于完成了这件当时在所有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大事件。

小人物,大勇气
书的封面印着这句鼓舞人心的话: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李善德在毫无胜算的基础上,仍然殚精竭虑,一遍遍地在困境和绝望中寻找出一线生机。不断地研究、计算、实验,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改进。

他希望即使最终失败了,也不是因为自己怠惰之故。别人问他,没胜算的事,干吗还干?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那疲惫到极点的神情,反让他眉宇间挤出一丝坚毅。”

这个小人物就是凭着这一股勇气和硬气,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这些困难不仅有资金上的,技术上的,还有管理上的,职场上的等等,他个人甚至因此残废了一条腿,最终才完成了这项艰苦的任务。

凭着这股大勇气,他硬生生地在一场必败的战役中扭转乾坤,获得成功。如果没有这股勇气和韧劲,一个小小的人物要办成这样一件大事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正如鲁迅所说,路是人走出来的。

他靠自己的坚毅,硬是创出了一条转运荔枝的可行之道。

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成功是垂手可得的。只有拼尽全力,你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即使不能到达,我们也要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虽然不是每次努力都有结果,但是如果不尝试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小人物,大智慧
明算科出身的李善德,不断苦思冥想运送荔枝这道难题。

从荔枝品种到储存方式,从转运载具到转运路线,从气候水文到驿站调度,无数变量彼此交错,要想弄明白这事,必须做一次试验。

李善德那时就懂得实验的重要性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这里不得不提到李善德的职场技能。他原本以明算及第,但朝廷向来以文取士,升迁无望,但在日常应用中却有多多使用,比如在贷款的香积钱契,直接找回38贯的利息。也正因为对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在后续的故事里,李善德凭着精算的技能,才能详细地规划了运输路线、时间以及所需的物资和人力,并新创了项目进度表才能保障任务的完成。

让人佩服的是他发明了记录荔枝转运试验情况的清晰明了的格眼图,连胡商苏谅都赞不绝口,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其他胡商,并得到胡商们的一致好评。

更让人难忘的是那根据试验情况总结出来的厚厚一沓牛毛细账“荔枝转运法”。

作者在书中写道:“这一份新鲜荔枝的转运之法,关涉气候、邮驿、州县、钱粮等几大领域,内中细碎繁复之处,密如牛毛,外行人根本难以想象。从驿站之调度、运具之配置、载重与里程之换算,乃至每一枚荔枝到长安的脚费核算,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须做到极细密极周至方可。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思虑不当,便很可能导致荔枝送不到长安。”

如此复杂的过程,在他所设计的转运之法中细密安排,详尽配合,涉及方方面面但却十分迅捷。如果没有对各项专业技能的掌握,根本做不出如此合理、巧妙的运输方式。

由此可见,一技之长,胜过千金万宝。

在任何一个工作领域,掌握高超的技能才是一个人致胜的法宝。只要在某个领域有足够的专长,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环境中,才能找到体现价值的平台。

小人物,大善良

李善德精于算计,但他从没将算计用于人身上。

李善德真诚地对待阿僮,使得他学到了一些荔枝的保存方法与争取了各种时间。

他也曾在一次酒宴上邀请林邑奴共饮,一生被当作下人的林邑奴心怀感激。林邑奴最后为了通知李善德免遭暗杀,把肺都跑裂了。最后林邑奴更是以自己的尸体让李善德做引子,消灭敌人。

还有商人苏谅,起初是想从李善德处牟利,到后来真心的为他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到最后甚至记得他的生辰,为他准备了厚礼,这其中除了作为商人的长期战略眼光,更多的是被他的善意与真诚所打动,成为他的好朋友。

最是甚者,最后李善德把荔枝成功运送到长安,但是他并没有如释重负,也并不觉得开心。反而多了自责与罪恶感。他心疼百姓们,斥责杨国忠的做法不对。他即使干成了一件可以助他升官发财的事,但他最终也没有摈弃初心,而是守住了内心的善良,为百姓说话。

……

一旦种下善良的种子,那么某一天它必将开花结果。

善有善报,一个人善良正直,那么他最终也会以善良的方式得到回报。

李善德的善良使他在运送荔枝中遭受的种种艰难险阻都化为夷。

李善德的善良使他最终逃过“安史之乱”,在岭南得到了善终。

马克.吐温说“善良是一种语言,无需文字,就能打动人心。”

一个小人物,虽不起眼,却因带着善良的光芒,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一个人在社会中总会遭受着现实的各种困境、痛苦与麻烦,有时选择不了自己怎么过,那就不如继续保持善良,继续做自己,保持正直,多帮人助人。

守住初心,守住善心。予人善良的同时,也会成就自己。

一本书,藏着无数的人生哲理。在书中,我找到广袤的正直与善意,找到人类的勇气与理想。

一本小小的书,窥见世界的正面。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山月记》读后感
  • 下一篇:读《给童年留白》有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