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读后感

2023-12-19 09:39:57  本文已影响人 

《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读后感

在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之前,我想先写写我自己,如果我的朋友感谢你点开了这个小小的空间,希望你不要厌烦这个人对自己的絮絮叨叨。

还有几天就是我三十岁的时间了,时间过得真快,曾经,我还因为自己年龄小就去读书而暗自窃喜,那么现在,我在为自己在某个年龄段没有达到理想的人生状态而深深焦虑。

我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样呢?也许就是亚隆描写的他人生的后半段那样(哈哈,你也许会说我太贪心了),或者,我其实并没有多么大的理想:我一直都想做一个好的老师,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有一段时间是大学,但可能初中阶段是首选,我想如果能做一个好老师的话,能对所遇见过的学生带来好的影响,也算是有价值的人生了。(也是因为家里长辈很多都是做老师的)

但很遗憾,曲曲弯弯,我现在也没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研究生毕业后的几年,经历了职业的迷茫,如今,我已经30岁了。

三十而立,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告诉我们——不要用年龄限制自己。但我切实能够感受到的是身体机能的衰退,曾经的自己可以一天从早八点到晚十点坐在椅子上学习工作,可以熬夜,今年,小小的毛病此起彼伏,眼袋、颈纹、发际线上移……生理的状态就在提醒着自己——别当自己还是年轻姑娘了!

所以当我最开始读欧文·亚隆先生的《生命的礼物》时,我实在是无法共情!他和玛丽莲的生活实在是太令人羡慕了!对我又有几分真正的参考意义呢?只是又加重了我本已存在的焦虑罢了!

但不知为何,可能是我的焦虑驱使自己去继续看书仿佛我在努力至少没有虚度人生吧,我又开始读了欧文·亚隆先生《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后面简写一下《成为我自己……》)。

坦白的讲,这本书比《生命的礼物》更吸引我,比起那几近完满的让人嫉妒的人生。《成为我自己……》那种在痛苦中成长的状态仿佛更贴近微小的普通的“我”。

他曾对着想要博得关注的女孩说出恶毒的言语,他曾渴望生活中有人能够拯救他逃离生活的动荡的街区,他住在狭小的沙发上,他也曾“赌博上瘾”,他受到过霸凌,他曾逃避、社恐、焦虑失眠,他曾受到母亲的恶语相向,厌恶过父亲的懦弱,他曾在妻子无暇给他足够的时间精力的时候——轻言对感情的放弃,他不怎么能投入到正念冥想之中……

这种坦诚的面对读者,让我看到了原来“大师”也有他自己的毛病,也有他的痛苦,这种坦诚的表露,是一种同在的力量,仿佛让我也更能接受我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能在这篇读后感的最前面写到我自己的原因,虽然可能没什么人会看,但总是会有被看到的风险吧!

但也许,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焦虑、失落,才是能够让自己更轻松的方式。

回到书中,后来的欧文,在成为住院医师之后大部分生活工作都顺利了起来,就如同他自己在书中写的——“我常常觉得我认识玛丽莲之前的岁月是黑白分明的:在她进入我的生活之后,才逐渐有了色彩。”

但我多少有点冒犯的窃以为——真正的改变也许在他们一家搬进新街区就已经悄然发生……我想,如果不是“玛丽莲”,也会遇到“玛莉莲”,虽然这可能对他们的爱情是一种亵渎,但也许,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想要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们才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作者少时的阅读习惯,家庭中对于孩子阅读、学习的支持,以及亚隆为了上医院院而废寝忘食。这一切的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力量,推动了他。让他成为了后来的他。

欧文·亚隆与母亲的关系,既有爱的滋养,也有攻击的刺痛,也许这是大师也要一生进行的工作,但我想大师在这里分享出来,更多的是用自己照亮我们对关系的看法——父母也是普通人,所以有的时候会不小心刺痛我们,但他们也在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

这些共通的人性的弱点,让许多读者共鸣,让我看到,尽管完满如欧文亚隆,也是在人生道路上逐渐成长,也有自己的迷茫和小缺点,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贴近我的人,也给了作为普通人的我一些希望。

作者也在这本书中描述了自己和玛丽莲一起度过的人生岁月,其实看这本书,我才能明白了作者在和玛丽莲一起合著的《生命的礼物》中所描写的真挚情感的来源,他们一起度过了太多美好的岁月了!并且玛丽莲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有自己独立的成功的事业,同时抚育了好几个孩子,照顾了家庭(就这样我们的亚隆先生有一段时间还因为玛丽莲忙于自己的事业而差点提了分手呢!(偷笑)),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给彼此了很多启发和支持,真是让人羡慕啊!(还很羡慕他们有很多假期,真是有钱有闲还有成就哈哈)

也真的蛮感谢很多很多陌生的读者平和又有温情的分享,让我能够看到很多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人真的在成长,在关注心理的健康。这些陌生人的故事也和亚龙先生的文字一道,成为了温暖人心的一种力量。

书的后半部分,亚隆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主要作品,我粉上亚隆,是因为看了他《诊疗椅上的谎言》,当时我还恰好看了《女心理师》(我真的有拉踩,这写的是什么啊?(你可以说我没看懂其中精妙)),这让我更加赞叹亚隆先生构思之巧妙,他一方面展现出了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内心的纠结,一方面呈现了环环相扣的案例。

读完这本书,我也再次深入理解了亚隆先生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和《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中的内容(或者说我已经忘记了大部分内容,只记得大概的概念了),我想这本书,就像是亚隆先生给无数人创造的涟漪,他在耄耋之年这样坦诚、开放的分享——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他写出了一些他的小缺点,而这些缺点并不妨碍我们尊敬他,反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这些真诚的分享,像涟漪一样影响着我,温暖了我。

那么我,当我面对死亡的时候,如何创造我的涟漪?如何避免死亡带来的遗憾?这在一定程度上催促着我,更加珍惜现在身边的人和事,更能够愿意去和解,更珍重的对待自己稀疏平常的普通的一天,更多的帮助别人。

也许还有在其他书友的启发下,我想到一句话:“死生之外,皆无大事”(也许我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但想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突然会觉得,有时候纠结的一些小事,也许真的不算什么,不用那些纠结,坦然一些去面对就好。虽然说是这么说,但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的我,肯定免不了纠结于小事,但也许偶尔想到这些,可能会让自己有更坦然的心态吧!

正是源自阅读本书,我也在这里试着坦诚地面对了自己的焦虑。记于2023年12月18日,一年又快过去了,啊,我好焦虑呀!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读《乌合之众》有感
  • 下一篇:读《历史的温度4》有感
  • 相关推荐